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实务探讨

时间:2022-09-19 06:05:25

全面预算管理实务探讨

【摘要】文章探讨服务行业预算管理的思路,侧重讨论预算利润表的编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预算 跟踪 目标 完整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结合现代服务业实际,就全面预算管理作一探讨。

全面预算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主要包括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一般情况,按年度编制全面预算,我集团公司要求以财务损益预算为重点,自下而上围绕业务收支预算、资产预算、投资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程序编制。

编制的全面预算主要内容包括:主营业务利润预算、其他业务收支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资产减值损失预算、对外投资收益预算、营业外收支预算、职工薪酬预算、固定资金低值易耗品采购预算、现金流量预算。

一、预算利润表编制的内容

1.收入预算的制定。按以往3年营业收入为基础,结合主要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及目标,分析预算年度的市场状况。依照本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服务业的淡旺季特点,合理分配每季度的经济指标,衡量业务部门的经营能力,确定具体可行的努力目标,并制定一般及特殊项目奖励制度,明确业务人员的责任和努力方向,达成预算收入实现。

2.成本及三大费用的预算制定。主要是严格界定企业的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两大块预算。

变动成本包括业务招待费用、差旅费用、会务费用等。参照前三年数据基础,在确认预算收入的前提下,与业务部门商讨明确每年会员费用、组织宣传商务会议次数、完成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的宗数核算交易成本、与其他企业业务合作支出、业务人员出差的频率、新的项目开拓支付的相关成本、维持已有客户合理成本等,科学地分析数据,切实有效地编制合理的预算,实现项目预算与部门预算的紧密结合。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

固定成本包括人员工资及劳动保险费、租赁费、通讯费、车辆保险费、车辆修理费等。服务性行业中人力资源成本是其重要成本之一。与人力资源部门商讨每一岗位的人员安排数量及薪酬标准,确定预算年度人员聘用总数,核准全年工资总额编制职工薪酬预算目标。完成全年人员养老金、医疗金、公积金、福利费等费用的预算。与办公室等部门明确其预算年度合理基本成本,如房租、水电、通讯、车辆费用、办公费、折旧费。预算购置资产数量,编写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采购数量和金额预算。

3.现金流量预算的制定。财务部门结合利润预算表、资产负债预算表及其他相关预算表,利用历史资料进行定量趋势分析预测,并参照专业业务人员意见进行定性预测。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最终得出现金净流量。经营性企业更侧重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分析判断预算全年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以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量预算越准确,资金周转越宽松,从而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二、实施预算控制的内容

对预算管理实施控制的责任应落实到各个部门,真正细化至执行部门和关键的管理人员。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制度,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审批权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在预算指标内进行审批,并承担控制预算的经济责任。每笔对外支付的款项,必须在预算管理的范围内经相关部门申请,及负责领导签字,财务部门方可受理,做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通过预算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收入明确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本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成本费用的控制是企业管理基本功,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全面预算的执行及调整

全面预算编制完成之后,我集团公司要求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对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加强适时监控的措施,即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条件的变化来调整预算控制。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向集团公司汇报,通过开碰头会的形式,提出改进方案和补救措施,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并为企业激励考评提供数据支撑。

四、结语

编制全面预算首先需将预算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不能将预算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科学正确的预算管理,要求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文化理念于本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之中,就更需要细化本企业、本行业的特色,优化完善基础数据。预算本身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更应充当联系企业战备与经营绩效的工具。预算对企业来说是未来行为的一种预测,预算确定的一系列数据指标,只是合理的估计,与实际仍存在一定差异。全面预算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衡量与监控企业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

总之,全面预算经过多年的运作,现在企业各级领导愈益重视,为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持续化与高效率性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企业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企业管理水平得到大大提高。

(作者为财务主管、会计师)

上一篇:站在ERP的肩膀上 下一篇: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践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