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档案寄存工作的探讨

时间:2022-09-20 03:58:57

对开展档案寄存工作的探讨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开展档案寄存是扩展服务领域,创新档案工作的有益尝试,是档案工作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具体表现。无论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还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角度,开展此项工作都是非常及时必要的。

一、 开展档案寄存是档案工作顺应社会发展,创新服务领域的需要

创新档案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档案工作一直处于一种较封闭式工作状态,档案局、档案馆多处于党委政府机关大院之内,服务对象也多局限于各级党政机关,服务内容大多是各个时期机关内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随着社会发展,档案文化的深层发掘和延伸正在引起有关层面的关注和重视。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普及城市社区档案工作,成立文件利用中心,发展档案中介服务,开展档案进家庭活动等,这些都是档案工作创新服务,拓展服务领域的成功范例。档案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不仅要服务于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档案,还应服务于不属于接收范围之内的单位和公民的档案,而寄存业务的开展就是要把这些能够反映时代特点,又不属于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以寄存,代管的方式使之得到有效保护。从这个角度说,开展寄存业务是档案进一步服务社会的良好尝试,也是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的必要需求。

二、开展档案寄存是档案工作服务社会,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途径

如果长期处于封闭型工作状态,被动地等待查阅对象,不了解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档案馆势必将成为被遗落的角落。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档案资源调查小分队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档案资源现状调查,调查发现档案利用率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县市级档案馆档案日平均利用率只有一人次。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薄弱,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客观历史原因之外,关键还在于开放程度还不够,档案利用率太低。要提高档案利用率,必须在提高档案馆“人气指数”上下功夫。实践证明,开展档案寄存工作,使档案服务深入到百姓生活中,越服务民生,越有亲和力、权威性,越贴进生活,越有生命力、创造力。档案部门就是要借助自身的业务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寄存业务工作,并把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作为服务社会,扩大影响力的过程。档案工作与名人名家结缘,与民营、私营企业接触,与普通公民交流,势必提高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为我们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开展档案寄存是搞好档案资源建设,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的有效措施

合理的馆藏结构、丰富的馆藏内容,是档案资政惠民,为社会各界服务的基本前提和物质条件。当前,档案馆利用率低,吸引力小,很大程度上与馆藏结构单一,馆藏内容不丰富有直接关系。纵观当下的馆藏现状,红头文件、文书档案多,声像、实物档案少;纸质档案多,电子档案少;反映机关日常活动的档案多,反映其他社会生活的档案少。开展档案寄存工作,不仅可以管理反映非公有制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还可以涉及到文化、教育以及宗教、民间收藏、民俗等各个方面,真正使档案馆成为文件中心,信息中心、展览中心、保管服务中心。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社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珍贵实物等。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护,承担起寄存代管的功能,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存贮和社会共享的双重功效,同时,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档案资源的积累,也进一步增进了档案工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泊头市交通局)

上一篇: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和质量管理论述 下一篇:人文情怀包容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