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活着》中体现的生命哲学

时间:2022-09-19 07:29:24

论小说《活着》中体现的生命哲学

论小说《活着》中体现的生命哲学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论文联盟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小说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色彩的一生。福贵,原本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因为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看似风光一时,却因为好赌输光了所有的家产,甚至连自家的老宅也输掉了,一夜之间变成穷光蛋,老父亲被气死,母亲在搬到茅屋后也病倒了,日子越过越穷苦。福贵为病了的娘到城里买药时被抓壮丁,此后的日子饱尝颠沛流离、飘无定所之苦。快两年时,他终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亲已病故,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原以为一家人终于团聚可以过好日子了,谁料,苦难才刚刚开始——唯一的儿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还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却死于了生产;妻子家珍死于软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难,唯一的心愿就是与福贵从今以后再不分开;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都不肯放过,居然因吃豆子而撑死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四十年后,他仍然活着,并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相依为命。

当我们阅读这样一部作品的时候,我们似乎是在同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场“死亡”体验,主人公“福贵”的九死一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坎坷与艰辛;“福贵”亲人的相继惨死,又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残酷。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作品的始终,而“福贵”却一直倔强地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即使亲人一个个远去,即使他的生命看似不再有什么意义,但他仍像那头和他相依为命的老牛一样,用“活着”来对抗着死亡,对抗着绝望。

作者余华是用近乎平淡而残酷的笔调来向我们展现这样一个故事的,正如命运本身,就如同一部运转的机器,不论你怎样的感天动地、悲痛欲绝,它都会永不停息地运转。它会毫不留情地击碎所有美好的希望和憧憬,将残酷的事实摆在人们的面前。当我们面对困境与灾难时,我们该怎样坚强地生活?我们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这是人们不停思索的问题,“生命”与“死亡”也是哲学探讨的永恒主题。

一、在苦难中坚持

“福贵”的命运可以说是坎坷而艰辛的,人世间的苦难几乎全被他尝遍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痛失儿女和外孙、妻子的离世,这一切的痛苦和不幸,完全可以摧毁一个人。然而,“福贵”却依然坚强地活着,一次次的打击,并没有摧垮他活着的信念。当他一次次美好的憧憬被残酷地摧毁时,他也一次次地学会了坚强地同命运抗争。当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灾难与苦难时,我们又能选择什么,只有“活着”才是对抗残酷命运最好的方法。

二、在“死亡”面前变得成熟

“死亡”是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要面对的课题,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终点。面对死亡,似乎有

转贴于论文联盟

太多的悲伤、未知和恐惧,然而命运对人的考验还不仅仅是死亡本身。面对亲人挚友的离世,面对妻儿的离去,“福贵”在死亡面前变得成熟起来,再多的痛苦与不堪都不可能换回家人的生命,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活下去”。在主人公经历了这样一场悲剧化的苦难历程后,我们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生命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论文联盟生命存在的本身。

三、学会忍受孤独

“福贵”的亲人一个个地离他而去,只剩下他自己在人世间孤单地生活着,这种孤独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而“福贵”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觉得,既然是自己亲手埋葬了所有的亲人,等到自己离世的时候,也就了无牵挂了。这样一种苦难与悲情之后的释然,也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当我们还在怨天尤人,还在觉得空虚、寂寞、无聊的时候,我们是否了解,学会忍受孤独,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要以一颗豁达的心去乐观地生活。

《活着》不仅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描述了一段悲情人生,还给我们带来对生命无尽的思索,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抗争、去思考,没有生命,一切也就变得不再有意义。当我们还在为探索生命的价值而苦苦求索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意识到,其实活着就是生命的价值所在,为了“活着”而活着。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上一篇: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学教学 下一篇: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