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

时间:2022-09-19 06:34:55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分为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和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表现包括体育教学,健身锻炼,运动竞赛,体育的传统、制度、规范等。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表现为体育建筑、雕塑、环境、场地、器材、服装、用品等。在进一步考察这三类校园体育文化时,可以看出在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中,意识占主导的因素,物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为意识服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则又不同于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和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在这类文化中,虽也有意识因素和物质因素,但它们往往处于次要的位置,占主导地位的是行为文化。学校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和形式。“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促进改革创新,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健身娱乐作用和心理健康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体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87-02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相关概念

体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我国《体育大辞典》中将体育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指为丰富人类生活,满足生存需求,以身体为媒介,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狭义指体育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将产生于社会生活的体育作为有价值的活动加以肯定,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从而使体育由自然活动变成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校园文化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指以学校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学校精神文化。我们通常所研究的校园文化可以定义为: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员工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1 教育作用。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时时刻刻、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校园,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校园的每个人。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所包含的教育功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并为创造和发展人类优秀体育文化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育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这些充分体现了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2 健身娱乐作用。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健身作用,是其特有的本质与功能。当体育为人的健身娱乐价值需要时,就能体现出特有的作用。体育文化的娱乐价值是现代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目标之一。学校应通过各种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和谐、心情舒畅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调节情绪。

3 心理健康作用。在体育活动中,人人都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因此,体育活动可提供一个模拟的社会舞台,在这一特殊的舞台上,人们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也相互协作,经历许多成功与失败。在此过程中,对人的知、情、意、行等心理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人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从实践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发现,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现体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1 体育课。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文化教育,有意识地强化体育精神的培养,增强体育艺术的分量,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引导学生体会体育愈来愈丰富的文化内涵。

2 课外体育活动。校园进行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吸引更多的师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对师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文化环境是一个使人不断接受新文化滋养、熏陶、装备的园地,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体育文化形态。学校的体育教师是拥有专门体育知识的人才,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以系统的知识形态经教师的传授,给学生以滋养,使他们掌握体育知识,认识体育价值。逐渐成熟起来。文化是一种超个体的社会主体,不依人的产生而产生,从个人的角度看,文化首先是作为一种生活环境而先于个人存在的。它不但能完善体育教育,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让它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体育教育的迫切需求。

五、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

1 观念创新。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的活跃程度和思维的合理空间是观念的关键。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这些困难和阻力有时往往就是观念创新的火花,只有不断摸索寻求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总结新的思想和理论。

2 内容和形式创新。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以正确的指导思想为主线,结合各个项目特点,不同学生的人群个体特征,以及环境、风气等校园特征,改变工作方法和思维,充分发掘每个锻炼人群的智慧和个体表现,就能使内容和形式创新。结合现代科技中一些如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声像工具,会对宣传、运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3 “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促进改革创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受不同观念、素质和环境的影响,会有许多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现象,经过洞察和调研外部世界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拿来主义”不是不可取,只要取其精华,再融人自己的东西,让不同的校园体育文化进行交融,这就是创新。只有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精通业务,才能不断推陈出新,走在改革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上一篇:试论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策略 下一篇:中职体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