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撤诉权的存在辨析与规制

时间:2022-09-19 02:53:00

公诉案件撤诉权的存在辨析与规制

摘要:公诉机关的撤诉权由于没有法律层面上的文本依据,却存在于司法解释当中而被诟病。本文欲从公诉机关撤诉权的性质出来,探讨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其作为对严肃公诉活动的一种救济手段,必须受到的规制。

关键词:公诉案件;撤诉权;性质;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102-01

公诉机关撤诉权是指公诉机关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在提起公诉后,法院一审判决之前,依据因法定事由向法院部分或全部撤回。从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的刑事诉讼法中,在文本上仍然没有对检察机关撤回权利有所规定,但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定》(以下简称“规则”)第459条仍然保留了撤回的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242条也规定了法院可以依职权对检察机关的撤诉要求进行裁定。

两高均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检察机关的撤诉权的作出了规定,缘何要以这种形式来建立这种制度呢?笔者认为是因为公诉撤诉权有其存的必然性与客观性要求。

第一,撤诉权广义上属于公诉权的组成部分。根据宪法的规定“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而公诉权是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诉权是包含一定裁量权的,公诉权中包括了公诉变更,而广义的公诉变更包含了公诉的变更、公诉的撤回与公诉的追加三种情况,撤诉权是公诉权的重要组成之一,与提起公诉相对应。作为公诉机关,对于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有一定的处分权,这是诉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诉权即包括了的权利与包括了变更或撤回的权利。从撤诉权的性质来看,诉权属性无可争议,因此也当然的应当包括撤诉权。

第二,撤诉权的存在是检察机关中立性地位决定的。普遍认为检察官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对所审查刑事案件有义务收集有罪、罪重的证据,也有义务收集无罪、罪轻的证据。从此规定可以看出检察机关是普遍中立的,对于案件的展有义务针对证据的变化及收集情况,对案件作出客观的判断和处理。在实践中,许多案件由于证据的收集情况在判决前都可能发生变化,得出不一样的证明结论,如果在后,判决前有证据证明出现了“规则”第459条出现的情况,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撤诉,是符合检察机关客观精神的一种处理方式。

第三,撤诉权的存在是提高诉讼效率的要求。法院的审判是一种复杂、精巧的程序,其运行是一种司法资源的消耗。而对于某一些案件,在后,发现已有证据明确的证明了没有犯罪事实发生或犯罪事实不是被告人所为,亦或是不需要追究刑事这种情况在复杂的法律实践中在所难免,此时允许公诉机关撤回,以终结法庭审判的复杂程序,就是刑事诉讼经济原则的需要。如果在以上情况下,仍然要求必须完成复杂的审判程序,就违反了诉讼经济的原则,也是对当前紧缺的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公诉案件的撤诉权存在,是有一定现实需要且不违背法律精神的,那么,为什么公诉机关撤诉权能否存在,会引起巨大的争议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人们对了撤诉权是否会被滥用的担心。

刑事法律的谦抑性原则决定的刑事作为刑事审判的启动程序是一种严肃刑事司法程序,必须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方得启动刑事庭判程序。如果赋予公诉机关较为随意的撤诉权,很可能会造成滥诉,极大的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利益。那么,对于这样一种“双刃剑”性质的权利,应当如何行使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我们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制度的设计来规制这项权利的行使,为达到良好的司法效果。而现实两高解释也正是这么做的。

首先,检察机关本身应当建立撤回制度内部规制。“规则”已经明确了公诉机关撤回的案件,只能适用于以列举方式列明的七种情况。同时,对于撤回的案件,检察机关内部也有一定的监督制度。一方面,从横向的监督来看,撤回的案件由承办人提出,经过公诉部门讨论决定,再经过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的讨论决定。此一系列程序确保了撤诉是确实必要的。另一方面,从纵向来看,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对下一级人民检察院的撤回案件有监督职责。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撤回案件应当进行监督,要求下一级人民检察院说明情况,对于疑难的案件,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请示。

其次,撤诉权是一种请求权,通过法院的审查裁定防止了撤诉的随意性。根据《关于适用的解释》第242条的规定“宣告判决前,人民检察院要求撤回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撤回的理由,作出是否准许的裁决”。由此可见,检察机关行使的撤诉权仅仅是一种向法院的撤诉权。最后是否能实现撤诉决定权在于法院,而非检察机关。对于案件的进展情况及证据情况,法院作为最终决定的机关也具有一定的审查权利,对于检察机关提出撤诉而法院认为撤回不符合法律规定,或会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利益的,法院可以裁定不允许撤回,这本身就是审查权对公诉撤诉权最好的制约。

最后,明确规制撤诉案件的处理程序,也可以很好的规制公诉案件撤诉权的行使。首先,对撤诉的案件必须进行充分的说理,附卷备查。其次,对于撤回的案件,必须及时作出不处理。“规则”495条明确了“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撤回后三十日内作出不决定”。再次,对于撤回的案件,再行的,应当有明确的限制。“规则”495条规定,撤回的案件,“没有新的事实或者新的证据,人民检察院不得再行。”而新的事实必须是原书中未控的犯罪事实。而新的证据,必须是撤诉后收集的证据。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诉案件撤诉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出现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当中也是符合法律精神的。用良好的程序设计,规制这项权利的行使,才能使其更好的在司法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永强.撤回程序的再认识与适用[J].人民检察.2012,(24):67-68.

[2]张建伟.论公诉之撤回及其效力[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04):102-110.

[3]邢永杰,侯晓焱.撤回公诉问题评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02):114-124.

上一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质与适用误区研究 下一篇:探望权强制执行困境及其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