壮筋丹中士的宁含量的测定

时间:2022-09-20 05:02:47

【摘要】目的:建立壮筋丹中士的宁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壮筋丹中士的宁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 C18柱(5μm, 4.6mm×250mm),柱温室温,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为2.8)(21:79);流速1.0mL•min-1 ;检测波长254nm。结果:士的宁色谱分离良好, 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为30.0~180.0μg/mL-1,标准曲线方程为Y=5×10-5x-0.0004,r=0.9991(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 (n=9,RSD=1.7% )。结论:本方法测定了10批壮筋丹中士的宁的含量,该方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重现性好。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壮筋丹;士的宁

【中国分类号】R9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36-01

壮筋丹是医院的自制制剂,由麻黄、马钱子粉、乳香、防风等十二味药材组成,用于治疗风湿。组方中的马钱子粉,苦,寒,有毒,归肝、脾二经。有通络止痛的功效,但其性大毒,使用不当容易引起中毒。马钱子粉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主要是番木鳖碱( 即士的宁)、伪番木鳖碱、马钱子碱、伪马钱子碱、番木鳖次碱、奴伐新碱(马钱子新碱)、α-可鲁勃林、β-可鲁勃林、土屈新碱等,还含有番木鳖苷, 绿原酸等。其中番木鳖碱(士的宁)为主要活性成分。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壮筋丹中士的宁的含量,为壮筋丹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用药安全提供一个参考。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试药与样品: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Agilent1100色谱工作站;紫外检测器;超声波发生器;电子天平;酸度计。 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他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士的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色谱条件:迪马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为2.8)(21:79);流速1.0mL•min-1 ;检测波长254nm;柱温:室温。

1.3 溶液制备:(1)对照品储备溶液:取士的宁对照品15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使溶解至刻度,摇匀。(2) 供试品溶液: 取10丸,剪碎,混匀,称取约1.8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氢氧化钠试液5mL,超声混匀,搅拌使溶解,放置1小时,加甲醇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通过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滤液转移至100mL量瓶中,用甲醇洗涤药渣和滤器,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蒸干,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3) 阴性对照液:取缺马钱子粉的样品,同法制备空白对照液。

1.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士的宁对照品储备液,用甲醇配制成30.0、60.0、90.0、120.0、150.0、180.0μg/mL-1的对照品溶液,进样10μL,测定峰面积。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回归分析。标准曲线方程为Y=5×10-5x-0.0004,r=0.9991(n=6)。

1.5 精密度试验:取同一份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以峰面积积分值计算RSD, RSD为0.4%。

1.6 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样品6份,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配制成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的样品各3份,按照供试品溶液方法操作,进样10μL,测定峰面积,计算含量。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 (n=9,RSD=1.7% )。

1.7 重现性试验:精密称取样品6份,按照供试品溶液方法操作,进样10μL,测定峰面积,计算含量,RSD为1.7%。

1.8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0.5、1.5、6、10、12小时进样,测定峰面积,计算RSD,为1.4%。

1.9 样品测定:精密称取样品,按照供试品溶液配制方法操作,用外标一点法计算含量,用60.0μg•mL-1的对照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测定10批样品,平均含量为1.23mg/丸。结果见表1。

2 讨论

2.1 马钱子粉的活性成分为士的宁,因此选择测定士的宁来为壮筋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2本文选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士的宁的含量,在色谱条件的选择上,参考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马钱子粉的含量测定方法。

2.3本文测定了十批壮筋丹中士的宁的含量,为壮筋丹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48

上一篇:丹红注射液对腔隙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