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五种水稻主要病害

时间:2022-09-19 09:37:42

谈五种水稻主要病害

1 水稻稻瘟病

1.1 稻瘟病在水稻上发生的部位及其症状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从秧苗到抽穗结实都会受害。因病菌侵害水稻的部位和生育期不同,症状表现有如下几种:

1)苗瘟:种子发芽不久就会发病,病菌侵染幼苗基部,出现灰黑色水渍状病斑,使幼苗卷缩枯死,严重时成团枯死,状如火烧。

2)叶瘟:在本田稻株叶片上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病斑:①急性型病斑:病斑暗绿色,圆形或椭圆形,或呈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上密生灰绿色霉层,这常是叶瘟流行的先兆。②慢性型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棱形或长棱形.病斑两端有一条褐色纵线,称为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青灰色的霉层。

3)节瘟:病斑初期在节上产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围绕全节变黑、干枯、下陷,最后全节腐烂,折断倒伏。

4)穗颈瘟:发生在穗颈节上,病斑灰黑色或淡褐色,发病早而严重的全穗变白,极象螟虫为害的白穗,发病迟的可使谷粒不饱满,影响产量。此外,在枝梗上和谷粒上也会发生枝梗瘟和谷粒瘟。

1.2影响发生的因素

稻瘟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气候条件和肥水管理关系密切。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一般气温在 24-28℃、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阴雨连绵、雾多露重,最适宜病菌产生孢子和侵入为害。在水稻的一生中,以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始期最易发病;破口期到齐穗期连续阴雨3d以上,偏施氮肥、长期灌深水,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1.3稻瘟病的防治技术

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中心,科学肥水管理为基础,消灭菌源,适时喷药保护防治为关键。

1)选用抗病品种。如目前推广的楚粳27号、28号、29号等品种,丰产性能好,米质优又抗稻瘟病。

2)加强栽培管理,提倡多施有机肥料,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氮、磷、钾肥按比例配方施用;不偏施氮肥。

3)及时处理病稻草并进行种子消毒(用2%福尔马林、石灰水、多菌灵等浸种)。

4)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发病中心,应及时用药防治。在叶瘟初期或始穗期应喷药防治;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药防治一次;抽穗后对发生过叶瘟的稻田、感病品种种植田、老病区稻田,应用药喷雾防治穗瘟。可选用下列药剂:①每亩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g。②每亩 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75―100mL。任选一种对水50kg喷雾。

2 水稻纹枯病

2.1症状

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病”、“花脚秆”。病菌先为害叶鞘,继而为害叶片,由稻株下部向上叶扩展,严重时还可为害穗部。叶鞘发病时,先在近水面部分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椭圆形病斑,几个病斑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呈褐色,中间呈淡褐色或灰白色,潮湿时病斑呈灰绿色,水渍状半透明。病菌侵染严重的稻株,常可见叶片干枯或茎秆软腐而造成倒伏。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严重时呈水渍状暗绿色,最后枯死。

2.2影响发生的因素

纹枯病喜高温高湿,夏秋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有利于发展。在早栽早发早封行、水稻栽插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连续灌深水、低洼积水、渍水、湿度大、连年重茬种植、连续多年发病等的田块纹枯病的发病较重,从分蘖盛期开始发病,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孕穗期前后是发病高峰。

2.3纹枯病的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设法减少菌源和加强栽培管理,特别是露田晒田,以降低田间湿度。

1)防治适期:在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期各用药防治1―2次。

2)防治重点田:偏施氮肥,贪青迟熟、生长茂盛的稻田应重点注意防治。

3)药剂防治可选用:①每亩5%井岗霉素水剂 150-200mL。②每亩30%爱苗乳油12―15mL。③每亩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g。任选一种对水50kg喷雾。

3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对水稻危害性很大,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50%-60%,甚至90%。

3.1为害症状

白叶枯病一般为害水稻叶片,也可侵染叶鞘,成株期症状可分为5种类型:

1)叶缘型:又称叶枯型,是最常见的典型病症,主要为害叶片。由于病菌多从水孔侵入,因此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最初形成暗绿色短线状斑,随即扩展为短条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脉向上或向下延伸。形成长条斑状,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变黄,最后转为黄褐色或灰白色,且病健组织交界处有明显的不规则波纹状,与健部界限分明。

2)急性型:多发生在多肥、深灌、高温闷热、连阴雨多和易感病的品种上。病叶青灰色或暗绿色,并迅速失水,向内卷曲,呈青枯状。一般仅限于上部叶片,不蔓延全株,凡有此种症状的出现,表示病害区在急剧发展。

3)凋萎型:一般在秧田后期和大田分蘖返青期发病.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片叶尖失水,以主脉为中心,从叶缘向内卷紧不能展开,由于失水而下垂呈凋萎状。其他叶片仍保持青绿,很像螟虫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区别在于茎部无虫伤孔。剥开青卷的枯心叶,常发现叶面特别是叶缘的水孔有密黄色球状菌脓,如将外叶鞘剥去,可见到枯心叶鞘下部的白色部分有水渍状条斑,其中多充满菌脓而呈黄色,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可见到黄色菌脓溢出。

4)中脉型:在水稻分蘖或孕穗期,叶片中脉起初呈现淡黄条斑状,逐渐沿中脉扩展呈上至叶尖下至叶鞘、枯黄色长条斑,并向全株扩展成为中心病株,这种病株常常没有出穗就死去。

5)黄化型:是不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病初期心叶并不枯死,仅可见不规则褪绿斑,进而扩展为大块枯黄的病斑。病叶基部有时出现暗绿色小条斑。

3.2影响发生的因素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前提,首先是有足够的菌源,至于流行程度的轻重则受气候、水肥管理、品种感病性等多种因素影响。①品种抗病性及生育期。不同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存在一定的抗性差异,一般糯稻最抗病,粳稻比籼稻抗病,高秆窄叶品种比矮秆阔叶品种抗病,耐肥品种比不耐肥品种抗病,同一品种苗期到分蘖期较抗病,分蘖末期抗病力下降,孕穗期易感病,抽穗期最易感病。②气候条件。 7―8月份高温、高湿、大风、暴雨是白叶枯病流行的气候条件。田间气温在17℃即开始发病,26-30℃为发病盛期,潜伏期短,病菌侵入至症状表现只需3― 5d,再侵染次数增多,低于17℃和高于35℃的连续低温和高温则不会发病,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菌源侵染寄主,天气干燥,湿度低于80%侵染受到抑制,暴雨和大风可加速病害的扩散和稻叶摩擦,造成叶片出现大量伤口,能在短期内造成大流行。田水满溢,病菌随流水传播,从叶片伤口侵入而大量发病。③与栽培技术的关系。凡施用氮肥过多、过迟、过于集中,特别是穗肥施用不当,使植株疯长.株行间密蔽,通风透光不良,叶片浓绿柔嫩,植株的抗病力就会减弱。

3.3白叶枯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子,杜绝病菌来源,在无病区应严格遵守检疫制度,不从病区调进种子,严防病菌传入;尽量采用包衣种子,也可用强氯精、叶枯宁等药剂来处理种子;加强肥水管理,秧田不施未腐熟的厩肥,大田要施足基肥,及早追肥,巧施穗肥,不偏施氮肥,氮、磷、钾及微肥平衡施用等。

2)药剂防治:老病区、秧田期喷药是关键,一般 3叶期及拔秧前各施一次药。可每亩选用20%叶枯唑(叶青双、叶枯宁)可湿性粉剂75―100g对水50kg喷雾。也可选用消菌灵、叶枯宁、消病灵、菌毒清等药剂对水喷雾。各种杀菌剂可交替使用,以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一般5―7d施药1次,连续2-3次,每次每亩需对水50kg细滴均匀喷雾,并在露水干后进行,以免因操作传播病害。

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4.1 症状

细菌性条斑病在各个阶段都可发病,主要发病于中后期。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多从气孔侵入,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鞘,病斑发生在叶脉间,初呈暗绿色半透明小斑点,沿叶脉扩大成水渍状条斑,后期病斑连合成黄褐色转橙褐色的斑块.对光观察叶片,条斑呈半透明状。病斑上有大量黄色至黄褐色较小的球状流胶,即菌脓。严重时出现一窝窝发黄的发病中心,远望似火烧状。

4.2影响发生的因素

高温(25-30℃)、高湿、多雨天气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大风、暴雨、氮肥过多或施肥过迟、水稻贪青等,都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发展。

4.3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1)应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稻种进入无病区。

2)进行种子消毒。

3)药剂防治方法同白叶枯病。

5稻曲病

5.1症状

稻曲病又名“丰收果”、“谷花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开花乳熟期,只为害个别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小块,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随后薄膜破裂,颜色由黄色变为黄绿或墨绿色。

5.2防治方法与药剂

1)防治适期:掌握在拔节末期和水稻破口期各施药1―2次。2)药剂可选用:①每亩3%井岗霉素150g加20%三唑酮150g对水50kg喷雾。②亩用40%禾丰灵 (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g对水50kg喷雾。

(作者单位:150700 黑龙江省延寿县玉河乡人民政府)

上一篇:谈玉米种植要点 下一篇:谈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