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输在起跑线上

时间:2022-09-19 04:57:28

别输在起跑线上

本场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在早教专家面向家长们侃侃而谈的课堂上,在街头发放的各种培训班的宣传页上,在电视、广播里专门给孩子们“健脑”“增智”的保健品广告中,所有轰炸性信息都在宣扬这样的理念:如果不在0到6岁时抓紧时间开发智力,如果不在上学之前就初步掌握心算和外语,如果不用古典音乐天天抚摩孩子的耳朵,孩子就不能成为聪明快乐、大有前途的“花骨朵”。“专家”们甚至试图让人们相信:如果“胎教”工作没做好,这个孩子在娘胎里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这则材料给我们呈现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早教”的过度关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视角入手:(1)从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一个孩子可能输在起跑线上,但也可能赢在终点上;人的潜力是很大的,此地输,彼地赢,此时输,将来赢,大有人在;人是成长发展的,人生要善始善终,开头固然重要,但中途、终点也重要。(2)从家庭来看:早教是应该的,但不能盲目攀比,要尊重科学;家长的愿望是好的,但不能急功近利;过度早教,其实质是揠苗助长,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无休止的“早教”和“抢跑”,在扼杀童真和天性,也在扼杀天才。(3)从社会来看:商业炒作,误导公众,缺乏职业操守;早教是社会就业压力在家庭教育中的折射,也是社会整体浮躁病在教育中的反映。

现场作文一

邻家“神童”

左天娇

邻家有女,名叫彤彤,年仅五岁,可爱聪颖,诗词歌赋、琴棋算术,样样皆通。在大人面前,或双手一背,滔滔不绝地背《论语》《庄子》,或骄傲地坐定抚琴。可谓神童矣!

小神童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成长着。我总能在闲暇时欣赏到她的表演,而后在心里惊叹:“这么小的孩子,懂得这么多,真了不得啊!”

本以为小神童将永远以一个完美、骄傲的形象在我的心中留驻下去,直到有一天……

我正坐在家里看综艺节目,笑得开怀,忽闻铃声大作:“丁零零……丁零零……”忙起身开门,小神童如小旋风一般冲了进来,眼中带泪。我诧异,忙问:“彤彤,你怎么啦?谁欺负你啦?”彤彤抬起带泪的大眼睛,看着我委屈地说:“妈妈!妈妈欺负我了!”我更加惊奇。小神童开始哽咽地叙述:“这回幼儿园心算比赛,我没能拿到第一……妈妈非常生气,发了一通火,说我不是她的女儿,还拼命让我做算术题……”

“那你拿了第几啊?”我小心翼翼地问。小神童拖着哭腔的回答让我心中的某个角落如同被雷劈了一般:“第二。”

我无语。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还能安慰什么呢?她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让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便切水果、拿零食给她吃。正当我们一大一小在电视前看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有人摁门铃了。

彤彤妈一进来便满脸笑容地对我说:“真不好意思,麻烦你了!谢谢你帮我照顾彤彤!”转身面对彤彤便立马换了副面孔。“谁准你乱跑的?快跟我回家。你还有算术题要做。还有,琴不练了?古诗不背了?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说着,她无意间瞥到了电视,“这么低级的电视节目还看!快走,跟我回家!”我默默地把电视机关了。彤彤妈带着彤彤走出了门,还不忘回头对我一番道谢。我连连摆手说:“不谢不谢。”待她们走出门,我觉得内心有点郁闷,便决定出门溜达一圈。

溜达时,一个小孩对我包上的毛绒小玩偶很是好奇,一个劲地伸出手来够,够不到,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刚萌生怜爱之心,想将小玩偶送给他,小孩的妈妈就立马对我说:“不碍事,我手机里有首歌,他最喜欢听了。我一放,他就不哭了。”接着,英文的《ABC》歌就响了起来,那小孩的哭声在歌声中越发响亮,而他妈妈却一脸陶醉。我摇了摇头,赶紧飞奔上楼。

路过小神童家,我特意慢下脚步,就听见里面传来字正腔圆的读书声。原来,小神童在念“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出处。

不知怎的,一声长叹从我唇间溜了出来:“唉――”

【教师点评】

“我”是本文的线索,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串联材料,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同时,“我”也是一个独立的形象,“我”的自主生活与邻家小孩的被动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过度早教给儿童身心造成的戕害,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旨。“溜达”一景更是神来之笔,衬托了早教现象的普遍性,因而文末那一声叹息,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现场作文二

芝兰玉树

徐 丽

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早教热潮中,除去受利益驱使的各方和不知是获利者还是受害者的嗷嗷稚子之外,就剩夹在两者中间挣扎的父母了。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什么专家学者都能站出来说两句而天晓得他是谁的时代,连小学生都明白,要给他们减负,还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童年应充满游戏和快乐,揠苗助长有悖自然生长规律;更不用说活了几十年的父母了,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着呢。可这些理论被强大的现实挑衅着,你不得不张望着,犹豫着,怀疑着,该相信哪一个呢?

而年轻或已不再年轻的父母们本身就在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工作、房价、医疗、子女教育……只要一想,压迫感就如潮水般涌来,渗进毛孔里。打了一个激灵之后,赶快熏陶培养孩子,让他占点优势,拥有足够自信,以后的路或许会宽些,好走些。但这也只能是“或许”,因为天下父母的想法是一样的,大家都铆足了劲去修剪“独苗”,每一条路上都挤满了人。“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要光耀门楣,父母脸上有光,那么自家孩子这点优势还不够,得再报几个兴趣班、补习班,于是愈演愈烈,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作为学生的我们往往很难理解上一辈人的人生和梦想。他们都曾年轻过,他们都曾激情燃烧过,一如此时此刻的我们。在那逝去的岁月里,他们有着闪耀一时但又最终熄灭的梦,于是寄托给下一代,让今天的我们去圆那个未了梦。但是作为父母,你们应该知道,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绝不是自己的复制品,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将来成就的是与上一辈截然不同的人生。我觉得,如果孩子有你们所希冀的种种意愿兴趣,那再好不过了!但如果没有,你们强行去扭,最终结出的瓜是不会甜的。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也想带着孩子去饱览世间的美景,也想让他们体验自然的美妙,也想让他们无忧无虑,在该玩耍的年纪恣意玩乐,在该学习的时候勤奋努力。只是在“早教熏得世人醉”的潮流席卷下,他们无所适从了。

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首先得学会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之所在。只有找准了他们的兴趣特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爱因斯坦在给11岁的儿子的信中说:“当你快乐地做某件事而你却未发现时间流逝时,这就是学得最多的时候。”其次要改变自己的择业观和幸福观,要知道,行色匆匆的白领未必就比哼着小曲的瓦工惬意,住在冷清清的豪宅中未必就比住在闹腾腾的农家小院中幸福。

当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浮躁与喧嚣时,就请你改变自己的家教理念吧!须知,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角度独特的议论文。中学生本是应试教育的体验者,他们有太多的理由站在自身的角度,或指点江山,或倾诉呐喊,但是作者偏偏站在天下父母的角度,体谅其良苦用心,揣摩其无奈之处,从父母外在就业压力到曾经的内在梦想、美好的愿望等角度切入,于情于理,让人不得不信服。文章提出问题委婉,分析问题透彻,解决问题中肯。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7分=55分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米兰・昆德拉说:“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须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所思所想呢?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写好本文题的前提是准确理解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的含意和范围。很多人在生活和责任的重担下变得不再是自己,这就是“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这时候人就觉得累,就很想自己还是“平凡”些好,不用做这么多事情、不用承担这么多责任,该多好,那么“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如果一直平凡的话,这平凡就成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种平淡中却觉得无聊、无趣,东想西想,却又陷入了另一种恐慌中――孤独、寂寞和无聊。然而,一生都如此平静,其实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人生没有了期待,没有了付出,也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没有期待,没有付出,没有责任的生活固然很平静,但是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了责任和付出,生活也就失去了动力,生命也就失去了激情。生命没有了激情。没有责任,比责任重大更难以让人承受。

鉴于以上分析,作文时可以从“拒绝平凡”“不甘平庸”“勇于期待”“勇于担当”“责任”“付出”“激情”等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思想的翅膀,进行联想和想象,围绕文章主题组织和剪裁材料,对文章结构和布局做出合理的安排。

上一篇:学会写得深刻之观点具有启发性 下一篇:《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阅读与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