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作业 夯实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19 10:19:28

设计有效作业 夯实课堂教学

摘要:作业是温故知新,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沉重的课业负担只会让学生忙于奔命,劳而无功。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有趣性、实效性强的的作业,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呢?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一、多样性,吸引学生兴趣。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选择。三、感染性,触动学生情感神经。设计有效作业,夯实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我在教学路上执着的追求。

关键词:设计有效作业 多样性 自主性 感染性 实效性

背诵、抄写、阅读、写作,这是一直以来深为广大学生所苦的语文作业。马虎应付,做过好几遍的练习还重复犯错,这是广大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甚是头疼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见,设计高质有效的作业,才能真正有效地夯实课堂教学,使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多样性,吸引学生兴趣

生动有趣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兴致勃勃,加上教师对作业的鼓励性评价,学生不但会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搜集资料。课前的预习,可以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网络或资料书籍搜集资料,为学生解决课文的疑难问题提供了途径,不仅锻炼了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深入领悟。要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课本剧的演绎和分角色的朗读也是一个好方法。课本剧生动形象且有趣,把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

(3)归纳梳理:学习中可贵之处在于不仅懂得埋头苦读,更重要的是知道抬头思考的重要性。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梳理,使知识点脉络清晰,易于学生融会贯通,巩固积累。

(4)拓展延伸。这个作业概括起来就是“一摘二扩三仿四展”。

每个学生都设有一本美丽的摘抄本,学生已养成良好习惯,学完课文后,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在早读课中朗诵过关,此乃“一摘”。

接着,我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拓展知识。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我就要求学生积累关于春的一些优美语段或诗句;学完《咏雪》,我布置学生收集关于雪的比喻句或诗句,以拓展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学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要求学生整理古今中外“生于忧患”的事例,整理出身低微、经过一番磨练、终成大业的人和事,这对于拓展知识面,积累议论文写作的论据等不无帮益。此乃“二扩”。

再者,我会挑选当中一些典型的句段,让学生在仿写中加深领悟同时锻炼文字组织能力。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句优美清新并蕴含丰富,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之情,那么,我就要求学生按照这种模式结构仿写三个句子。不但如此,有时我还让学生仿写整篇文章,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后,要求学生记叙一件事,重点模仿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描写和通过一件事得出人生启迪的结构模式。结果,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给了我很大一个惊喜。这就是“三仿”。

最后是“四展”。学生是需要鼓励表扬的,尤其是作业方面。作业本上一句热情洋溢的赞美,课间上一句不经意的肯定,课堂上的赞赏点评,更重要的是设置在班级书橱中的优秀作业展,以及每月“优秀作业光荣榜”的展示,无不给学生带来无尽的激励与热情。这个环节细碎繁琐,但花点心思坚持做好,效果相当好。

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并且实效明显的作业,不但使学生从作业中得到信心与乐趣,更是有效地夯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设计针对性不同的作业,使作业多元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保护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现他们的能力,能有效实现“培优扶差”。具体做法是“分量、分层、分时”。

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差异,我们注重因材施教的同时,更要注意作业的布置因学生学习能力而异,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阶层。一般来说,作业设计分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学优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通过基础性练习,巩固了基础知识和掌握了基本技能。至于拓展性的练习,允许他们量力而选做。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对他们提出挑战性更强的要求,如归纳梳理或拓展延伸性的作业,这会使他们体会被重视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也实行分层要求,堂上测试的内容,允许课堂上不过关的同学课后继续;要求学优生明早就交的作业,后进生可以回校请教老师后中午再交。

作业层次不同,自主选择,灵活机动,后进生不会感到吃力,学优生感受到挑战性,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有趣,又有效地夯实了课堂教学,掌握了知识技能。

三、感染性,触动学生情感神经

学生需要正面的情感激励,以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但是,单凭教师的力量的不足够的,家校合作才能发挥出激励学生学习的巨大驱动力,而作业的设计布置便是其中的推手。如教学《散步》时,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是该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于是,作业设计中便有了“真情行动”: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碗、拖拖地、陪父母散散步……另外,还加上一个“真情表白”:此时此刻,想对你的长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几句心里话吗?那就发一则短消息给他们吧,字数在60个左右。(情意要浓)这样的作业,真情洋溢,感染性强强,不但完成了课文教学的情感目标,更使许多苦于孩子处于叛逆期而缺少沟通的家长能直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内容,正面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家长乐于给以孩子表扬、鼓励,孩子也在此类作业中触动了情感神经,学会了感恩,更从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将其转化为积极学习的不懈动力。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浅谈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教书育人》2012年16期

3、《如何优化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学周刊》2011年29期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6期

上一篇:激发学生体验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谈语文“学困生”潜能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