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时间:2022-09-20 01:14:33

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 要】目的: 统计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的原因疗效和机理。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01月期间120例住院患者,对其抗茵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以及主要临床表现。结果: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女性多于男性,女性67例 (占55.83%),男性53例 ( 占44.17%) ,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占35.83%);其次为青霉素类药物( 占22.5%) ;药物不良反应中,皮肤损害发生次数最高,心血管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次之,用药部位损害发生次数最少。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不同药物种类,各器官损害都相关,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药物,积极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目前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是临床上治疗严重感染不可或缺的药物[1]。然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日益增多。本研究旨在通过统计120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供可靠依据。

1 研究对象:

患者120例, 来自于2011年5月至2013年01月期间在本院的住院患者。包括均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52例, 其中男患者53例, 女67例, 平均年龄为53(±27)岁。

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报告所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涉及不同药品类别及人数、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及性别分布

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人数多于男性,男53例 ( 占44.17%) ,女67例 (55.83%) ,各年龄组别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以及构成比例结果见表 1 。

3.2 涉及不同药品类别及人数

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为35.83%;其次为青霉素类药物,发生比例为22.5%;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均为12.5%;克林霉素类较低。结果见表2。

3.3 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发生次数最高,心血管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次之,用药部位损害发生次数最少。比例及临床表现见表3。

3.4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涉及药品

严重不良反应涉及药品均为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及洛美沙星转归为治愈,培氟沙星病情加重,反复。结果见表4。

表1 各年龄组别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以及构成比例

年龄组别 不良反应

发生人数 不良反应

构成比例(%) 男(人数) 女(人数)

10岁以下 22 18.33 12 10

11岁至20岁 11 9.17 5 6

21岁至30岁 12 10 4 8

31岁至40岁 11 9.17 6 5

41岁至50岁 18 15 7 11

51岁至60岁 16 13.33 6 10

61岁以上 30 25 13 17

表2 不同药品类别人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

药物 n 构成比例(%)

头孢类 43 35.83

青霉素类 27 22.5

大环内酯类 15 12.5

喹诺酮类 15 12.5

克林霉素类 7 5.83

其他 13 10.83

表3 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发生次数

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次数 主要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 65 红肿、皮疹、荨麻疹、面部潮红、红斑疹

心血管系统损害 29 低血压、心悸、胸闷、心动过速

消化系统损害 27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

全身性损害 23 寒战高热

用药部位损害 16 部位红肿、静脉炎

呼吸系统损害 17 呼吸困难、气喘

表4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涉及药品

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例数 转归 主要临床表现

左氧氟沙星 2 治愈 神经病样反应、呼吸困难

洛美沙星 1 治愈 呼吸困难、休克

培氟沙星 1 病情延长,加重 神经病样反应

讨论:

在本实验研究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女性人数高于男性,疑与女性依从性好有关。与部分已发表研究一致[2-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年龄有关,10岁以下年龄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22人,占18.33%;51岁至60岁年龄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16人,占13.33%;61岁以上年龄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0人,占25%;上述几个年龄段用药概率大,发病率也较高,中老年人及儿童的肝、肾功能不全现象较为常见,许多老年人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服用其他药物使得药物发生相互反应,也会升高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同抗菌药物中,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占35.83%);其次为青霉素类药物( 占22.5%) ;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均为12.5%;克林霉素类占5.83%。药物的不良反应中,皮肤损害发生次数最高,为65例;心血管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次之,用药部位损害发生次数最少。因此,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有关,与患者自身情况,不同药物的种类,给药方法都相关,应当建立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明确药物的合理使用,积极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 要关注药物的抗菌效应,也要注意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患者出现任何异常反应,需及时停药,必要时作好抢救措施,予以抗过敏治疗,尽量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在临床上有效、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邓卫燕.我院2008到2011年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J ]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61-162.

[2] 马海英 ,李玉兰,高晓非.513例 I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J].医药导报,2010,29(12):16 54-1655 .

[3] 覃正碧,向继洲,于星,等. 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 .医药导报,2006,25(6):594-596.

作者简介:乔小杰,男,1979.12月,籍贯:江苏.姜堰 工作单位: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人民医院。学历:本科 职称:药师

上一篇:你有什么平生恨事 下一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