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09-20 04:48:24

“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摘要] Java网络程序设计存在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新技术多,实验时间有限等问题。该文从课程教学实际出发,分别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对教学改进作了一定的尝试,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进行了一些探索。这些教学研究与探索,对Java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引言

Java语言是20 世纪90 年代初由sun 公司推出的一种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施的发展,由于它的可移植性跨平台性等优点,在基于网络编程开发中应用广泛,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Java程序设计”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相当普遍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的教学,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这门课的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学生通过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全面地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开拓教改新路,重视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院从2003年起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本人一直担任该课程教学工作,围绕着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等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本文将从Java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上机实验课教学以及实训课教学等方面展开阐述。

Java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Java 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无数次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与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中,作者发现该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觉得这门课既“苦”又“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课程一开始要引进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大量的新概念,再加上教学方式为“填鸭式”,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引导在具体的语法细节上,却忽略了解决问题的总体思想,使学生感觉学习这门课既“苦”又“枯”。“苦”的是要学的东西多,学习是被动接受,不会学以致用;“枯”的是学生刚开始时对学这门课感兴趣,但学着学着就没有兴趣了。程序设计本身就比较枯燥, 对于理解能力和自控力相对较弱专科类学生更是如此。

2.教学方法尚有待改进,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得到良好激发

各高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通常在C 程序课程后开设Java课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仍然使用面向过程的语言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习惯于面向过程语言的学习方法,将教学过程和学习重点放在了语法和算法上,忽略了Java 面向对象的编程思路的理解。再加上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极其缺乏互动性。教师的讲授大多还是按照现有教材结构,常规的顺序式、灌输式教学,对课堂上引入的程序案例不能精心筛选或者适当修改,使得其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与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很多学生上课非常认真,基本的原理和理论也能听懂,但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解决不了。

3.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实验教学重验证、轻设计,实验效果不佳

多数教师一般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只限于书本上的练习。实验教学的内容多以执行和验证程序为主,以消化课堂理论讲授内容为目的。大部分学生上机实验只是将实验教程上的实例程序输入计算机,遇到问题查阅资料,很少靠自己思考解决。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就如在练习打字,一旦题目稍有变化便不知如何设计,遇到实际问题更不知如何解决。而且学生没有参与过完整的项目开发,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贯穿在一起,不能建立起整体的编程思想,达不到软件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

4.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习目的狭隘

过去考核方式基本上是以学期结束的笔试为主,考核是知识而不是能力,而且是一纸定结果。很多学生学习Java 仅仅倾向于应试而淡化实际应用与开发,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模仿课本上的实例,知识点零散,对系统开发认识模糊,不能形成软件开发的整体概念。

5.课程结束后,学生只会做一些孤立的小程序

传统的语言教学往往比较注重Java 语言基本语法的讲解,所举编程实例也只是简单地用来验证语法规则,只是“就事论事”的进行教学,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Java 程序设计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语言使用层面上,不能吃透、用活所学知识,造成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仅会孤立地做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小例题,而在开发应用软件时设计能力差,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教学目的。

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课教学、上机课教学、实训课教学三个部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理论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进行上机课教学,采用项目导向进行实训课教学,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理论课教学采用案例教学与“3W1H”教学法

在理论课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根据事先精心设计的案例,合理运用“3W1H”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技巧,准确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与理论。

(1) “3W1H”教学法

理论课授课要始终贯穿“3W1H”教学法思想。“3W1H”,即What—要求教师简明扼要地讲解清楚所要讲述的内容及要点,指出讲课的重点;Why—要求教师引出为什么要讲述该内容,该内容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对听课的兴趣;Where—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切身体会和经验指出所讲述的内容用在软件开发的什么地方,突出所讲内容的实用性;How—要求教师能够指出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如何使用所讲述的内容,突出所讲内容在实际软件开发中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应该注意些什么。How的讲解至关重要。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不仅仅使学生具有应用软件的使用技能,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逐步提升对将来的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和自信心,且对学习充满兴趣。

上一篇: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归因及... 下一篇:注重观察培养 提升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