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沉迷于很忙碌的状态?

时间:2022-09-19 09:00:55

特约健康编辑Victoria Joy讲述了自己的现状:“就目前来讲,我只有睡觉的时间是可以休息的。我手机上的行程表显示,在过去5周之内,我没有一天晚上是空闲的。此时此刻,晚上11点,在一整天的忙碌工作之后,我还要在我的博客上分享一些健康易做的晚餐菜单。这让我费尽心力,但是又让我觉得这么做十分有必要。除去一家之主、妻子和慈善志愿者的角色之外,我是一个特约健康编辑。尽管每天的时间已经不够用了,我还是尽量把所有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反复告诉自己要丰富不同的社会角色,为特定的人群做特定的事情。我的社交网络是我生活的缩影,体现着好好生活的态度和每天忙忙碌碌的状态,还能帮我掩盖一些我也搞不清楚是什么的情绪。羞耻感或者内疚?我只知道,什么都不做会让我觉得这是一种失败。”

这段剖白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深陷于不可控的社交活动,休息时间越来越少,甚至用更激动人心、更刻骨铭心的经历将生活填得满满当当。在我们的行程表里,“私人时间”渐渐地被剥离。但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又意味着什么?

心理学家Sandi Mann解释道:我们在主动避免“无所事事”。她说:“当我们享受私人时间,我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是对可以转换成价值的社交时间的浪费。人类习惯于在身体上和精神上保持活跃,所以一些被动的活动(比如看电视、阅读或者看着窗外发呆)会被视为没有内在价值,而我们因此判定自己没有让这段时间变得更有意义。”我们的私人时间并没有明显地被挤压,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拒绝接受它自身的价值。

如今,“忙碌就像荣誉的徽章”这个概念横行,我们可以给它起一个专有的名字――女超人症候群。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名词被创造出来,形容那些“什么都想要”(即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女性;现在,心理学家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无时无刻不在忙碌的人,以及这种状态给人们的健康和人际关系带来的一系列损害。

而且,颇具争议的一点在于,即使往往是在下意识的状态下,这也是一种个人选择。

近期的研究表明,尽管女性平均每天可以完成26项任务,研究参与者之中的80%还是会感到不满足――72%的参与者承认想要“成功”的压力来自于自身,而非他人。

Mann说:“当我们关掉手机、多看一集综艺节目,往往不是我们的朋友或者领导控诉我们太懒了或者失联。这些都是我们每天给自己灌输的意识形态。”

社会学家Megan Todd博士提出:从大局来看,这种来自内心的挣扎会对更广的文化趋势有影响。她说:“我们一直把忙碌和多产、可支配的财富联系在一起,再把财富和自我价值画等号。不可避免地,这会导致忙碌变成地位、责任和精英的标志,成为所有那些我们为之称道的优秀品质的标志。”这种意识已经成功地征服了我们的内心。

我们是牺牲品吗?

“作为一个特约记者,我的工作时间不固定。我的成功,无论是财务上的还是自我意识上的(职业上的就是写出了多少有建树的新闻文章),都取决于我为之付出了多少精力。工作时间上的自由和在家办公听起来很棒,但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我不是一直在工作,所以我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当然,现代科技把这些朝九晚五的界限都模糊掉了,智能手机的出现意味着工作不仅仅出现在工作时间里。”(Victoria)但是,在午夜时分收到工作邮件与立刻处理这些邮件是有区别的。当然,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需要紧急处理的状况和严苛的老板;但是,靠“如果我们不回邮件,天就会塌下来”这种的想法支撑下来,是不是也有一点点自恋?

AmandaBuckingham今年34岁,是个财经公关。她说:“我从来都没有午休时间,哪怕是在所有人都伏案工作时走出办公室溜达溜达的想法都会让我感到内疚。这主要是由于我害怕别人有疑议,还有就是我也想比别人在公司待得更久。做一个让老板随时可以找到、值得信赖的人,会让我有满足感。”

2014年的一项调研显示,不仅我们的工作时间变长了,96%的女性每天还会有至少一次的内疚感。事实上,比起男性,女性在基因上更容易感到内疚。

我们不仅仅对忙碌感到压力,而且我们的潜意识总迫使我们把紧凑的任务做完或者做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比如,“走进客厅里,瘫坐在电视机前,吃完一份加热的剩饭”,就比不上“花同样的时间看一场音乐会”或者“去全城知名的餐厅享用晚餐”。

社交网络和不断进步的科技也扮演了促进这种现象的角色。Mann解释道:“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得到越多的‘赞’,我们越想要、越需要这种认同。这是人的本性。我们被周遭发生的事情所吸引,在意电子邮件里有没有提醒新的健身课程表或者节假日朋友们是如何度过的。我们迫切需要新鲜感和刺激。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认为有趣的事物和值得花时间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讽刺的是,我们的传统休闲项目也日益变成了“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比如烘焙、阅读和瑜伽。只要你烤出的布朗尼美得可以做烘焙书的封面、你所读的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或者你在瑜伽垫上做出了倒立的姿势,它们就通通变成了可以被搬上社交网络从而证明我们的活动是“有意义的”。

专注于工作与生活平衡方面的心理学家Emma Kenny认为,这种让我们的私人时间变得充满网络社交价值的现象有百害而无一利:“忙碌是一种选择,而一心想提升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的选择则是另一码事。如果最平凡的日常行为都能让我们做展示,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真正地去放松?”

显而易见,我们对如何让时间有价值的认知所发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但是,让现如今处理着工作、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社交网络等各种任务的女性单纯地回到拥有私人时间的黄金年代,是很荒谬的。我们告诉自己,从个人生活里挤出可利用的时间会让我们快乐;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样反而有害。在不同的任务之间不停地转换、备战状态永不间断,还有那种为人熟知的负罪感,促使我们不得不更进一步地审视自己的状态――因为我们的身体已经处在了长期不断的压力之中。

Kenny进一步解释道:“‘迎接挑战还是仓皇而逃’,这个老问题又回到了大家的视野里。于是我们的心灵、身体和注意力都处于高度紧张之中。但是我们本身并不能长期处于和维护这样的状态,所以连续的忙碌会让身体付出代价,导致高血压、疲劳不堪、肌肉紧张和焦虑症。”

所以,无论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享受私人时间都是有积极的好处的。

精神病学家、睡眠专家Matthew Edlund博士坚信适当的休息与保证睡眠一样重要。对身体来说,休息就意味着再生,这是生命延续的关键。大多数心脏细胞每三天再造一次,大多数的身体细胞每周再造一次,这就意味着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反而是极其有必要的。好在,与“被动接受”的休息和无意识的睡眠状态不同,休息有很多主动的方式,让我们的身体组织休憩、更新和再生,让我们赖以生存并茁壮成长。

科学也对Edlund的观点给予了肯定。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冥想所带来的益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仅仅在8周冥想练习之后,参与者的脑部核磁共振结果显示出了大脑灰质的再生。平均每天27分钟的放松被证实对杏仁体密度和海马体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杏仁体对抗压力和焦虑,海马体与自我意识和同理心相关联。简单来说,腾出时间来休息不但会减少长期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会让我们更好地意识到保持忙碌状态给我们自身带来的压力。

另外,Mann进行的研究也证实了休息有助于大脑功能的提升。在为中央兰开夏大学进行的研究之中,她发现从电话簿中抄了15分钟电话号码的人们看似无聊,但是大脑的创新度却得到了提升:这些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意更多。于是你看,适当休息对身心健康都有益。暂时抛开工作,玩起来吧!

上一篇:巴洛克之涂绘风格探究 下一篇: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环境的转变分析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