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物馆交流展的再创作

时间:2022-09-19 04:37:54

基于博物馆交流展的再创作

【摘要】交流展是博物馆文化传承与宣传的良好途径,体现博物馆发展活力。2016年,长沙博物馆与河北博物院以交流合作的方式,遴选了汉代两个代表性诸侯国即长沙国和中山国的出土精品文物130余件套整合成《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和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通过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一南一北互为补充的对比展览,我们得以窥见当年汉室的雄风和汉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展览交流;河北博物院;长沙博物馆;中山国;长沙国

交流展是博物馆文化传承与宣传的一种方式,也体现了博物馆的发展活力,不仅起到了文化宣传的作用,也是馆际之间交流与探索的有效方式。

一、国内交流展概况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数量和观众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692家,共有4013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占总数的85.5%。全国博物馆年举办展览超过2万多展次,年接待观众约7亿人次。交流展览成为了各博物馆面向公众服务的重要部分。2015 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陈列展览项目交流,支持各地区、各级博物馆积极开展展览交流合作,举办各种联展、互换展览。各地文物行政部门要积极扶持学术水准高、社会反响好的临时展览做好巡展,扩大展览影响。资源丰富的大馆可以通过办分馆、长期借展藏品、在基层博物馆馆举办中长期陈列、帮助基层博物馆提高陈列展览策划、编写、设计和实施水平等方式,加强对中小博物馆的扶持。

在发展的同时,博物馆也迎来了挑战。“从文化需求来看,2020年,60%的中国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城镇居民将更富裕,受教育程度更高,同时对艺术、文艺表演和其他文化活动的鉴赏也更加国际化、时尚化,新的文化需求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而博物馆正是展现这一文化的载体”。

如何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成为博物馆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挑战博物馆需要重新调整战略规划,因此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本馆的特色精品文物策划成交流展览,与国内博物馆同行甚至国外博物馆进行交流展出。本文以《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和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为例,对交流展的再创作进行探讨。

二、河北博物院交流展的策划及推广

河北博物院根据馆藏特色策划《汉代王室文物》展,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王朝,两汉在今河北地区曾分封过燕国、赵国、中山国、河间国、常山国、清河国、真定国等数十个诸侯国。河北汉代文物遗存众多,以中山国诸侯王墓的发现最为丰富,有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三盘山汉墓;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等。这些墓葬规格极高,出土文物异常精美,尤其是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国宝级文物,展示了汉代王室奢华的物质生活,体现出汉代工艺技术的高度发展。展览共分四个单元,一单元《生活艺术》,展示王陵出土的生活实用器,包括铜器、陶器两大类别。二单元《金辉玉洁》,展示了王陵出土的金银器、玉器。第三单元《事死如生》,以窦绾金缕玉衣为展示中心。第四单元《辚辚车马》,展示了汉王陵出土的兵器、车器、马具。兵器包括贵重的玉剑具、汉代长兵器、短兵器、远射兵器弩等。此交流展展现了河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汉代中山王陵考古成就。

河北博物院以该展览先后与大连现代博物馆、唐山博物馆进行了交流。2016年长沙博物馆与河北博物院通过前期洽谈与沟通,在《汉代王室文物》展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

三、长沙博物馆针对展览做出的再创作

(一)内容方案的重新调整和完善。长沙博物馆将河北博物院《汉代王室文物》展进行了整合,命名为《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该展览属于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长沙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举办。

西汉王朝建立前后,刘邦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广立异性诸侯王,与辅佐其成就霸业的功臣们共分天下。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徙封衡山王番阳令吴芮为长沙王,建立长沙国,都临湘。吴氏长沙国是汉初七个异姓诸侯国之一。高祖末年,长沙国因“长沙王忠,其定著令”,是唯一未被翦灭的异姓诸侯国。吴氏长沙国共传五代,历46年,公元前157年因无嫡嗣而国除。吴氏长沙国“外接胡越”地理位置显要,是汉初维系中央与南越国的重要纽带。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封刘发的兄弟刘胜为中山王,建立中山国,定都卢奴(今定州)。彼时,长沙国与中山国,一南一北,成为汉室英藩,为促进汉王朝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和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览分为“匡辅霸业”“王侯威仪”“永生之念”三个部分,介绍了西汉长沙国与中山国分封的历史,重点以两个诸侯国王侯F族墓葬出土的精品文物以及王陵葬制的比较展示,还原了汉代王侯贵族的奢华生活,展现了汉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从中既可以领略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又可看到在封建王朝大一统局面下汉文化不断融合的趋势,反映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此次展览是国内博物馆界第一次集中对比展示大汉帝国南北两个重要分封王国的文物与历史,时间穿越2000多年,空间两地相距2000多里,可谓大汉“兄弟千里来相会”。

(二)展品的遴选与布展。《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中来自满城汉墓的77件套精美文物,包括有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银鸟篆文铜壶、铜骑兽人物博山炉等国宝级文物。同时我们遴选了53件套长沙国文物,囊括了长沙王印、西汉系金丝“曹女巽”白玛瑙印、透雕龙凤纹玉环、黑漆五弦筑以及用于宗庙祭祀的大金饼(与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造型一致、体量相当)。在陈列布展中通过对比展示的方式,比如在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旁,安放的是长沙风篷岭一号墓出土的“长沙元年造”豆形铜灯;在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的马蹄金和麟趾金旁,则陈列着风篷岭一号墓出土的十枚大金饼;作为“娱乐项目”,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了用于行酒令的宫中行乐钱,长沙“渔阳”王后墓出土了带骰子的漆博局盘……

以丰富缤纷的精品文物及南北文化的差异比较,还原了汉代王侯奢华的生活场景,展现汉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观众从中既可领略西汉时期南北文化的差异,又可看到在封建王朝大一统局面下,汉文化对地方文化不断融合的趋势,反映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宣传推广的全面介入。博物馆要经常与媒体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媒体宣传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博物馆良好形象的树立,除依赖本身的努力以外,更离不开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已日益成为公众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它们所具有的特点亦恰好与博物馆形象树立过程中信息推广的要求不谋而合。在“汉廷藩屏”策展之初,博物馆的媒体宣传推广人员就与湖南省内主流电视、纸媒、网络媒体进行提前预热,营造金缕玉衣入湘氛围。

早在4月中旬,《潇湘晨报》率先发声,首发《当金缕玉衣遇见长沙王玺》半个正版的图文报道,随后《湖南日报》《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华声在线等省市级媒体跟进报道。

5月11日―13日,我^组织省内多家媒体记者跟随接展人员赴河北博物院实地采访。湖南电视台经视新闻栏目连续3天推出系列报道,引发市民广泛关注。5月17日布展当天媒体全程报道金缕玉衣开箱布展过程。开展后,热度持续升温,多家部级省级媒体争相报道展览盛况,“新湖南”“今日头条”“长沙范”“掌上长沙”等新媒体平台纷纷推出特展介绍,引爆星城文化热点。

同时,我馆在长沙地铁二号线五一广场站、 高铁南站等人流量密集站点,刊登“汉廷藩屏”特展灯箱海报50幅,吸引过往市民驻足观看。我们还利用博物馆自身宣传平台,为“汉廷藩屏”特展量身定制微宣传片,通过手机端制作推送展览内容H5微场景,在长沙滨江文化园户外LED屏以及长沙博物馆大厅LED屏循环播放宣传短片。通过多种渠道、多样方式呈现特展内容,达到最佳宣传效果,让更多公众充分享受“文化惠民”福利。

“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自5月18日开展至今,已在《亚太日报》等国际媒体,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中央媒体,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省市级媒体发稿百余篇。

(四)为深入了解展览,策展人安排策展团队赴河北、唐山等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交流展时间较短,一般两到三个月,为此策展人专门组建策展团队,将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纳入进来,通过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升团队的信息量达到知识共享。为了更好地了解展览内容,策展团队专程赴河北博物馆院、满城汉墓以及正在展出的唐山博物馆进行学习和交流。就展品、布展、出土及挖掘、文物保护、藏品运输、讲解接待、社会教育等工作与同行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得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规避可预计的不足。随后策展团推迅速制定相对完善的安全保卫、观众服务、讲解接待、志愿者招募及培训、教育活动推介、文创开发与引入等系列工作方案。为交流展顺利开展做好全面保障。

(五)社会教育活动丰富,市民反响热烈。展览的目的是将博物馆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设计相关教育活动,以物感人、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使博物馆走向社会,走近民众。“汉廷藩屏”展览档期为2016年5月18日至2016年8月31日,共展出91天。恰逢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以及暑期。为满足社会大众及学生的观展需求,长沙博物馆策划了系列讲座、专题导赏、讲解及穿越活动。为观众呈现多角度、宽视野的汉文化。

(六)金缕玉衣首次入湘的社会反响。本次交流展是河北博物馆精品文物首次来湖南展出,市民的期盼较高,我们通过大连现代博物馆、唐山博物馆的展览情况,可窥见市民的热情,观众日接待量达到4000人。观众在观展之后也把对展览的喜爱、对汉文化的迷恋和对教育活动的赞赏留给我们。

(七)加强学术研究。虽然此展览为临时展览,但长沙博物馆的业务人员对文物、展品、展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写了系列的学术文章:李历松、董远成撰写的《汉廷藩屏 金玉盛世 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金玉文物略谈》发表在《收藏家》2016年8月刊,另外,黄爱撰写了《西汉秘密花园――试用谢赫“六法”探索定州三盘山铜车伞铤纹饰之美》,潘文琪撰写了《宫中行乐钱》,刘皙玉撰写了《古代音乐发展历程浅析》,廖可睿撰写了《古代中国雕塑艺术的欣赏》,王俐慧撰写了《汉代印章浅析》,谢天乔撰写了《金缕玉衣》,肖茜撰写了《浅谈金缕玉衣》,凌熠撰写了《赏析长信宫灯》,吴婉撰写了《汉代铜骑兽博山炉赏析》,杨泽景撰写了《长沙后府封泥匣赏析》等。

(八)结合展览引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该展览洽谈之初,我馆引进了河北博物院源于满城汉墓、古中山国等文化资源的创意产品。如古中山国龙凤纹――“龙凤呈祥”系列饰品,包括书签、手机链、钥匙扣、项链、手链、车饰等;小巧可爱的系列饰品,有卧羊灯的首饰盒、说唱俑的存钱罐、六国棋盘的防尘塞、虎噬鹿的袖珍相框、十五连盏铜灯的项坠U盘、长信宫灯的迷你掌镜等62款产品。同时自主研发了6款湘绣产品。搭建具有仿古风格的小木屋进行文化创意宣传,也成为展览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展示窗口。

文创产品是盘活文化资源的一种途径,也是人们与历史零距离接触的一座桥梁。通过对文化历史资源的认真梳理,以商品为媒介,以创意性的设计为亮点对汉文化进行弘扬传播。

四、存在的问题及启发

“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是近年来长沙博物馆合作办展较为成功的展览,也是长沙博物馆新馆开放期间积极努力探索的一种展览方式。通过对展览的再创作,将本土特色文物结合进来,更加接地气;通过南北文化的对比向观众进行了直观的历史阐释和生动的文化传播。(下转第115页)(上接第82页)

当然,展览中我们还是有些遗憾,例如文博资源整合有待提高,本次展览由于筹展时间短、协调借展程序复杂,很多展品临近开展才落实到位,给布展、讲解以及教育活动推广工作造成了极大不便;未设计智慧数字展示和体验项目,仅有视频播放,观众互动增强现实技术没能体现等。另外,交流展是各博物馆馆藏特色的展示,但交流到其他地区后,关于文物的研究,展品的解读、传播、教育和推广有待提升。

当然,受制于目前的经费和传统思维等诸多方面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于博物馆新的布展方式的探索仍需一段时间。我国博物馆整体的交流展览运行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博物馆馆际之间的交流展览还处于自行联络模式,交流展览存在区域局限、资金困难以及资源整合不充分等问题。在刚刚出版的《博物馆临时展览工作基础实务》给行业内博物馆的临时展览提供了翔实的思路,从展览大纲的撰写、形式设计、合同条款、包装运输、宣传推广、展览安全、谈判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都作了全面阐释。通过理论和案例介绍,提供了很多规范的流程和经验,值得博物馆学习和借鉴。

展览本身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交流展览由于其特殊性,既是博物馆未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发挥博物馆整体功能的重要途径。馆际之间的交流展览,使各具特色的展品通过不断地引进、输出、完善与创新,既丰富了展览内容,又起到了新、奇、特的展览效果。达到了吸引观众参观的目的;通过交流展览,逐步树立博物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力,提高博物馆的研究水平和推广能力;加强馆际之间的联系,增进了业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实时了解博物馆展览动态,对提高博物馆交流展览效率大有裨益,也必将是博物馆的一个新发展亮点。

上一篇:如何做好档案安全与保密工作 下一篇:机关档案保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