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乙已站着喝酒说起

时间:2022-09-19 02:05:39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旧题为五代南唐顾闳中绘的《韩熙载夜宴图》给我们提供了五代南唐时期或宋初人们服饰与饮食文化的状况。元泰定时赵升跋此画卷出处时说:“(后主)欲见樽俎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之。”图中韩熙载戴高装巾子、练鞋,交领便服,袒腹挥扇。侍女及歌伎着团花长衫、腰袱。文人和侍从着唐式幞头、圆领长衫、乌皮靴。每人面前一份食物,一双筷箸。有人则考证此图为宋初北方画家最后完成的,根据是席面用的酒具注子和注碗的成套使用,是典型宋式(宋人温文尔雅,盛酒用注子,热酒配温碗,把盏配盏托。高雅品位,尽在杯盏之中)。影青瓷生产较晚,家具器皿也均近似宋代北方常见物。从服饰看,大多坐立男子都穿绿衣,此为江南诸臣入宋,在淳化前,只许服绿所致。而且画中闲人均叉手示敬,而“叉手示敬”是为宋制。可见《韩》图应不是南唐之作。这即是以服饰与饮食文化考证历史年代的实例。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画卷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当年汴京“珠帘十里沸笙歌”之富庶的社会生活风貌。从饭店酒楼、时令瓜果到人物服饰以及执扇等生活细节,白描式地向人们展现了包括服饰与饮食文化在内的丰富的社会生活。

汴梁人的饮食生活是《清》图描绘的重点之一,图中表现店铺数量最多的是饮食店和酒店。酒肆中有一些市民在浅酌独饮。小市民衣著均不相同,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令人一望而知。为酒客斟汤换酒的妇人必“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者即“著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膏粱子弟为“丫顶背、带头巾,■地长背子,宽口■。”秀才儒生为“把一领皂褙”穿著,上面著一领紫道服,头戴唐巾。照宋制,差吏和小商人,只许穿黑白衣,而平民百姓,连黑衣都不许穿,只能穿粗白麻布衣。宋代官服与唐制不同,头上由软翅幞头改为方型硬胎展翅乌纱帽。有些像如今我们戏曲舞台上包老爷所戴的那样。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宋墓出土的砖刻画中还为我们提供了宋代厨娘之形象。这些厨娘大都梳高冠髻,小袖对襟旋袄,戴围腰、钏镯。显示了厨娘在“下人”中的特殊身份,也展现了宋代烹饪技术的发展程度。

元代阶级、民族压迫极为残酷。统治者早期由于恐惧知识分子反抗,有意把读书人贬低,社会地位居于乞丐和娼妓之间。为此许多知识分子遁入道门,以取得法律保护并赖以为生。因而道教文化乘机发展起来。仅头上巾裹就有星冠、华阳帽等多种名目,元明读书人所戴的纯阳巾就和“八仙过海”中的道家吕洞宾有关,这种道装一直影响到后世的戏剧服饰。而处在社会下层的卖吃食的小商贩则裹巾子,著齐膝短衣,一律短打扮。在元墓壁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厨师的穿衣打扮。一位厨师衣染缬围裙,两臂间系有当时特有的“攀膊儿”(一种助臂力的臂套)。

上一篇:秘色瓷与兔毫盏·茶文化 下一篇:国人眼中的食性·酸碱平衡与生命现象(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