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深度·广度

时间:2022-09-20 01:36:57

阅读教学常常存在这种现象,总结出某种阅读方法、表达手法,用一两句话“点透玄机”,随意设计一个所谓“迁移”环节,美其名曰“举一反三”,想当然以为就是学以致用,顺利培养语文能力了。其实不然。深入分析,究其迁移无效之因在于,要么所反的“三”与所举的“一”两者之间没有内在联系,要么所反的“三”内容单一、过浅过易。语文能力的习得,不能止于理性的总结和形式的搬套,只有在恰当的语言实践中,循序渐进,有效迁移,才能形成。笔者以四年级教材为例谈谈语文能力有效迁移的“三度”。

一、相似类推垫起厚度

学习迁移理论认为“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若两种情境含有共同因素,总有迁移现象发生”。当学生感悟到某种阅读方法与表达手法时,如果适时围绕该训练点,结合更多的“类语言”材料,有效地进行“反三”训练,学生将悟得更多的语用经验。

1. 相似文体。同一文体的文章往往有相似的语言规律、表现手法、思维方式。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一课,在《纪昌学射》教学中梳理出寓言的读法,即“借助关键词明内容、识人物、悟道理、讲故事”。若就此罢手,学生只有方法,仍未真正内化、习得。可继续以《扁鹊治病》《鹬蚌相争》《愚公移山》为语言材料,指导结合精心设计的阅读思考单,学习这几则寓言,并开展交流活动。相似文体背景下的阅读实践,能深化学生对这一类文章语言特点、阅读要点的把握,形成较稳定的认知结构,有利迁移各种文体学习。

2. 相似主题。教学中要领会编者意图,对语言材料进行系统设计,在大量、集中的语言实践中产生语文能力的“聚集”效应。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以“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主题,编排《乡下人家》《牧场之国》等四篇课文,意在表达对乡村田园生活的赞美、热爱与向往。教学中可联系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五年级下册《牧童》《清平乐・村居》等,补充《歌溪》《炎夏说瓜》等,以一篇带多篇,以一首带一类,扩大阅读量,增加阅读厚度,便于学生阅读方法与习惯的迁移。这样就可以使“抓住景物特点,语言朴实生动”的表达特色在多文本的阅读中深植学生之内心,同时也引导学生体味了“同一个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描写,同样的情感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等表达奥秘,在归类、强化、比较、联系中“织”出了系统的语言之网。

3. 相似结构。四年级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通过几个结构方式一样的段落分别叙述几个方面的内容。如,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一文三件事的描写。训练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时,抓重点词概括出第一件事“飞蛾极力求生”后,运用规律,迁移概括第二、三件事“瓜苗不屈生长”“心脏沉稳跳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三件事均是“事例+感受”的结构,再设计情境,指导学生运用这一结构进行迁移练笔。这样引导学生洞察语言范式,扎实推进语言训练,不仅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也“种”下了“围绕中心的几个事例可以采用相似结构”的语言表达意识。

二、层次递进挖出深度

1. 层层递进。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等要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组时,《寓言两则》人物少、情节简单,可指导学生用“连段意概括法”把握主要内容,重在训练“抓要点,理顺序”;《文成公主进藏》自然段多、篇幅较长,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进藏途中四件事进行整合,进一步练习“理顺序,巧整合”;到了教学人物多、事件繁杂的《普罗米修斯》,就可引导学生运用“找出人物,梳理所做的事,组织语言概括”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着重训练“巧整合,练语言”。这样,根据教材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效落实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2. 跃层递进。这里的“跃层”指的是灵活地从不同的方面跳跃地交叉着进行。四年级上册《搭石》使用丰富的四字词语表情达意,教学后,联系所学过的课文以及课外阅读情况,设计如下的训练:大量阅读成语故事;按“描写人物动作的四字词语、描写春天景色的四字词语”等类别搜集四字词语;品读精彩作品中的四字词语;用四字词语写一段话,分别使用三个、四个、五个等;给情境用四字词语进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修改自己及他人的文章,恰当补上四字词语……一系列的训练,看似跳跃,实则都服务于同一个目标。学生在这样的跃层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描述的生动,并能在表达中恰当运用。

三、综合联整拓展广度

1. 融合“手段”。听、说、读、写等既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要求,也是训练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些手段的融合使用,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四年级下册《渔夫的故事》一课语言形象生动,尤其是魔鬼的形象、魔鬼与渔夫的对话更是引人入胜。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品味人物对话,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练习复述故事,体会渔夫的智慧和魔鬼的凶恶、狡猾;也可以排演故事,进一步体验故事人物的性格、态度;还可以听故事《东郭先生和狼》,让学生记下对话部分,并进行人物的评价;最后创编《狼和小羊》,写好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形象等。这样集听、说、读、写、演于一体,由平面单一的语文手段到立体复合的语言创造,不仅落实了训练重点,更促进了各种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

2. 综合“用境”。综合的语用情境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迁移所学。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层次清楚,特点突出。学习之后,可引导学生搜集这类的文章,画出游览示意图;组织校园参观活动,为学校设计导游图;设计某景点的游览方案,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景点特点;与家人外出旅游,运用这种写法写游览过程,组织编辑《快乐之旅》专刊;浏览报刊,摘录信息,结合示意图,制作一份导游小报,举办展览活动等。真实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运用欲望,使文本语言与表达方法在广阔的实践中增值。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实践·吸纳·提高 下一篇:立足动态想象 提升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