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长远,决策近期

时间:2022-09-20 02:26:57

【摘要】

鉴于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十提出推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这将释放出潜在的巨大经济增长力,面对经济增长的诱惑,各方利益主题必然会掀起博弈,城市规划作为平衡各方利益即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必须发挥其协调引导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实效博弈的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下城市规划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

实效博弈纳什均衡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实效博弈理论分析

实效性: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实施的可行性是方案的创意、设计、理念、以及使其操作的的可行性,而实施效果则是目的的到达程度或结果。

实效主义:立足点是一切思想和制度都是服务于人,不关心本原,只关心效果,对于过去和现在的关注是为了未来。精髓:以人为本的经验主义、重视效果、未来主义。

博弈论: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算计及其均衡的科学,博弈均衡是两个或多个个体相互作用且每个个体的决策取决于他对其他个体行为的预测所形成的均衡状态。

纳什均衡:如果参与人事前达成一个协议,在不存在外部强制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议,这个协议就是纳什均衡。

实效博弈:具有目标利益的即时博弈。

2.新型城镇化需要突破的瓶颈

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新技术革命被视为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最主要的两大事件。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下的以大城市为核心、中等城市为节点、小城市和城镇为网络的各级城镇相互结合、分工协作网络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过程。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质量、效益、稳定、就业、网络化”等多元目标的综合。其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化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建高楼,建广场。“新”城镇化要从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改变为提升城市文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

(1)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管理都是几大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利益集团包括代表政府的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企业集团和民间团体,每个集团其动机和行动结果都具有两面性,城市规划在复杂的协调过程中寻找一种相对平衡的解决对策。

(2)新的城镇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地财政问题,中央的政策目的是相反的:中央是要让农民市民化,可以买的起房,可以充分享受城市的医疗,教育,卫生,家庭生活等配套设施的服务。

(3)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的选择

伴随城市群战略的实施,大城市群周边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逐步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受益地区。虽然在城镇化进程中非大城市群地区内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需要尽快发展,但由于目前中小城市经济实力的欠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预计其黄金发展期应在2020年以后。2020之前,城镇化的主战场还会持续在大城市。

(4) 有传统“房地产型投资驱动”向“社会性投资驱动”的转变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将成为未来投资的重点领域。城镇化的核心在“化”字上,“化”的本来含义即指“转变的过程”。因此,城镇化是“过程”而非“结果”。它虽然依靠规划引导,但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自然稳定的演进型和滚动发展型城镇化形态更为可取,政府主导的激进型城镇化有大起大落的风险。人为城镇化或开发商造城化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可取的。“房地产型投资驱动”应逐渐通过规划的手段引导向“社会性多元化投资”转变。

3.市场经济环境下,城镇化规划的实效博弈方式

实效博弈几乎渗透到了现状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规划设计与决策的过程中,规划部门的决策需要考虑到各利益团体的角色利益,他们虽然与规划部门的城市建设目标常有冲突,但又包含着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因素,他们与规划部门互相博弈并最终决定投资建设结果。城市规划作为统筹配置公共空间资源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平衡各方利益,最终达到城市建设和城镇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实效博弈对城市规划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及借鉴意义。

3.1庞大农户转移人口与尚不成文的城镇化战略的博弈

“农本观念”在演绎漫长的农耕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人口庞大及其占总人口比例居高不下的局面。相关指标显示,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0%时,需要转移4亿的农村富余人口,转移人口的基数如此庞大,这使得转移进程中的各种风险与政策设计的复杂性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政府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挑战;另外,中国区域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也加深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对这些难题的解决没有相似的经验可以借鉴。总之,命题的复杂和答案的不明朗增加了战略模式设计、组织的成本,所以,虽然国家有关规划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方针,但是还没有就贯彻这些方针搭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高层领导近年对指导全国以及各地的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倡导与期待,就明显反映了这一点。正是由于积极稳妥的城镇化战略尚未出台,这种缺失进而导致宏观当局长期接收不到明晰的激励信号以积极发展城镇化,从而进一步形成城镇化发展滞后的格局。

3.2城市病与城镇化质量的博弈

城市病是矮化城市形象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突出原因。可从两方面来理解城市病:其一是城市的社会病,如越轨、犯罪、保障性住房发展的不足、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其二是城市的经济病,如失业、贫困等。与农村生活相比,古典社会学家人为城市生活方式更具有人口密集、居住密集、异质性强、传统道德约束力弱等特征,因而有滋生经济病和社会病的天然倾向;而当城市公共实施对人口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力超过极限状态时,城市病更是变本加厉。城市病影响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城镇化的完善程度,其改善却依赖于城市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及中国不少大中城市的城市病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理,进而造成其蔓延泛滥,以交通“首堵”、“城中村”、反复拆建、水与空气的污染、光污染、噪声等为最。这些城市病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光明”形象,从而不但降低其对农村富余人口的迁移吸引力,而且增大了城市人口向农村人口回流的动力,最终延缓、阻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城市病蔓延且难以矫正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学界和宏观当局对实施城镇化快速发展战略的抵触情绪。

4.新型城镇化规划对策启示

4.1完善规划编制

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城市特色规划、宜居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综合管网规划、防洪排涝规划、环卫设施规划、城市供水规划、燃气规划、加油(加气)站点规划、电力设施规划等市政基础设施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统筹各地城乡发展目标,突显城市特色。

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包括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市场物流等,科学指导各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即将转移的大量城镇人口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2做好规划衔接

探索“三规”合一,将各行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努力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合理衔接,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4.3确定城市边界

完成尝试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对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进行评估,合理确定城市边界,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无序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县城也适时启动总体规划的评估,对城市规模、边界、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进行评估。

4.4科学合理预测城镇化率、城镇人口

各地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确定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伴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城市规划首先要做到大量农村转移人口的安居乐业问题。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比例,扩大经济引导,增加就业岗位解决低收入群体的衣食住行问题。

其次要整合村镇资源,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完善服务设施类型。提高农业劳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处理好农村大量人口流失居民点的集中及村镇发展问题。应以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引导村民集中转移和居住,创造宜居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周林洋.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理论 [M].北京:管理现代化,2008.

[2]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3).

[3]高佩义.中外城镇化比较研究 [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赵群毅.城乡关系的战略转型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9(6):47―52.

[5]徐成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研究 [J].小城镇建设,2013(7):26―31.

作者简介

石敏,女,1989年5月出生,本科,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城市规划师。

冯涛,男,1979年1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城市规划师。

上一篇:电气工程造价控制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