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常见问题

时间:2022-09-19 09:06:52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常见问题

四种声调在测试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中失分率最高的要数上声,其次是阴平和阳平,去声问题相对较少。

1. 阴平:测试中出现的一种缺陷是音高不够,把55发成44或者33,这主要受方言的影响;另一种缺陷是不够平,没有保持平调。阴平是最高调55,但这个“5”很抽象,多高才算“5”,很难把握。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儿:我们多数人会发阳平的字,靠阳平的这个“5”,来找阴平的那个“5”。如“天”这个字,不知道“天”有多高时,就在天前加个“蓝”字,组成“蓝天”,“蓝”字声调升到最高时就是“天”的高度。当然,你的那个阳平调的音高要到位才行。

2. 阳平:测试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把35调发成325甚至315,主要原因是不慬发音要领造成的,也就是咬字时字头停留的时间太长了,尤其是存在韵头(i、u、ü)的音节更容易造成这种缺陷,例如“quán”这个音,正确的读音是吸气时同时咬住q和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咬住字头q和ü,呼气时(即发声时)立刻弹出主要韵母an,这个介音ü,一定要读得短,做个口形,收住气就行了。即使没有韵头的字,声母也不能长,所以吐字发音时,要记住吸气时咬住字头,呼气时果断弹出主要韵母,千万不要把直调读成曲折调。

阳平缺陷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起音太高,导致后面的高音升不上去。原因是起音时声带已经相当紧了,无法再紧,音高也就不能再升上去。所以起音时声带要放松,然后再拉紧。平时多读去声和阳平相连的词语,更有助于练好阳平。

3. 上声:上声是普通话四个声调中较难掌握的,而且在语流中变化较多的一个声调 。在实际口语交际中,上声最后的音高并没有达到4度,所以在测试中,如果把214读成213或212都算正确,也就是带一条小尾巴就行了,这两种情况都不算缺陷。

上声在测试中发生缺陷的几率最多,缺陷大致有四种,一是大部分同学只读一半,即21,测试前千叮咛万嘱咐也不记得,这主要和基础教育有关,也就是幼儿园或小学阶段的老师就没有重视上声的曲折性。第二种缺陷表现在发音时起调太高,导致发音时降不到1度也升不到4度,即下不来也上不去。第三种缺陷是把214读成2142,即带了两条尾巴。第四种缺陷是没有表现出平滑的弯曲变化,硬折硬拐。

练习上声时,首先应设法把声带放松,使声调的起点降低,并尽量把低音部分拖长。可以先读一个去声,以帮助放松声带和增加前半段的长度,气流不中断,紧接着念个短促的升调,就能读出较正确的上声了。

4. 去声:测试中出现的一种缺陷是起音不够高,也就是起调低于最高音5;另一种缺陷是发音短促,下降时降不到1,给人气息不够顺畅的感觉,听起来很别扭,这主要是受广东方言本身存在的入声音影响造成的。

发音时可用阴平带去声的方法来练习,即先发一个阴平,找到音高5,声带拉紧,再在阴平的高度上尽量把声带放松,就能读出全降调的去声了。多读阴平和去声相连的词语有助于读好去声。

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声调的差别很大,所以辩证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声调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广东省有三大方言,就调类来说,粤语有九种声调,客家话有六种声调,潮汕话有八种声调;调型也不同,粤语有平、升、降三种调型,客家话只有平、降两种调型,潮汕话则与普通话一样有平、升、曲、降四种调型;调值的差异更细微,可以说广东的三大方言没有一个声调的调值是跟普通话完全一致的。要读准普通话的声调,主要应在调型与调值上下功夫。

要对比自身方言与普通话声调的差异,弄清自身方言的调类、调值与普通话调类、调值的对应关系。例如客家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六种声调,其中前四种声调与普通话调类相同,但是调值不同,因此客家人学习普通话时,只要按照普通话的调值读准这四种声调就可以了,但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音,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分派到阴、阳、上、去四声中。学习时还要考虑方言里的入声字归属到普通话的哪种声调中去。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