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混凝土建筑施工缝质量措施

时间:2022-09-19 04:42:12

论如何提高混凝土建筑施工缝质量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而混凝土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有关混凝土建筑施工缝的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则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施工缝,质量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施工缝的质量虽然不是大体建筑的主要部分,但也是细节中的重要部分,若不处理好,则会存在无法预料的隐患。

一、施工缝的简介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原则是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二、施工缝的设置

在施工过程中,因设计、施工技术间歇、天气等因素影响需要设置施工缝的常见构件主要有柱、墙、梁、板、基础等。

1.混凝土柱或墙

① 混凝土柱的最大弯矩位于柱的两端,其剪力和轴力沿柱高变化很小或基本无变化,所以施工缝设置在柱两端主要是方便施工,但目前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将施工缝设置在柱中段也不应视为质量问题。

② 混凝土高柱或高墙往往因建筑功能或装饰方面需要,有的建筑物中独立柱或独立墙高度达到十几米以上,如柱或墙一次浇筑到顶面,既不现实还可能导致混凝土产生离析,同时还会有模板支撑困难、振捣不便等诸多不利因素。 因此,只要模板支立、接槎处理符合规范要求,就完全可以在柱中段设置水平施工缝,这种施工缝对高柱或高墙受力没有不利影响。

2.混凝土梁、板

随着建筑物功能及装饰美观的需要,“高、大、新”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多年来因混凝土梁板两端的剪力或负弯矩最大,在框架梁两端靠柱一侧设施工缝,并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同时由于混凝土浇筑、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施工操作等问题,使混凝土分成若干段浇筑,因此只要我们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和抗渗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施工缝的处理方法科学合理,就不应对施工缝设置作过多的限制。

3.混凝土基础

① 当筏板基础较长时,为克服基础沉降差异、温差和水泥干缩等影响,需间隔一定距离浇筑筏板,每段筏板之间还应设置“后浇带”填平补齐,这样在后浇带处就会出现两道垂直的施工缝,同时应对后浇带混凝土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保护。

② 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施工缝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结构安全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结构的抗渗防漏。 有的施工单位为防止施工缝处成为渗水通路,采取基础底板同壁板或地下室外墙同底板一起浇筑的方法,结果事与愿违。 一般是在箱型基础和地下室底板同侧壁外墙相交处往上30~40cm 设一道水平施工缝,缝内再设钢板或橡胶止水带。但是施工缝毕竟是个薄弱部位,能少设缝时尽量少设,同时施工缝的结构及构造处理措施必须周密。

三、施工缝位置及接缝形式的确定

1.现行的砼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对于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500的竖壁上,接缝形式有多种,如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

具置是:梁、板等受弯构件的一般留在距支座距离为三分之一跨度的位置处,因此处的弯矩与剪力均较小。其它构件可根据受力情况确定。

梁、板的施工缝宜留成垂直的茬,不宜留成斜茬。水池等有防水要求的结构,在施工缝处应设置止水板(带),避免造成渗漏。

施工缝处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先后浇筑的混凝土间良好结合,必要时可在施工缝处设置插筋。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5MP;

②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凿毛和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但不得积水;

③ 在浇筑前,施工缝处应先铺一层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其厚度宜为15~30mm;

④ 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根据很多水池施工经验,发现采用400宽、2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均很好。一是施工方便: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板支撑系统上;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较大,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

四、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1.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2.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②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③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④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⑤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五、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1.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①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②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③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④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⑤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⑥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⑦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2.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②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③ 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六、提高施工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施工中,尽可能不留施工缝,必须留施工缝时,一定按照规定留置,要特别注意接缝的时间、接缝的质量情况。

浇筑完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其上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振捣新建筑的混凝土时,就会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2 MPa以上时,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首先清除施工缝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沙石,钢筋上的油污、锈斑和砂浆等杂物。采用表面涂缓凝剂(如纸浆废液)处理垂直施工缝时,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水平施工缝前后层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及以前后层混凝土的黏结力来实现的;垂直施工缝是通过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和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粘结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因此施工缝表面粗糙,对先后层混黏土结合有利。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低洼处不得有积水)。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影响混凝土强度,浇筑前水平缝处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0 mm~15 mm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缝也应先刷一层水泥浆(水泥∶水=1∶0.4),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施工缝,在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为12 mm~16 mm,长度为500 mm~60 0 mm,间距为500 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宽度比不得大于1),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角螺栓进行观察校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提高混凝土建筑施工缝的质量的提高,必须了解施工缝施工中的问题所在,并对此进行剖析和解决从而得出方案,进行合理施工,这样才能使施工缝的质量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张福林.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的探讨[J].新疆有色金属.2005.

上一篇:论排涝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 下一篇: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