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哪些中小企业凭独门秘技称雄世界?(连载二)

时间:2022-09-19 05:08:28

台湾哪些中小企业凭独门秘技称雄世界?(连载二)

晋亿集团:螺丝钉产量全球第一

人们常用“螺丝钉”来形容很不起眼、再普通不过的微小物品或小人物。的确,螺丝钉是我们生活中以及工业上最常见的零件,甚至单价不到1分钱,普通到掉在地上没人捡。不过,即便如此微不足道的产品,台湾也有厂商想办法做出惊人的成绩,它就是位于冈山的晋禾企业,堪称螺丝钉业的龙头。全世界5万多种螺丝钉产品,晋禾可供应多达2.5万种,每年创造300亿元新台币营收,破百万吨的产能更高居全球之冠。

螺丝钉也常被称为“工业之米”,因为任何机械和电子产品,甚至我们日常戴的眼镜、身上的手表、家里的各种电器和家具,当然更不用提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和宇宙飞船了,哪一样也少不了它,市场可谓无穷大!不过,也因为它太简单了,只需要普通的车旋加工设备就可生产,技术门槛很低,任谁都可以投身参与进来,因此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要想从中赚到大钱也很难。

艰苦创业

客厅当工厂

上世纪60年代,台湾刚刚从贫困中走出,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岛内民间流行集资创建小企业,生产一些最基本的工农业制品,其中就包括螺丝钉(包含螺钉、螺帽、螺栓、垫圈等产品)。70年代,位于高雄与台南之间的冈山镇,聚集了400多家制造螺丝钉的工厂,约占当时岛内上千家螺丝钉生产企业数量的近一半,成为远近闻名的“螺丝钉窟”,这之中包括春雨、众亨、三星科技等老字号,大家似乎都喜欢在同一条街上比邻而居。

其中,春雨公司在1967年花新台币400万元,高价从德国进口螺帽成型机,带动当地螺丝钉生产技术大幅提升,被喻为冈山螺丝钉业的始祖。

6年后,三星科技创办人李渊河首创台湾自制的高速螺帽成型机。在这项发明问世之前,用车床加工,每分钟顶多生产10颗螺帽,而高速螺帽成型机竟然可以在1分钟内生产出400颗螺帽,且质量更好,废料更少,这让三星科技生产的螺帽打遍天下无敌手。有人形容高速螺帽成型机就象是印钞机,每生产出一个螺帽就能赚新台币5角,1分钟就“印”出新台币200元。李渊河也因此当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1975年,一位名叫蔡永龙的小伙子,听说了高雄冈山镇的螺丝钉产业像印钞机一样不断吐出钞票的传言,对此充满憧憬,国小毕业后就离开彰化竹塘老家,来到冈山的大顺螺帽厂,从工厂最低层的小学徒开始做起。

1980年,蔡永龙服完兵役回到冈山,老东家大顺螺帽厂已倒闭。他选择自行创业,凑了10万元新台币,带着弟弟蔡永泉、蔡永裕自己买设备和材料,租了两台螺帽成型机,就在家中客厅开起螺丝钉工厂,成立了最早的晋禾企业公司。

晋禾成立时,三星已是年营业额7亿元新台币的世界螺丝钉霸主(后来败在非核心本业的建筑业投资上),春雨更是30年的老店。蔡永龙三兄弟出身比别人差,起步比别人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

事业初期虽然赚到了一些钱,但蔡永龙很快便发现这一行的经营瓶颈,当时制造螺丝钉所需的钢丝原料皆由岛内中钢公司采取配额制供应,以上一年度的采购量决定下年度原料供应的多寡;而且螺丝钉业者若想进口原料,还需要中钢出具许可证明。这种原料供应制度决定了该行业“大者恒大”的局面,也导致该行业虽然形成聚落,但多为中小企业,不仅产能有限,甚至连仓库也没有,经营格局始终难突破。

立志当螺丝钉业老大

出走海外投资建厂

当时蔡家三兄弟经营的企业每个月获利已达40万元,但是蔡永龙还不满足,赚钱之外,他立志要当螺丝钉业的老大!只是在中钢的原料配额制下,他永远不可能在台湾当上第一。三星、春雨就象是一座座高山横挡在蔡永龙三兄弟面前,俨然成为一个无法超越的障碍。

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只有到海外投资建厂,这在当时是台湾螺丝钉产业的创举,也是蔡永龙兄弟事业的最大转折点,展现出他们异于同业的胆识。

1987年,三兄弟抱着大破大立的决心,展开前进泰国的计划,学了一年泰文之后,在泰国签下购地合约。后在朋友邀约之下,顺便前往马来西亚槟城考察,发现当地有七成华人,主要语言是闽南语,最重要的是当地有钢铁原料供应!三兄弟在旅途上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转往槟城设厂,只在泰国设立仓库。

三兄弟从一开始,就锁定要做南亚第一,决定陆续投入11亿元新台币。蔡永龙亲自督军,在马来西亚成立晋纬公司,员工来自马来西亚、印度、越南、泰国、尼泊尔、孟加拉、缅甸、菲律宾、斯里兰卡等10余各国家。

为了突破语言限制,蔡永龙发明图解螺丝钉生产的标准作业流程,包括钢丝抽线机、螺丝钉成型机、磨牙设备直到仓库管理,所有的加工流程都画了详细的操作步骤,让所有员工可一目了然,使训练生手员工的时间从3个月缩短为1个月。

1993年,看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蔡永龙有了更加大胆的举动,决定陆续投资1亿美元(约合33亿元新台币),到浙江嘉善设立全球最大的螺丝钉生产厂。当时晋禾在台湾的营收不过6亿元新台币,在业界排名第九,这笔庞大投资一旦成功,蔡家三兄弟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但也有极大风险,万一失败,三兄弟可能再没本钱爬起来,等于不成功,便成仁。因此同业都说蔡家三兄弟是萧郎(台湾俗语:疯子)!

例如三星总经理吴顺胜、聚亨副总经理林胜鹤都不看好蔡家三兄弟大举扩张螺丝钉产能的布局,他们认为,蔡永龙三兄弟不断冲高产能与物流能量,是一项高风险举动,特别是高产能就须依赖重量级大客户与量大低价市场,将无法避免激烈杀价竞争与大客户的杀价压力。

节省成本

生产设备“一条龙”

在中国大陆,蔡永龙大胆采用一般同业不敢尝试的“一条龙”生产方式,以节省成本,包括采购大陆本地生产的以及从巴西、俄罗斯与韩国进口的便宜钢材,投资建设上游工厂设备,整合钢铁材料与材质处理技术,光是购置钢材再加工处理设备,投资金额就高达上亿元新台币,其中一套球化炉,价格即超过3000万元新台币。

此外,他还向下游整合电镀和热处理设备。学习的过程中,遭遇不少失败。例如第一次投资电镀设备,花1000万元买了三台电镀机械,试了半年也无法做到完美,最后才发现一开始就买错了!只好拆掉,重新花1000多万元买新的。

前后花了三年摸索与学习,直到1998年,全世界第一个螺丝钉一条龙生产线终于在大陆晋亿厂建成投产,螺丝钉产能达24万吨,当年营收约50亿元新台币,迄今仍是全球产能最大、也最完整的单一螺丝钉垂直整合生产厂。

在嘉善,来自俄罗斯、巴西的钢材源源不绝从运河运到晋亿公司私家码头,包含运费在内,比台湾中钢便宜10%以上,生产出的螺丝钉质量却是一模一样。每年超过50万吨的钢材采购,节省10%的钢材成本,对毛利不到10%的螺丝钉界来说,这样的成本节省是最大的获利来源。

建自动仓储库

赚物流管理财

整合了螺丝钉制造过程,三兄弟接着发展仓储物流和销售渠路。蔡永裕说:“我们把省下来、赚到的钱,全部投资在螺丝钉设备上。”1992年,台湾晋禾每年获利在5000万元新台币左右,却决定花8000万元兴建台湾第一个螺丝钉自动化仓储库,准备储存价值2亿元、总重量8000吨的螺丝钉,未来规模30万吨,供所有同业使用,成为螺丝钉业的全球发货中心。

蔡永裕拍胸脯向同业保证:“生意好的时候,大家尽量外销,生意差的时候,就来租库位,或把货卖给我都可以,而且只要从这边出货的,晋禾负责品保跟售后服务,等于建立一个台湾螺丝钉业的共同品牌及物流中心。现在台湾应该开始自产自销,而不是一味帮人代工!”

消息传出,在冈山一时传为笑柄,同业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来参观,要看看蔡家三兄弟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因为当时台湾的经营环境已经恶化,岛内螺丝钉产业已大部分外移,尽管他多次向经济主管部门建言,还是等不到要求的50公顷土地,计划进展依旧有限。

自动化仓储库展现了蔡家三兄弟在螺丝钉产业的超前眼光与大布局。晋禾生产的螺丝钉,从成品完成到仓库就位储存全部自动化。没有自动仓储库前,每条出货线需要三个工人,从当时数千种螺丝钉中找出客户订单所要求的规格与数量,装满一个集装箱要从早上8点干到半夜两、三点,现在靠自动仓储库,一个工人装满一个集装箱只要20分钟。

花大钱兴建螺丝钉自动化仓储库,他们的算盘是:当全球厂商都讲究“零库存”时,逆势操作赚“库存”和“时间”的钱。

蔡永裕解释说:“在零时差、即时生产时代,多数企业都降低库存,所以我们建造效率最高、存量最大的仓储系统,生产完螺丝钉后等客人上门,客户的时间就是金钱!因为单纯靠制造螺丝钉赚钱的时代已过去,螺丝钉业已经是服务业,晋禾要赚的是物流与管理的钱。”

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研究所教授赵义隆认为:所谓物流与生产两者零库存,并非是一味将库存放在生产端或放在最末端零组件供应商上,而是两者之间有一套紧密的系统,这套系统才是真正的知识财富。蔡家三兄弟要赚的知识财富,就是随时搞清楚大客户的需求。因为蔡家手上随时都握有全球各大商的所有交易资料,清楚掌握整个螺丝钉市场交易与库存状况,这就是其他人有再多的资金也无法复制蔡家三兄弟大量生产、仓储与物流模式的原因。

由于蔡家三兄弟不是盲目的生产和堆积库存,而是掌握最新市场动态,不仅精确掌握全美最大螺丝钉商Fastenal下给全球各大螺丝钉厂订单的数量,还可以替Fastenal分析整体美国市场的最新状况,教Fastenal怎么抓住螺丝钉市场的商机。

详细搜集交易资料

按市场所需调整生产和库存

蔡永龙坦承:“从我们跨出台湾开始,就有计划地一步步搜集世界各国螺丝钉市场进出口与使用情况,每年详细搜集整理各国最大商当年度交易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如果搜集不到商资料,就直接花钱向当地海关购买,不计代价与成本,也要取得该国在该年度到底进出口多少种类与数量的螺丝钉。”

依据这套系统,蔡家三兄弟各自分工,在大陆的蔡永龙主攻中国大陆与美国工业用螺丝钉市场,常居马来西亚的老二蔡永泉主攻东南亚、欧盟工业与民生用螺丝钉,而在台湾的老三蔡永裕则主攻高价合金钢螺丝钉市场。 所有的库存按照市场即时状况做调整,缺什么螺丝钉就生产什么。蔡永裕说:“所有库存务求三个月周转一次,随时检讨周转率低的库存!”不仅如此,三兄弟还推动螺丝钉产业服务化,不停地研究、开发新的螺丝钉品种,将产品的种类不断推高。

在制造业服务化时代,客户在乎的不仅是报价,而是整体性的服务;服务能力越高,掌握订单的机会越大。以螺丝钉产业为例,80%的订单可能都是标准型产品,其余20%则会有特殊要球,能替客户解决这20%的难题,就能通吃所有的订单,这就是胜出关键。

蔡永裕说:“我们不仅替Fastenal解决订单难题,还要替它节省成本!”过去螺丝钉交货是一个个集装箱运往洛杉矶,Fastenal收货之后再自行依不同规格与数量分装送往各大销售网点,现在通过晋禾的自动仓储库与2万种螺丝钉分类系统,Fastenal只要告知各网点的需求与数量,蔡家三兄弟的工厂就会按照这些需求,生产后直接送往美国各地,省下了Fastenal自行分装的人力与物流的费用。

螺丝钉生产毛利仅100%,但蔡家三兄弟的服务却能加收5%的费用,在蔡家三兄弟手里,螺丝钉产业不再是制造业,完全变成另一套管理与服务模式。

产品升级

成为全球螺丝钉行业的龙头霸主

除追求产能外,晋禾也在力求产品升级。由于螺丝钉行业有多达80%的种类是标准化产品,因此同业杀价竞争是常态;要赚取高毛利,必须生产高单价的定制化螺丝钉。

从1998年起,蔡家三兄弟便着手研发用于贵重机械及交通设施的高端扣件,摆脱以往仅用于建筑、五金、汽车等领域的低价产品路线。2005年,他们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抢下大陆青藏铁路高寒地区专用扣件的工程订单;此后,他们更打进中国大陆许多重大公共建设的供应链;2007年与德国的Vossloh公司共同成为唯一两家大陆高速铁路专用扣件供应商;同年,晋亿公司在上海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档“高铁概念股”。未来,他们还打算继续抢攻大陆及世界各地输电网络、风电机组等高强度紧固件市场。

蔡永裕形容:“我们卖的都是活的、会动的螺丝钉!如高铁和高阶机具上用的螺丝钉,都是锁上后还得动来动去的昂贵器材,极度强调安全,才能卖得高价。”

如今,晋亿企业集团(包括大陆晋禾、台湾晋禾和马来西亚晋纬公司)已成为全球螺丝钉行业的龙头霸主,分别负责大陆、东南亚和台湾生产据点的三兄弟合作无间,在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和越南共有4个工厂,拥有两家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公司,合计产能约140万吨,可生产2万种螺丝钉,占全世界4万种螺丝钉的一半,实际年产量约60万吨,每年所使用的钢材可兴建76座巴黎铁塔。他们在全世界6个国家和地区建有7个自动化仓储库,光是一个仓库就有48个足球场面积那么大,平时备有总重量达30万吨的2万种螺丝钉库存,每种都有3个月到一年的用量,随时供应全球所需。

在浙江嘉善经济开发区,晋亿公司厂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厂房面积17万平方米,建有私家内河码头及存放10万吨产品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拥有各类进口自动化生产及检测设备1000余台套,采用进口及国内大型钢厂优质原材料,运用ERP管理系统,生产各类高品质螺栓、螺母、螺钉、精线及非标准特殊紧固件,年产量30多万吨。该公司在当地打造的“晋亿螺丝钉城”占地133公顷,约等于台北内湖工业园区的面积,“城”内有近200家配套协作工厂。在马来西亚,晋亿集团旗下的晋纬公司还跨足房地产业,开发面积高达30公顷,规模直追台湾王永庆斥资百亿元打造的林口养生文化村。

2005年8月29日,美国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卡特琳娜风灾,新奥尔良20万根电线杆被吹倒。为解决灾区供电中断问题,当地急需1200吨电力设备用螺丝钉,相当于该产品全世界一整年的用量。这种螺丝钉每颗重达1公斤,一般厂商都是接到订单后才会生产。美国进口商MIDAS向全球各螺丝钉厂招标采购,几乎所有工厂的回应都是:从生产到交货需要45天时间,加上海运时间,等于要到11月,新奥尔良才能恢复电力设施。

但在嘉善晋亿的仓库里却储存有600吨。当时这笔庞大的急单便由晋禾实业公司在一个月内独家供应。

9月中旬接到订单后,晋亿开始赶工生产另外600吨螺丝钉,该公司通过位于上海附近的私人码头,紧急运进700吨从俄罗斯进口的钢材,加工成线材后,厂区内170台高速螺丝钉成型机,以每分钟1000颗螺丝钉的速度加紧生产。

螺丝钉离开生产线后,坐上8层楼高的“专用电梯”,被送进深不见底自动化仓储库内,5天后,总共1200吨螺丝钉装上集装箱,从晋亿的工厂直接通过火车运到上海,再装上轮船,10月初,这批电力螺丝钉即运抵美国,让该企业大大地出了风头。

虽然已经坐上世界第一的宝座,但蔡永裕仍然乐观看待未来成长。“全球每年钢铁产能有13亿吨,拿去做螺丝钉的只有2%,而我们最大客户(螺丝钉商)每年营业额有100亿欧元,你说市场空间大不大?”他如此反问。

企业小档案

晋亿集团

晋亿实业公司董事长:蔡永龙

晋纬实业公司总经理:蔡永泉

晋禾企业公司总经理:蔡永裕

成立时间:1980年

业绩:目前集团合计螺丝钉产能约140万吨,产量高居全球第一,2011年集团合计营收约300亿元新台币,毛利15%

巧新科技:全球最大的超级跑车轮圈制造厂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台湾似乎与超级跑车制造无缘。但你错了,目前全球最顶级的跑车采用的铝制锻造轮圈,60%都是由台湾一家名为巧新科技的企业制造,而且不是由于它的价格比别家便宜,而是凭借其创新设计、精致技术品质和及时的交货期,令客户愿意花高价向它订制轮圈。

在2012年9月的巴黎车展上,英国麦凯伦AMCLaren U车队的最新P1型跑车亮相,吸引了无数爱好者的目光。这辆价值3000万元新台币的超级跑车,4个炫目闪耀的轮圈上都刻着三个英文字母SAI,代表着昂贵、订制、限量和独特,而这正是巧新科技(Super Alloy Industrial)公司的英文名缩写。

隐身于养猪场边的冠军企业

在云林科技工业区里,秋风不时飘来阵阵猪粪味,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有些惊讶,原来厂区边有个私家养猪场,主人迄今不肯搬迁,园区管理者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因此,巧新科技这个占地约3个足球场大小、年产70万个锻造轮圈的工厂,只好一直与猪粪味为伴。

“好在大家已经习惯了”。总经理石呈泽有点尴尬地解释。

走进车间,一个工字型铝碇被机械手臂抓着,送进一个巨大的烤炉般的密闭空间;几秒钟后再送出来,机械手将铝碇的腰身拉瘦、拉长,成为轮圈粗坯;接下来,还要经受两层楼高的大型锻造机以高达6000吨的高压重力锤打,将粗坯压成所需的形状,最终变成一个精致漂亮的跑车轮圈。

1994年成立时的巧新公司,原本是一家专门生产铁制高尔夫球头的传统锻造厂,员工只有20人,年营业额不到3亿元新台币。此后,一度为军方破解导弹弹身的制造技术,结果生意没做成,1997年又决定改攻汽车锻造轮圈市场,2000年3月迁入云林工业区,员工人数增至116人。但从摸索到认证耗尽了时间,烧光了资金,订单还没到手,公司陷入长期亏损,董事会也不愿继续出资,2001年因此差点破产,过去几年的心血将付之一炬

传统汽车轮圈都是采用铸造方法,即将金属熔解后浇入模具成型,便于大量生产,快速且便宜,直到现在也还是普通轿车轮圈的主流。但这种方法制造出的轮圈内部孔隙多,密度低,必须加厚补强,因而显得粗大笨重。而用锻造方法就像古代打铁,经过拉坯和锤打、压缩技术使其成型,生产出的汽车轮圈轻巧精致,密度高,而且没有废料,但工艺复杂、耗时长、产品价格贵。石呈泽对此形容:“铸造轮圈就像外销成衣,锻造则像高级订制西服。”

相比于普通的钢质铸造轮圈,铝合金锻造轮圈有三大优点:其一便是自身轻,只相当于钢圈重量的二分之一,减少了车轮的转动惯性,使汽车加速性能提高;二是减少油耗,能够减少轮胎部位的摩擦,降低客车不必要功率的消耗,可以节省2%至8%的燃油;三是强度高,更加安全可靠,轮毂不容易变形,使用更安全。虽然购买价格相对较高,但通过燃油的节省和轮胎使用寿命的延长,节省了用户的客车使用费用,从整个产品使用情况来看,其性价比无疑会比传统铸造轮圈会高出不少。

上一篇:华晨宇:孤独火星人的绚烂烟火 下一篇:鹿角沟的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