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平实风格

时间:2022-09-19 07:50:19

简析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平实风格

维亚席姆朗斯基说:“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命中的箭。”风格属于美学范畴,风格是一种稳定的达到美学层面的独特性的表现。有声语言风格由创作文本的风格和创作主体的风格汇聚而成。播音风格,即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征。解说风格,即创作主体在解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征。解说的平实风格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学特征呢?即把真挚的感情充分内化。把丰富的思想加以浓缩,通过具体的内心体验和深切感受,用平实的语气传达出来,表达时没有渲染和夸张,没有达到极致和饱和,这样就显得内在感情更丰厚、内在语意更深广,追求一种深沉的美、朴实的美、含蓄的美、留白的美,带给听众无尽的回味与思索。让受众在情感共鸣中达到审美愉悦。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平实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吐字发声方面:吐字柔和。咬字幅度适中,音量不大:气息沉稳。气少声平,用声虚实结合,以实声为主

平实风格的解说吐字柔和。接近自然的说话状态,但却不同于日常说话的散漫,是更高层次的自如的控制。唇舌滑动动作小。口腔开度不大。声音音量不大,小而实。气息下沉,以胸腹联合式呼吸为主,以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为辅,呼吸控制不强。气息稳健,以保证吐字发声的流畅性。吐字用声的整体状态是不夸张、不刻板、不僵滞。

以大型文化系列纪录片《江南》为例,整部片子文化气息浓郁,古韵悠悠的解说词诠释了吴越文化的灵魂以及江南的园林、山水、风俗、饮食、民居、市井、工艺、戏曲等。展现生态、形态、情态浑然天成的东方农耕文明、乡土建筑文化、社会发展文脉等山河画卷。使我们在有限的解说中领略无限的空间意韵和中华文明生机勃勃的创造力。第一集《在水一方》开头的解说是这样的:

(肖玉:)就从这里开始吧。周庄、同里或者乌镇,水乡的古镇在江南生长。在古镇上走一走,以这样的方式体会江南,我们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了江南的精神和-风采。水流在水里,风淡淡地吹着风。在这里,流水和流水,不就是江南翻飞的水袖吗?不就是把江南舞动得风姿绰绰、灵秀飘逸的水袖吗?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返璞归真,这水做的江南,这江南的流水啊。“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这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以来。

(任志宏:)十多年前,古镇的农民耕田的时候,掘到了一些石斧陶器和玉镯玉瑗,这一发现。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门的注意和重视。考古学家们从各地赶来。仔细看过了这些石斧陶器和玉镯玉瑗以后说道。这是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离开现在。应该有五千五百年了吧。

这两段解说是典型的平实风格。任志宏的解说风格以冷峻、沉稳、成熟著称。肖玉的解说风格以含蓄、内敛、柔和、淡然著称,这是他们的代表作品之一。肖玉女士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一次讲座中,谈到这部片子的创作体会:“用声太实太亮,就流于表面了,听起来做作,不真诚,所以不能把声音完全撒开。如果解说者自己掉进去了、陷进去了,整个语言就拔不出来了。不仅流于字面化,观众也听着累。同行认为我并没有完全放开自己的声音。而是稍收、内敛的。我不想把声音用到极致,否则有点强加于人。用声的讲究在于你自己追求什么,想达到什么效果。我要把想的余地留给别人。”

在表达技巧方面:多停少连。重音少而精。语势平缓。起伏不大。节奏稳健

平实风格的解说多停少连,以纪录片《远去的村庄》为例,“/”表示停顿或顿挫:

员起珍,/今年63岁,/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员姓,/是黄土高原上一个古老的姓氏,/他家世世代代/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生。

鸡子坡/是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村庄,传说光绪三年/也就是1878年,这儿遭受了一场严重的干旱,/村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了一个男人,/员起珍家/就是当时那个仅剩的男人的后代。

这是开片字幕“远去的村庄”出现之前的一段解说,是对整个村庄情况的大致介绍。在这段女声解说中停顿和顿挫较多,连接少,语流平缓,不温不火,不紧不慢,平实冷静,似乎是一个尽职的导游客观的讲解。

平实风格的解说重音数量不多,少而精,语句中的轻重、快慢、虚实、高低、纵收对比不明显,语流变化幅度不大。整体体现出一种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温和平淡的特点。例如,在以平实风格著称的任志宏的解说中,重音和非重音之间的差别比较小,重音的表达方式不突兀、不明显。如果重音过多,会造成语流行进干涩不畅。平实解说的语势起伏不大,在感情表达上热情而不奔放,浓重而不渲染。在节奏特点上,以舒缓型为主,变化不大。

在情感表达方面:含蓄内敛、客观平实、朴实自然

情感是解说创作的动力、源泉、核心、支柱和依托,解说的最终目的是要说到观众的内心深处,唤起他们对纪录片的共鸣。没有情感力量的解说阻断了沟通观众心灵的桥梁,是苍白无力的。列夫・托尔斯泰在谈到情感时指出:“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会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会过的同样的感情……艺术活动就是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到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的。”采用平实解说风格的纪录片在情感表达上一般有以下特点:同期声、音乐、画面具有充分的情感表现力和震撼力,已经把片中人物和编导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比较清晰明白。解说只是将它们融进叙事中传递给观众。

以纪录片《龙脊》为例:

潘能高和潘能风姐弟俩同时得到了救助,当天晚上。邻居们都集中到了他的家里向他们表示祝贺。

农历八月,龙脊上的十几所学校都开了学。潘能高家田里的稻子也灌满了浆。用不了多久,就是龙脊收获的季节。

这两段解说的语言特点都是语气平淡,语势平缓,如同缓缓流动的河水一般波澜不惊。潘能高母亲的歌谣表达了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此时,抒情达到了高潮,而解说只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总结后就戛然而止。为什么解说会在此时采用平实的方式,而不是抒情感慨的方式呢?因为中间穿插着同期声,即潘能高爷爷用方言讲的一段话和潘能高母亲唱的一段歌谣,加上音乐的渲染。足以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同期声就是最有力的事实和说明,一段扣人心弦的同期声胜过千万句解说。解说者仅仅传达了事实。把这种抒情的空间交给了观众。留给观众的是无穷的回味。而这种力量比跌宕起伏、饱含情感的外向性表达更能冲击观众的心灵。

就全片而言,纪录片《龙脊》的同期声几乎贯穿始终。鸟鸣声、流水声、风声、雨声等环境声大大增加了观众的现场感。加上画面中齐整的碧绿梯田、氤氲的山岚雾霭、蓝天飘拂的云朵、古朴幽雅的小寨,平实的解说足以表达出编导的意图:以潘能高一家为线索,以静观的方式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力求浓缩出当今农村社会,关注具有本质意义的生活现象,注重生活的厚重和内涵的丰富,追求并保持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流露思想情绪。解说没有必要在情感表达上“画蛇添足”。

又如获得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长纪录片一等奖的《俺爹俺娘》,通过摄影家焦波20多年拍摄自己父母日常生活照片的故事,记录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农民勤劳平凡的后半生。据说看完这部片子,很多人都赶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情感的力量是它获奖的主要原因。

以下是片子的开头部分,第①段解说介绍了“我”的故乡和故乡的爹娘。第②③段介绍爹娘第一张照片的来历。

①在鲁中山区,与沂蒙山毗邻,有一个小山村,那里就是我的故乡,住着我年迈的爹娘――

②听俺爹说,1938年日本鬼子占领我们村的时候,强迫村民们办“良民证”,俺爹俺娘算是拍过了一次照,但交了双份儿的钱,却没见着那个手指肚大小的照片。以后,爹娘到60岁都没拍过一张照片――因为穷。所以我一直都不知道爹娘年轻时是啥模样。

③直到1973年。爹娘都已经是60岁上下的人了,那时我还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中学当教师,我的女朋友有一台她爹送给她的老式德国相机。我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的时候,给爹娘拍了一张合影,这就算是俺爹和俺娘最早的照片了。

以上解说与画面、同期声、音乐、字幕紧密配合,其中,焦波的自述以第一人称出现。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起到了重要的抒感的作用。配合一幅幅黑白照片,爹娘布满皱纹的脸的特写镜头,已经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和远离故乡的游子对年迈父母的思念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唤起了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最纯真的情感,引起了观众广泛的强烈共鸣。解说如果太满太实。再加以强调、渲染、夸张、烘托,就会画蛇添足,不仅不能帮助所有的视听元素传递感情,反而会干扰观众的接受。不能给观众留下回味、共鸣的空间。因此。这里的解说平实淡然、低沉退隐,但是配合整个片子表达出来的综合效果却非常恰当。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主持艺术的拿来主义 下一篇:社交网站网页游戏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