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合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25 01:51:01

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合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合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04例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严密监测、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脑血管痉挛、防止并发症、镇静止痛、降颅压、脱水、止血等,治疗组加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合醒脑静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52例患者中24例痊愈,17例显效,8例好转,总有效率94.2%。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合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穿脑脊液置换术;醒脑静;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32-0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流人或主要地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有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等严重的并发症。给治疗和预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合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04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4例,其中,治疗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61~90岁,平均72.5岁。发病1周内入院42例,10d内入院10例。全部病例既往均无SAH病史,其中患脑梗死24例,脑实质出血8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病48例,冠心病37例,糖尿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18例。对照组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龄62~91岁,平均73.5岁。发病1周内入院43例,10d内入院9例。全部病例既往均无SAH病史,其中患脑梗死26例,脑实质出血8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病47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史以及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

1 . 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1],并经过头颅CT检查和(或)腰穿证实。

1. 3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做身心综合评估,给予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诱发因素。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严密监测、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脑血管痉挛、防止并发症、镇静止痛、降颅压、脱水、止血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同时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d。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具体方法:一般在发病6 h一5 d内进行常规腰穿,测颅内压。当颅内压>300mmH20时,立即快速静点20%甘露醇250mL,待颅内压降到300mmH2O以下时,缓慢放出脑脊液5~10mL,再向椎管内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mL。如此间隔2~3min重复1次,使置换总量为8~10mL。术前、术中、术后监测颅内压,一般每隔1~2d置换1次,视病人的具体情况可置换2~7次,也可以选择不等量置换,即注入总量较放出量少5~10mL。至脑脊液外观清亮为止,最后注入10mg地塞米松。拔针后覆盖无菌纱布,去枕平卧lOh左右并给予严密监测[2]。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复查颅脑CT,按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做临床疗效评价。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无后遗症;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提高2―3级,生活自理;有效:症状基本消失,但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无效:指死亡或症状、体征无改变者。总有效为痊愈+显效[3]。

1. 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测定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行疗效判定,结果如下:

两组患者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SAH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多见的为颅内动脉瘤,占50% ~80%,其次为血管畸形,占2%左右。发病后24h内再出血的风险极高,而再出血的病死率也高达50%[1]。脑血管痉挛是造成SAH后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原因。因此,尽量避免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对SAH患者的治疗及神经系统的恢复非常关键[4]。

腰椎穿刺置换脑脊液可以清除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减少红细胞裂解产物如氧合血红蛋白、前列腺素等的刺激,减少红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凝集形成血块,改善脑脊液循环。同时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蛛网膜粘连,并有抗炎和抗自由基的效果,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血管痉挛、达到改善病情、缓解头痛、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由于其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当然,该手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腰椎穿刺时患者可影响心肺功能,因此不适用于严重心肾疾病患者。有凝血障碍的患者穿刺可能增加脊髓血肿,此外脑疝或有脑疝征兆的患者等也不适用。虽然腰椎穿刺极少发生危险,但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如由于穿刺可加大颅腔与脊髓腔之间的压力差大,导致脑疝。从我们的临床经验来看,除了穿刺前要了解相关的禁忌证以及解剖学结构外,穿刺后也要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5]。

醒脑静是中药安宫牛黄丸的精制静脉注射液,是芳香化浊、清心利窍的代表方剂,主要成分有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其中麝香辛温开窍、辟秽通络;冰片助麝香开窍醒脑;郁金为化痰开窍、行气开郁之要药;栀子助君药清热解毒。四药合用,具有开窍醒脑、安定神志、清热解毒、镇惊止痛的作用。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已为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研究发现醒脑静注射液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缺氧、使神经细胞损害减轻等作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血液中TNF―a、IL一1、IL一6有抑制作用。林森等[6]通过全面收集全世界范围内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有减少脑出血患者死亡、依赖的趋势,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本研究显示,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合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04例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52例患者中24例痊愈,17例显效,8例好转,总有效率94.2%。因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合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04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故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姚丽莉.综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临床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3:305

[3]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姜涛.人工冬眠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4例临床观察.咸宁学院学报.2011.25.4:310

[5]吴勇.邱海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当代医学.2011.17.2:229

[6]林森,吴波,刘鸣.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2):93―96.

上一篇:经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舌神经损伤、舌腭弓及扁... 下一篇: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7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