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我所有

时间:2022-09-20 02:12:41

山水我所有

我从1978年开始与王锡良老师到景德镇南山去写生距今已30多年。与王老在一起写生达700余次之多,每次写生总有心得,很是幸运。景德镇山清水秀,郊外处处是景,所以一逢节假日,总是邀王老结伴而行,而每每是徒步而行。写生其乐无穷,更是享用不尽。郊外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尽入画中,经过长期写生、王老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使自己的山水作品慢慢脱离传统的约束和“匠人”味,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

写生要注意两点:一是以大自然为师并长期坚持。写生时必须抓住整个气势,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特点,是构成艺术真实性不可缺少的因素,山区和水乡,城市和田野,南方和北方,环境面貌肯定会有所不同。所以表现手法也就不同,这只有通过观察和写生才能达到这一境界。二是经常与大师、名家一起外出写生,虚心向他们学习,取长补短,定会有很大进步。

美景在前,不单是眼看手追,还须有动于衷,见景生情,还要有诗人的情怀,山水物象是有限的,画中意境创造是无穷无尽的。这样才能创作出诗一样韵美的山水画,其实写生过程也是创作的开始,特别是直接用瓷器写生,更可直接产生很有意境的陶瓷作品。我曾看过王老在庐山直接用瓷板写生的作品,件件都非常生动和有庐山的神韵。

艺术应当表现真,善,美,追求中国艺术的至高境界一返朴归真。宋代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经历了千百年岁月,今天仍然散发着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启迪,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中国许多传世名画都体现了“真”和“朴”的境界。在画室中闭门造车是永远达不到这一艺术境界,只有深入生活,以大自然为师才能为作者提供丰富的视角感受,开拓他们的心胸,由此而达到人与自然的情感相通。

当今陶瓷艺术画坛呈现出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画家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然而,人们感觉到在我们的作品中,大自然的气息越来越少和稀薄了。绘画要求以形象感人,而形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所以就必须深入生活,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更需走进大自然去写生,其实写生的过程就是创作的开始,而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一定是以满腔热情拥抱大自然,将自己融入山水间,汲取天地之精华,必定以精妙绝伦的笔墨描绘大自然,不避艰险,搜尽奇峰打草稿,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自然情怀。在写生中寻找那苍茫茫的传统山水气息感悟古人“师造化,得心源”,从传统入手,又创出一条充满神韵而又不失现代意识的道路。把自然风貌中的奇峻雄险,风起云涌,一草一木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一笔一点一皴于清丽雅淡的笔墨和色彩之间

黄宾虹画语录“山水画家对于山水创作,必然有着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

“登山临水”,则是深入大自然,作全面观察体验。“坐望苦不足”,则是深入细致看,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认真写生,

从心里自自然然,与山川心灵相通,“山水我所有”这不仅拜大自然为师,还要画家心占天地,得其怀中,做到能发山川的精微,“三思而后行”,则是创作前的构思和创作中笔笔有所思,即“中得心源”。

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画家,不管他是哪个流派,哪种风格,都是反映生活的忠实者,都是注重写生的。到生活中去写生,这是画家深入生活的最隹途径,凡是有过艺术创作经历的人,又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才能不断地焕发出艺术上的勃勃生机,在艺术中,也存在着一股闭门造东之风和热衷临摹之风,有些画家所谓的艺术表现与客观存在严重脱节,他们不肯吃苦,不肯深入到生活中去,偶然下去一次,也是走马观花草草拍几张照片了事,这只能是糊里糊涂乱抹,凭空乱造,故弄玄虚,别人看不懂,自己也弄不明白,更有些画家是找资料东拼西凑的搞出“作品”来,甚至把临仿别人作品当作“再创作”变为自己的作品,此风不可涨,否则阻碍陶瓷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潘凯声

1946年生,祖籍江西婺源。系景德镇首届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陶瓷),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陶瓷美术家赵惠民先生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长期坚持到大自然写生,特别是与锡良老师数百次的写生,深得大师言传身教,更是获益匪浅。艺术水平得到升华,创作了不少优秀陶瓷山水作品。

电话:18679831177

网址:

上一篇:浅浅析陶瓷青花人物绘画 下一篇:谈宋代玉器对景德镇青白瓷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