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的祖孙关系探究

时间:2022-09-19 04:15:01

性别视角下的祖孙关系探究

沈从文的《边城》和巴金的《家》虽然在写作主题和意图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但在叙事视角和人物形象的书写方面又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两部作品中都详细和重点描述了祖孙情。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祖孙关系是一个重点的内容。本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平行研究,分析性别视角下《边城》和巴金的《家》中祖孙关系的异同,探究蕴含在两部作品中的文化意蕴。

祖孙关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我国的封建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蕴含着特别的文化意蕴,因此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将祖孙关系作为创作背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祖父母在孙辈的抚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父母忙于生计,一般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祖父母抚养,但祖父母―孩子与父母―孩子的情感终究不同,祖孙关系非常特殊,蕴含的情感也非常耐人寻味。

一、性别视角下《边城》中的祖孙关系

沈从文的《边城》主要描述翠翠的成长和她的爱情故事,翠翠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双双殉情了,因此翠翠是被祖父养大的,与祖父相依为命。在翠翠成长的过程中,祖父付出了全部的情感。祖父非常爱护和呵护翠翠,而翠翠也非常依赖祖父。在沈从文的《边城》中,描写的生活是真实的,但也是非常理想主义的,整个作品中还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情怀。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表现人性,而祖父和翠翠之间浓厚的亲情也是整部作品中重点刻画的部分。作品对主人公翠翠的描写是非常细腻的,翠翠是一个热情、美丽、纯真的女孩,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在祖父陪伴翠翠长大的过程中,翠翠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发自内心的欢笑少了一些,在祖父面前的乖巧也渐渐减少,内心中多了一份思考,这都是由于翠翠长大了。翠翠在成长的过程中,非常依赖自己的祖父。祖父渡客的时候翠翠要陪祖父一起渡客、一起看热闹、一起休息。当翠翠想去茶垌城看热闹的时候,不愿意祖父一个人守着船,因此一定要带上祖父一起去。在有一年的端午节中,翠翠要去吊脚楼看热闹,祖父守船,翠翠一开始怕祖父孤单,不肯答应,虽然后来答应了,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游玩的机会和祖父一起守船,翠翠在生活上是离不开祖父的。而翠翠对祖父的依赖也给祖父的人生带来了温暖和欣慰。

翠翠的祖父是一位老船夫,非常憨厚、朴实,同样也是善良和勤劳的,一辈子渡了很多人,虽然自己的年龄渐渐增大,但为了渡更多的人,他不允许自己休息,一辈子都在为他人服务。当自己女儿的丈夫死于暴病,女儿又殉情之后,他便背担负起抚养外孙女的责任。由于翠翠的父母双亡,祖父为了弥补翠翠在情感上的缺失,便倾尽自己所能来弥补翠翠。在无数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当没有人需要渡船的时候,祖父和翠翠就会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晒太阳,洋溢着诗情画意,体现了翠翠和祖父心灵的纯真和美好。在翠翠成长的过程中,虽然祖父非常爱护翠翠,但依然理性地为翠翠的一辈子做打算,一直教导翠翠应该结实和硬扎,希望翠翠能在这片土地上好好地生活下去。祖父对翠翠的情感中除了爱护之外,还包含一些怜悯和悲伤,经常在翠翠的面前提到翠翠的母亲。当翠翠长大成为一个美丽的少女后,祖父心里想要为翠翠找一个如意夫君。因此,祖父将自己所有的心力都花费在翠翠、傩送和天保之间。但正是由于祖父的参与,翠翠的爱情故事中出现了很多障碍和误会,最终导致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悲剧。祖父不能面对这样的结局,带着愧疚和无奈离开了这个人世。祖父对翠翠付出的是无私的爱,从祖父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中华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

二、性别视角下《家》中的祖孙关系

巴金的作品《家》描写的是一个大家族,有五房儿孙,而高老太爷,也就是作品中的祖父,是整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代表的是封建势力。因此,《家》描述的祖孙关系是专制型的。在《家》中,高老太爷是家长制的权威,同时也是封建主义腐朽的象征,专制、虚伪、冷酷,在整个家中,他的话是不能质疑的,谁都不能反对。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都与作者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边城》如此,《家》也是一样。巴金的童年就是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度过的,而他的祖父也是封建主义的代表。巴金自己也说,自己对祖父并没有爱,只有惧怕。因为在一个大家族中,最高的权利代表会将整个家族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都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上,也会造成很多悲剧。巴金是新思想的代表者,这也决定他与思想腐朽的祖父会像仇人一般。因此,在巴金的作品《家》中,巴金也同样没有描写温情的祖孙之情,而是以自己成长过程中和祖父的关系为模本,将祖父的专制与自己的反抗以及祖父的毁灭和自己的被毁灭都写进了作品中。

在作品《家》中,觉慧是孙辈中的叛逆形象代表者,受到五四新思想的影响,觉慧的思想中将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放在第一位,因此他非常痛恶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思想和黑暗。在作品中,长辈喜欢做一些装神弄鬼的行为,觉慧是非常痛恶的,并且敢于反抗。但觉慧的反应在这个封建的大家族中根本不被接受,因此觉慧最终决定离开这个大家庭。觉慧参加了学生运动,罢课,上街演讲。但是觉慧的这些行为最终被自己的祖父知道,祖父坚决地反对觉慧的罢课行为,严厉地批评了觉慧,并且为了让觉慧不能再参加这些运动,祖父将觉慧囚禁在家里。但是,觉慧非常不满祖父的囚禁,认为“家”只不过是一个关闭人的笼子。觉慧将这个家族的最高统治者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不甘于被囚禁在这个家中,不愿意做一个任人宰割的猪羊,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说不,最终离开了这个家。

与觉慧不同,觉新在这个封建家庭中表现得非常懦弱,并且受到了封建家庭的毒害。m然觉新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也能认识到自己在封建大家庭中的悲剧命运,但却是行动上的矮子,不敢付出实际行动。觉新是整个家庭的长孙,肩上背负着继承家业的重担,正是这个特殊的身份将其推动向了悲剧,他一味地为家庭牺牲,被高老太爷的权利压迫,成为这个家庭的最大受害者,他的理想幻灭,青春被扼杀,不能拥有自己真正的爱情,妻子也死于非命。在《家》中,觉慧和觉新的命运不同,一个敢于挑战权威,一个成为了权威的受害者,但无论是谁,与自己的祖父之间都没有温情,更多的是被压迫和被迫害,长期受到压制。

三、《家》和《边城》的祖孙关系对比

《家》和《边城》作品中的祖孙关系是不一样的。《家》中描述的是高老太爷和三个孙子之间的祖孙关系,属于专制型;而《边城》中描述的是祖父和翠翠之间的关系,翠翠没有父母,从小被祖父抚养,属于相依为命型。在《家》中,文学表述和情感都是通过抽象和象征化的手法来体现的,整部作品的主题表现的是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残害和压迫,祖孙之间没有亲情和爱,高老太爷虽然一直强调对子孙的教育,但这种教育都是自己强制性的教育,只是希望子孙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在对子孙教育的过程中,祖父用封建的家长制将对子孙的爱都扼杀掉了,他是封建权利的象征,对自己的子孙没有关心呵护。而在《边城》中,作品本身就是描写的人性,是从人性的角度来描写人世间最真实和温情的情感,因此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亲情关系。翠翠对祖父是依赖的,对祖父的情感是崇拜和尊敬的。而在《家》中,觉慧和觉新对自己的祖父是没有爱和亲情的,甚至是痛恨的。在《边城》中,作者抒发的是一种对亲情的赞美和向往,而在《家》中,作者抒发的是对封建社会下祖父关系的痛恨和厌恶。

四、结语

在传统性别理想中,社会对男女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整个社会都要求男性应该主外,要做大事,而女性则主内,要温柔善良,这样才能当好贤内助。在《家》中,高老太爷作为一个男性,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的孙子拥有更高的权力,在年轻的男人中会挑选出一个接班人来掌控整个家庭的兴衰,但对于女性却没有这样的要求。而在《边城》中,祖父希望翠翠成为一个温柔、善良、美好的人,最操心的事就是翠翠的终身大事,希望翠翠获得一份美满的婚姻。两部作品中,正是由于人物社会地位、性别的不同,导致祖父对孙辈的期望不一样,因此对孙辈的爱的方式也不一样。

(广州工商学院)

上一篇:得意忘象,美以体无 下一篇:《商业插图》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