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青年杨伟:在词海里展翅飞翔

时间:2022-09-19 04:12:37

打工青年杨伟:在词海里展翅飞翔

推着自行车走了一个小时,歌词诞生了

杨伟租住在浙江宁波礼嘉桥村的一所民房里,去年,笔者相约前去采访的时候,正值寒潮来临,凛冽的寒风呼啸,一阵阵地往衣服里钻,冻得人直哆嗦。杨伟的家是一间只有10来平方米的平房,破旧的门和窗几乎无法抵御寒风的侵袭。房间里除了两张床,就只有放着电脑的写字台,再把饭桌一张开,就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了。但这狭小的空间并没有局限住他飞扬的思绪。

为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2008年9月下旬,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了《澳门之歌》歌词创作大赛。活动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参赛者十分踊跃,主办方共收到1813首作品,杨伟所作的歌词《我和澳门一起长大》在评选中获一等奖。

对于这次获奖,杨伟说纯属偶然。2008年10月的一天,他以前所在部队的指导员给他打来电话:“小杨,赶紧参加《澳门之歌》的比赛吧!无论能不能得奖,都有意义啊!”杨伟一头雾水,那时的他根本没钱买一台电脑,自然不可能在网络上得知比赛的信息。

挂下电话,杨伟赶紧去网吧上网浏览,当他看到参赛公告,“感觉身上有一股力量,很想通过笔宣泄出来!”

当晚回到家里,他沏上一杯浓茶,经过一夜的琢磨,写下了一首完整的歌词,可左看右看不够满意,想要修改,思路却始终局限在之前的模式里,无法突破。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他的歌词一直没有寄出。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自行车链条“嘎啦”一声断了,他无奈推车走回家。这段路程要走一个小时,他脑子里开始天马行空,嘴边哼起了《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哼着哼着,我突然灵光一闪,当年澳门回归的时候,那个小女孩用她稚嫩的声音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感动了所有听众。我这首歌,何不从儿歌的角度来写?”杨伟想着想着,顿时兴奋起来,连脚步也变得轻快。一到家,也顾不上做饭,他赶紧把自己灵光闪现的歌词一股脑地写了下来,题目就是《我与澳门一起长大》,前前后后就花了几十分钟。

等到儿子放学回家,杨伟把写好的歌词递给他,让他念念。儿子大声地朗读了一遍,惊讶地问:“爸爸,这是你写的吗?写得真好啊!”听了儿子的赞美,杨伟很开心。接着,他又打电话给指导员,把歌词一字一句地念给对方听。指导员一拍腿,大声地叫了个“好!”还连声说,“赶快去报名,这首歌词肯定能得奖!”指导员的话更是让杨伟吃了颗定心丸。

2009年3月,一纸获奖通知书寄到了杨伟的手上。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与澳门一起长大》这首歌词得了奖,而且得的是一等奖!要知道全国共有1813首歌词参与角逐,其中仅有3首歌词获得了一等奖。

可很快,他又对着领奖通知犯了难,主办方通知一等奖获得者到澳门领奖,并现场朗读自己的作品。杨伟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在那里,他能见到自己崇拜的词坛泰斗乔羽和知名作家王蒙等。可一算这路费,光飞机票就要3000多元,犹豫了很久,杨伟最终还是打了退堂鼓。获奖得到的3万元奖金,他想把省下来的一些费用寄回老家,让母亲把家里的危房修补一下,让老人家也买点营养品补补身体。再就是买台盼望已久的电脑,能走进网络去吸收更多的知识营养。

最终,30多名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只有他一个人缺席,提起这个,杨伟始终觉得很遗憾。初中没毕业,却“斗胆”写起歌词

杨伟,作为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上浆工人。作为一个没上完初中的打工者,他写的歌词为何能获得这样高的奖项?这得从20年前说起。

杨伟1974年生于河南省内乡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兄弟三人,他在家排行老大。由于家境不好。他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为了能混口饭吃,而他本身又喜欢唱歌,就加入了当地的歌舞团,到处走穴演出。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吧,杨伟对一些琅琅上口的歌词特别喜欢,有时也在熟悉的旋律上试着填填歌词,搞一些“再创作”。

1995年,杨伟应征入伍。“当时部队来人让我写一份保证书,不知道是太激动,还是长时间没有写字。我连‘保证’两个字都没法流畅地写出来。”杨伟的脸上显出羞涩的神情。进了部队以后,他像是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连队的图书馆里有许多藏书,他没事就去翻阅,尤其喜欢看汪国真的诗集和唐诗宋词,用他的话说,他对所有押韵的文字情有独钟。

连队在吃饭前,都会有一段小广播,有一次,他念了一篇自己的散文《当兵无悔》。所有人听了都对杨伟刮目相看,不敢相信这篇文章是他写的。连队的指导员刘道程甚至专程跑过来问他:“这文章是哪抄来的?”确定是他自己写的以后,更是鼓励他多写作、多投稿。

有了指导员的鼓励,杨伟更是醉心创作,一有所得就会兴冲冲地拿给刘道程看。“一开始,指导员三下两下改过后,剩下的就没几句了,我这才明白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刚开始涉及文言文,我真是一句话都看不懂,都是一边看后面的白话文解释,一边琢磨,才慢慢明白这其中的意境。”杨伟就像是一只蜗牛,速度缓慢却坚持不懈地爬行着、学习着,攀登自己的文学高峰。

退伍的时候,指导员挥笔给他留言“早成器、成大器”,这几个字他至今都保留着,并成为了他的座右铭,一直都鼓励、鞭策着他。作品被广泛传唱,是他最大的梦想

杨伟退伍之后,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工作赚钱很辛苦但下班后他依然挑灯夜读,或者连夜创作,多少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打工那么多年,他曾辗转去过广州、三亚、东莞、杭州等城市,最终他落脚在宁波,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整整7个年头。之所以会在这里待那么长时间,杨伟说是因为宁波的就业环境最好,让他有一种家的感觉。

“我能坚持下来,跟我家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杨伟笑着说。

当兵第二年,杨伟回家探亲。当时他父亲得了尿毒症,生命垂危,急着让他解决终身大事。于是,杨伟通过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在部队里,他每个星期都会给她写封信,其实就是声情并茂的情书,就是那一封封信打动了美丽的姑娘,两个人终成连理。杨伟每次创作完,妻子都是第一个读者。“别看她文化程度不高,可对于韵律很有天赋,经常会给我一些有用的意见。”杨伟说,“现在,这个光荣的任务则转移给我11岁的儿子!这首得奖歌词的成功就有我儿子的一份功劳,而我给他的犒赏是带他去吃了一顿肯德基。”

至今为止,他创作的歌词多得连自己都记不清数目,但内容大多为熟悉的打工经历、思乡情怀等题材2001年,他创作的一首《打工的兄弟》入围了浙江东南商报征集的“外来务工者之歌”,还在词刊上发表。

作品发表后,贵州的一位大学教授,也是作曲人,特意谱了曲给杨伟寄了过去。当工友用吉他弹起这首曲子,大家唱起歌词:“山高水长你脚步丈量,风吹雨打你双手遮挡,肩头的行囊塞满乡愁,青春的歌喉边走边唱。几经风雨沧桑,几经漂泊流浪,哦。打工的兄弟……”所有的人都很激动,眼里泛起了泪花。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在作词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打工的兄弟》《忘了他吧》《打工一族》先后被评为2001年度、2006年度中国最佳歌词选。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他还与罗晓峰联手为宁波本土电影《奥运情缘》打造了主题歌。如今,杨伟已在《词刊》《音乐生活》《儿童音乐》等全国30余家音乐刊物发表作品100多首,其中有4首在2008年入选《浙江省百家歌词选》。当谈起自己写词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时,杨伟说:那就是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有一首自己的作品能像《月亮之上》或《两只蝴蝶》那样被人们广泛传唱。

正在笔者和杨伟聊天时,杨伟的妻子带着儿子推门而入,调皮的男孩喊着“我要收菜了(网络游戏的一项活动)”冲进屋内,这个家顿时充满欢笑。杨伟拿出刚作完的一首歌词――描写幼师的《是你》,让儿子朗诵。男孩立即安静地倚坐到父亲的身边,用他稚嫩的声音读了起来:

叽叽喳喳的小鸟整天围着你转,

五颜六色的小花开满你的视线,

童话的王国里是你陪他们一起游玩,

未知的世界里是你带她们寻找答案

告别的时候,杨伟认真地说:“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作词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只为了让我的生活和精神更加充实!”等笔者走到很远,回头的时候,杨伟依然站在那里目送,身姿挺拔而坚定。

附:获奖歌词《我和澳门一起长大》

澳门回归那年,

妈妈把我生下,

取个美丽的名字,

名字就叫莲花。

唱着七子之歌,

学着祖国文化。

迎着温暖的阳光,

我已渐渐长大。

十支生目的烛光,

映红了我的脸颊,

拿起身边的电话,

拨打世界的号码,

欢迎小朋友们常来,

看看我家的变化。

我和澳门一起长大,

我爱澳门我爱我家:

我和澳门一起长大,

我爱澳门我爱中华。

上一篇:物种大灭绝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阿兰.达瓦卓玛,丹巴“美人谷”走出的传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