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个特性

时间:2022-09-19 04:02:31

1 时代性

让思想政治课充满时代性,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思想政治课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中第一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第四条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应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与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结合,并且必须是与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相结合。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及时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引入课堂,把政治课教学放到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进行,使学生的学习投入到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政治教师还要广泛开展互动教学和合作探究教学,帮助学生确立开放学习的新理念,掌握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方法,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 针对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特征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为此,新课程确立了它的一个核心思想: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明确指出是以“关注人的发展”为基础来设计和确定的,它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的公民独立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公民思想政治与道德法律素质”这个根本目的,也就是说,高中政治课教学仍然要针对“思想教育”的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三观。

为此,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不但要使学生明白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育人的任务。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法,采用“讨论”、“对话”、“实践”和“反省”等人文方法,要能触动学生的动情点,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在共鸣中使情感得到丰富、提升,从而使学生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3 实效性

讲求“实效”就是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坚持“三贴近”,并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这是深化素质教育和新形势新阶段对思想政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而贯彻这一个原则,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大的实效性,为此,必须做到:

第一,摒弃单一、老化、空洞说教及强塞硬灌型的灌输,从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说起,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变显性灌输为隐性灌输,变硬灌输为软灌输。课前,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使“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了思想认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心中。通过这些让学生在开放、平等、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感悟生活,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生成。

第二,开发和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宣传有新意、有时代气息、能使人折服、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内容和道理,使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也在课下或课程结束乃至学生离校后仍能与之交流,使我们的灌输得到无限延长,从而达到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灌输的目的。

4 主动性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进行的过程――传统教学是这样要求的,新课程教学同样这样要求,不同的是对教师和学生主动性的要求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了。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对教学方向的把握、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任务的分配、进程的安排、形式的选择、进程的控制、结果的评价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实施新课标,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能片面地夸大,更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教师要下功夫搜取挖掘各种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并且要认真整合学校、社会及自身的各种资源,如:与时事政治有关的报刊杂志、影视作品;网络上的图文资料、教学课件等,把这些资源和课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讨论课、辩论课、讲评课、演讲课、社会调查课、图影演示课等多种课堂模式,使学生广泛地参与讨论、演讲、撰文、调查、操作、欣赏、评价、分析判断、资料收集等多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诊断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