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简析及其当代体现

时间:2022-09-19 03:32:37

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简析及其当代体现

作者简介:刘明璐,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

孙明钰、女(1986-)、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英美文学。

摘要:奥古斯丁是中世界基督教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他浩繁的著作中,他全面而详尽地阐发了他以基督教为核心、在认同上帝为万物创造者的基础上的基督教美学观点。他的观点既受到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了中世纪的时代烙印。但经典的影响从不会消失,在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奥古斯丁思想的闪光。本文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进行溯源简析,并加以实例,指出这些思想特点在当代的体现,以此证明精华不朽。经典依然对我们当代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奥古斯丁;基督教;中世纪美学

引论

奥古斯丁一生著述浩繁,《论三位一体》、《论信望爱》可谓是基督教的基础教义经典之作,而仅是涉及早期基督教美学方面,就有《论秩序》、《论音乐》、《上帝之城》等名作流传。他本人最享有盛名的作品《忏悔录》长达十三篇,以半自传的形式回忆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异教徒皈依基督教的。在这些著述中,奥古斯丁全面而详尽地阐发了基督教神学的美学观点,为整个中世界美学奠定了丰厚的基础,甚至在今天的社会中都能看到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闪光。

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及其现代体现

1.上帝是万美之美

奥古斯丁在美的本体问题上受到了新柏拉图主义代表人物普洛丁的影响。在普洛丁的美学体系中,理智美是美的最高等级,其根源为“太一(The One)”,其载体为心智和世界灵魂。其次分别为灵魂美和感性知觉的美。“太一”在到达充满时,就会流溢出其他元素,依次流溢出宇宙理性、灵魂和感性的世界,“太一”流溢出美的光辉,照耀在其他事物,其他事物才会美。美的程度也越来越低。而在感性世界中的物质,是与“太一”完全对立的,因而是万恶之源。

奥古斯丁继承了普洛丁的美学观念,认为美的确是有等级的,绝对美占有最高的等级,美从高一级的存在向低一级的存在扩展。但在此基础上,奥古斯丁又为这一美的本体论加上了基督教的影响。普洛丁所认为的“太一”,在奥古斯丁的美学体系中,变为了上帝,也就是说,在奥古斯丁看来,上帝是万美之美,是最高等级的美。

但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出生便带着“原罪”,一般人是很难接近上帝的美的。必须使灵魂摆脱欲望的束缚,无条件的崇拜和热爱上帝,全身心皈依上帝,心灵归于上帝,上帝才能抚爱心灵,上帝就体现在感情中,爱上帝就能得到上帝的抚爱,也就认识了上帝的美。(杨晓莲,2005:161)

如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奥古斯丁的美的本体说,我们会发现人类社会进入高度文明时期后,一直在道德上强调的“内在美”胜于“外表美”实际上正是奥古斯丁思想的一种体现,只不过这种体现忽略了他思想中的宗教性,因而成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而奥古斯丁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深刻地认识到美的内涵,不得不说,经典对人类的影响从未走远。

2.丑是相对的

虽然奥古斯丁继承了普洛丁美学体系的很大方面,但由于根基支持的不同,两人在丑的问题上存在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普洛丁的体系根基来自于希腊诸神,他认为感性世界中的物质,与“太一”对立,即是恶,即是丑。

然而,奥古斯丁作为中世纪神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所有对世界的思考的根基都来源于一个最基本的认知:上帝是万物创作者,上帝创作了一切。那么上帝创造的,怎么可能会有丑呢?对此,奥古斯丁坚定地认为:世界只能是美的,因为它是上帝的创造物,万物既为上帝所创造,都从上帝那里得到形式和光辉,所以就没有绝对的丑。

“一个人如果像一座雕像似的被安置在一座极其宏伟美丽的建筑里,他将难以领略他仅仅作为其一部分的这一建筑的美”,而在“孤立状态中令我们不快的事物,如果被置于整体中考虑,就会给我们极大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奥古斯丁强调美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奥古斯丁也阐明了丑:有些事物孤立地看,是“丑”的,但把它放在整体中,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来看,它又是美的。

在后现代艺术中,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了奥古斯丁这一思想的体现。如建筑中的包豪斯风格,以突出实用功能、利用先进技术和追求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包豪斯风格建筑若是与华丽到极致的巴洛克或是洛可可风格建筑相比,它在建筑细节可谓是简单至极,并没有太大的美感。但就整体来看,它的简洁、清新、朴实动感的建筑艺术形象也依然得到了众人的青睐。

尤其在当今这个强调简洁环保的社会中,如何发挥和谐统一的美是很多艺术设计者们的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在唱片也流行起了环保草纸的CD包装形式。就草纸本身而言,它并没有太多的美感,质地粗糙,颜色昏黄。但将草纸包装与麻绳、毛笔字迹融合一体后,其整体便散发出一种带有复古情节的美感,在唱片行业,尤其是独立音乐界颇受欢迎。

3.文艺的目的是歌颂上帝

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为了巩固统治,诗人是应该被逐出理想国的。荷马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而奥古斯丁对文艺也是声讨的态度。但奥古斯丁并没有全面否定艺术,他所声讨是那些引起人的罪恶和虚幻感情的艺术,而好的艺术是值得发扬的。在奥古斯丁看来,歌颂上帝、为教会服务的艺术便是好的艺术,例如用诗歌赞美三位一体,用音乐来歌颂上帝。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是中世纪美学的规范,也符合了当时社会情况,但经典的光芒永不会消退,时至今日,不讨论宗教层面,他的思想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当代审美文化发展过程中,市民文化崛起,特别在网络成为社会媒介主流后,草根文化更是以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席卷全国。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不少针砭社会时弊的佳作,但同时,一些仅仅追求一时的作品也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奥古斯丁认为世俗文艺亵渎神灵,对道德具有败坏作用就绝非是片面之谈。对于大众审美趣味,不能一味迁就,一定的规范引导是有必要的。

结语

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在继承新柏拉图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融入了基督教教义,在继承柏拉图文艺有罪的观点上,指出了艺术要为基督教服务。他的美学思想不仅完善了基督教的美学体系,更是对西方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发展的影响深远而复杂。时至今日,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光辉依然可见一斑。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即使在当下社会,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波]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中世纪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古罗马]奥古斯丁.论三位一体[A].外国美学:第十七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杨晓莲.论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1(2):160-164

上一篇: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下一篇: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