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法治疗风湿病恢复期血沉持续不降体会

时间:2022-09-20 04:13:38

清热法治疗风湿病恢复期血沉持续不降体会

关键词 清热法 风湿病恢复期 血沉 医案

风湿病类似于中医的痹证,是指风寒湿等邪混合侵袭人体,闭阻气血所发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

临床上将此类疾病大致分为活动期、恢复期、缓解期。风湿病的恢复期理论上是指从症状、体征出现缓解,血清学及其他特异性检查指标开始改善起至症状、体征基本或全部消失,各项检测指标基本控制或恢复正常的这一时期。但在跟随导师胡荫奇出诊过程中,发现有些患者在这一时期症状、体征可以缓解,多数指标恢复正常,但唯有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持续不降。对此导师提出独到的见解,主张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合并清虚热之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代医学认为血液是由多相系统组成的悬浮液,包括血细胞及血浆成分。血液有形成分的增多是影响血液粘度的主要成分。作为血液主要有形成分的红细胞的聚集性是血液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红细胞聚集性与红细胞的沉降率亦有密切的关系,红细胞聚集性愈强,血液粘度愈大,血沉愈快;反之则慢。而传统医学认为“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邪客篇》)。热盛灼伤阴液,伤津耗液,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正如《医林改错》中所言“血受热则煎成块”。而导师使用虎杖、银花、赤芍等解毒凉血之剂,同时酌情加用白薇、秦艽、生地、知母等清虚热之品,其意在于清除余热之邪,滋养阴液,改善血液运行状况,以达到治疗目的。而现代药理研究也已证明,这些药物具有抗炎、解热作用,同时赤芍具有扩张血管作用。

如治李某某,男性,20岁。2009年8月9日初诊。主诉:关节红肿发热2月余。患者2月前周身大小关节红肿发热,疼痛。曾在某医院就诊,服药不效。体温未升高,未作心电图。7月22日查:IgG 0.31AU/ml,IgM 0.14 AU/ml,IgA0.02 AU/ml,ASO阴性,ESR104mm/h,抗核抗体阴性。既往体健。刻诊:面色如常,周身关节红肿疼痛,以膝、肩、肘、腕关节尤甚。舌质黯红,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细。中医诊断:痹证,湿热痹证。治法:清热利湿通络。处方:桂枝、苦参、连翘、秦艽各10g,生石膏(先下)、忍冬藤、青风藤各30g,虎杖、生黄芪、草河车、汉防己、知母各15g,蜂房4.5g。此方服用28剂后,关节症状消失,查:ESR90mm/h,舌质淡,苔薄白,少津,脉弦细。此时以清虚热、凉血解毒为法。处方:虎杖、连翘、秦艽各10g,金银花、知母、地骨皮、丹皮、丹参各15g,生地、威灵仙、青风藤各20g。服药7剂后,药效平平,复查ESR无改变,在原方基础上加重生地用量为30g,虎杖用量加重为15g,加用生黄芪15g。服药14剂,复查ESR结果为36mm/h。之后仍突出养阴清虚热之法,兼清热凉血解毒,以巩固疗效。

收稿日期 2010-09-07

上一篇:构筑名中医成才之路的十八字诀(下) 下一篇: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