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讲解

时间:2022-09-20 02:35:34

小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讲解

下面我就一道材料分析题小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供同仁借鉴,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材料分析题:2010年是世界各国继续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性一年,也是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今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上总结2009年的财政工作之后表示,尽管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基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很多,2010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请用经济学知识回答:为什么2010将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济常识中的“国家宏观调控”是高考高频考点,它的落脚点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有难度,为什么呢?因为通常老师重在强调以下几点。

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而且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政府行为。在短期中,财政政策主要影响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政府经常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的操作来影响经济的走向。政府预算支出的状况、预算赤字与GDP的比值、税种与税率的变动等都是理财规划师所需要密切关注的经济指标。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行为。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利率来实现的。货币量的增加会使短期利率下降,并最终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发生位移。再贴现率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基准利率,其升降将直接影响各类市场利率的走向。同时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都会影响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理财规划师判断各种金融工具利率走势的基础就在于根据货币政策的操作对基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作出预测。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就调节货币供给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的区别在于货币政策是通过银行系统,运用金融工具,由金融传导机制使之生效;而财政政策则是通过财政系统,运用财税工具,由财政传导机制使之生效。

但是老师重在强调“国家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则讲得不到位,导致学生理解不够透彻,不能融会贯通,在回答问题时有困难。

那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呢?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国家(政府)加大通过财政进行国民经济建设和投入,给与补贴增多,减少税收以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财政投入的领域主要涉及教育、农业,以及关键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发行国债等筹集财政资金,拉动国民经济建设,保证我国GDP的平稳较快发展,目的在于保证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和稳定运行。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以前相比,显得较为宽松。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用的,货币政策涉及银行利率的调节,现阶段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降低了银行存贷款利率,目的在于刺激国民消费和减轻大中企业的贷款压力,保证国民经济的在生产建设和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如2009年前一段我国经济过热,所以央行连续九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减少投资,缓解经济过热情况。近来经济增长放缓,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动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央行推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这样的政策被称为宽松的。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口锐减,因此要不断刺激国内需求的增长,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保八、拉动内需等都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虽然已经出现,但是势头并不猛烈,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但是由于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因此立即转变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不合适的,还要考虑我国就业率的影响。只有保障经济增长才能创造GDP,创造GDP才能创造新增就业岗位。通货膨胀对于货币政策是有影响的,但是也要考虑经济增长的问题。

2009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与政府新增项目有关的人获得了实惠,对于居民影响最大的只是通货膨胀,既不是输入型的,又不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本身就只是货币政策的产物。

这样讲述能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透彻,在遇到类似的考试题得心应手。

上一篇:高考政治简答题答题技巧 下一篇:中国民间组织监督管理机制的现状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