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大狐狸山南地区铜矿地质特征

时间:2022-09-19 02:29:29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大狐狸山南地区铜矿地质特征

【摘 要】大狐狸山南地区铜矿以黄铜矿、辉铜矿形式多赋存在砂岩、安山质角闪石晶屑凝灰岩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西南侧,区内构造及矿化蚀变带发育,该区经历了多期矿化蚀变、成矿期后矿化蚀变、表生作用期矿化蚀变。

【关键词】铜矿;地质特征;额济纳旗

引言

随着探明铜矿资源储量的不断下降,有些矿山已面临资源枯竭以至停产的状态,国内铜精矿短缺,供需缺口每年300万吨左右,且有增高的趋势。鉴于我国铜矿供需现状,大力开发利用国内小型铁铜矿资源,是解决我国铜矿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

1 区域地质背景

普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天山-兴蒙造山系(Ⅰ)―额济纳旗-北山弧盆系(Ⅱ)-圆包山岩浆弧东端(Ⅲ);按区域成矿带区划,本区位于中国16个成矿带之一的“北山成矿带”的北部。主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区内断裂褶皱发育,古生代火山活动和岩浆深成侵入活动强烈,侵入岩出露较为普遍,特别是华力西期侵入岩,为铜钼等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层以古生界和中生界为主,新生界次之。古生界除寒武系缺失外,奥陶系至石炭系均有分布。其中,下奥陶统主要为一套海相陆源碎屑岩建造,中奥陶统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建造,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为陆源碎屑―碳酸盐建造。中志留统主要以陆源碎屑岩建造为主,局部为火山熔岩碎屑岩建造。泥盆系―石炭系主要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白垩系则为山间盆地含煤建造。

本区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期、晚期三次构造运动,古生代地层由于受近南北方向水平挤压力的影响,沿英安山―大狐狸山―黄石坪一线地层多发生形变后弯曲、倒转形成轴向近北西向的英安山-大狐狸山向斜,大、小狐狸山背斜。

区域上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火山活动较为频繁,其中在中石炭世火山活动最为强烈,形成中基性-酸性火山岩,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其相应的火山碎屑熔岩。喷发类型以裂隙式喷发为主。

区内侵入岩分布广,多呈北东向展布的岩株状产出(单个岩株的长轴往往又为北西向),基性-酸性均有分布,主要为华力西中期。

2 区域成矿规律分析

普查区位于北山成矿带北部的“额济纳―雅干成矿带”,属“甜水井―乌珠尔嘎顺金、铜多金属及富铁矿找矿远景区”。

古生界奥陶系、石炭系海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及海相碎屑岩发育,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具有火山岩型金铜矿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有利。

该区分布有众多的面积大、强度高的金铜钼多金属1:20万区域化探异常。发现了甜水井金矿点和额勒根乌兰乌拉、乌珠尔嘎顺铜矿点等。

近年来该区所属的天山―北山成矿带的西延部分―东天山地区,发现了特大型斑岩型铜矿。北部相邻的蒙古境内发现了特大型金矿。而本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可与上述地区类比,找矿前景看好。

3 矿体特征

全区圈定了多条矿体,矿体多沿石英闪长岩体的外接触带呈放射状分布,多赋存于安山质角闪石晶屑凝灰岩、砂岩中

ⅩⅨ-1 铜矿体,主要赋存在凝灰岩中,矿体走向84°,倾向354°,倾角72°埋深0-105m,标高955-1060m,由TC51、TC28、TC54、ZK4等4个工程控制,走向长度133m,斜深112m,单工程平均厚3.70m。厚度变化系数20.03%,属厚度变化稳定型矿体。单工程铜平均品位0.384%。

品位变化系数39.93%,属有用 组份分布均匀型矿体,见图1。

4 矿石特征

野外观察,矿石多变现为孔雀石化、碳酸盐化、碎裂岩化、硅化、褐铁矿化,颜色多变,多呈红褐色、蓝绿色、杂色等,质地坚硬,抗风化能力较强。

4.1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由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白铁矿组成。地表为孔雀石、褐铁矿。

黄铜矿:多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见于裂隙、空隙中。或交代白铁矿产出,或被包围在辉铜矿之中,呈辉铜矿的交代残晶状产出。含量高者达5%。

辉铜矿:多呈不规则状,围绕和充填于黄铁矿解理裂隙交代黄铁矿,部分形成黄铁矿的粒状假象。

斑铜矿,淡玫瑰棕色、橙色,多呈不规则细粒,交代黄铜矿呈网脉状分布。

黄铁矿:呈半自形-它形粒状,大多聚集成脉状,岩裂隙充填;其次呈稀疏浸染状零散分布于脉石矿物之中。分散分布的黄铁矿呈骸晶粒状,大多没有规则形态。

白铁矿:呈粒状集合体,交代黄铁矿产出,并呈黄铁矿假象。少量白铁矿呈极细的显微粒状散布于岩石中。

孔雀石:呈纤维皮壳状沿裂隙充填,在孔隙、空洞中呈放射针状变晶集合体。

4.2 矿石结构构造

4.2.1 矿石结构

碎裂结构、充填结构:为矿石最主要的结构,矿石中的脉石成分破碎,为外形不规则的碎屑,矿石矿物呈粒状、团块状、网脉状充填于裂隙间。

半自形、它形晶粒状结构:构成矿石的主要结构。矿石内黄铁矿、白铁矿围绕和充填于岩石裂隙中,或零散分布于脉石矿物之中。

不规则粒状结构:黄铜矿、辉铜矿多呈不规则粒状见于裂隙、空隙中。

填隙结构:矿石内黄铁矿、黄铜矿、白铁矿沿岩石裂隙及脉石英间隙充填。

4.2.2 矿石构造

角砾状构造:和碎裂结构相对应,在含矿裂隙中,围岩或早先生成的矿物的碎块,被后来的含矿物质所胶结而成。

充填脉状构造:是矿石的主要构造之一。可分为黄铜矿细脉、黄铁矿细脉、白铁矿细脉、多种矿石矿物的细脉。

块状构造:较少见,以黄铁矿为主。

5 矿床成因

近几年的找矿成果证明,内蒙古北部是中国境内的一个重要的铜钼多金属矿成矿带。从锡林浩特至额济纳旗,铜钼多金属矿床分布众多。

之所以形成如此规模的铜钼多金属成矿带,取决于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

区域上主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受英安山-大狐狸山-黄石坪深大断裂的影响,华力西期(尤其是中石炭世)火山活动和岩浆深成侵入活动强烈,深成侵入岩多呈带状分布于断裂带附近,为铜钼等矿的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矿床产于华力西中期侵入岩石英闪长岩体外接触带及岩体边部,受围岩褶皱形成的小裂隙控制。成矿期形成的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为较为中温热液矿物组合,矿床成因属充填型中温热液矿床。矿床形成后,又遭受低温热液作用及表生作用。

6 结论

根据近几年来获得的基本地质事实和研究成果,可得如下结论:矿床产于华力西中期侵入岩石英闪长岩体外接触带及岩体边部,受围岩褶皱形成的小裂隙控制,呈放射状分布;该区经历了多期矿化蚀变,成矿期矿化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白铁矿化、电气石化等,成矿期后矿化蚀变主要为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表生作用期矿化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

参考文献:

[1]卫平生,张虎权,陈启林,张景廉.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下白垩统银根组的确立[J].地层学杂志,2007.

上一篇:闸阀浅析与探讨 下一篇:基于高炉热平衡角度分析炼铁工艺节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