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眼中的食性·酸碱平衡与生命现象(之九)

时间:2022-07-16 10:28:34

第六章

第二节pH对细胞的影响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人体长期积累的酸性物质日益增加。当酸性物质的累积大大超出人体正常的调节能力时,就会形成酸性体质,对人体将引出一系列的恶果,由生理变化酿成病理祸根,随即而来的是各种疾病尤其是代谢病的发生。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蛋白质在不同pH下的性质和行为所造成的结论是一致的。这种分子学层面的论述,迄今为止尚未见报道。

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故酸性体质对人体的危害首当其冲的是细胞。

研究发现,酸性体质的人,细胞活性降低,组织器官功能减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合成困难,各种酶的活性下降,细胞膜受损,易发生病变和死亡。另外,肝脏和肾脏分别是分解和排泄酸性物质的重要器官,酸性体质形成后,肝、肾负担加重,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致胃肠功能失调并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酸性体质是所有疾病的温床,是产生代谢病的根源。我们说,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轻微的酸性体质时,我们经常有疲倦、乏力、头疼、抵抗力减弱、易感冒、失眠、食欲差、头昏脑胀等现象,此时我们只感到浑身不舒服,对工作生活的影响不大,一般不会引起注意。问题逐渐严重后就会产生便秘、皮肤病、消化不良、身体虚弱、内分泌失调、过度肥胖等症状。有的人到这个阶段还不以为然,症状就会继续加重,患上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肝病、肾功能减弱、神经失调等症,严重的会发生癌症。

外表看来,酸性体质的人未老先衰、头发枯黄、面容苍老、记忆力减退、下降、反应迟钝和有老年痴呆倾向。

酸性体质引起的危害是综合的,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叙述。现只抓住催化新陈代谢反应的生物酶为中心,重点论述,由此以见一斑,因为这是生命现象的核心。

第三节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是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所以其在酸碱条件下的性质与行为表现,都是与蛋白质相同的:pH对蛋白质有什么影响,则对酶也就有什么影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正常情况下酶是怎样行使催化功能的。关于这方面有很多学说,我们只叙述具代表性的诱导契合学说,这是由X-衍射和旋光测定证实的,在酶催化反应过程中发生酶的构象变化,完成催化反应。当酶催化其专一性的底物(底物,术语,即被催化的对象)时,首先有靠近、定向、诱导契合(或诱导适合)的程序,而在这些程序中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电性的作用,也就是通过电性的诱导来实现酶的构象变化。而由于构象发生了变化才能使酶分子上的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图中的a、b、c点)产生位移,使之结合成中间ES复合体,这样才使之在低能量状态下,完成其催化反应功能。这就是现代酶学界公认的诱导契合学说(induced-fit theory),是由Koshland首先提出的。(见图1)

注意:图中左边酶分子上的a、b、c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在诱导契合中发生了位移,更加紧凑而适合催化完成。

在诱导契合作用下发生的酶的构象变化,这同时说明了酶催化的专一性,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这样才使我们的代谢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遇到淀粉(底物)就由淀粉酶去催化,遇到蛋白质(底物)就由蛋白质酶去催化,不会错乱。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什么力量使得酶在底物(被催化物)作用下诱导发生了分子的构象变化?那就是电性。作为酶的分子蛋白质来说,其所带电性在弱碱性正常体质中应带什么电性,这取决于酶蛋白的等电点(这一概念已如前述)。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一个人由正常的弱碱性体内环境变化成为酸性体质,蛋白质(此处是酶)分子的带电情况会随酸碱度pH变化而有量变或质变(已如前述)。那么,上述的酶催化过程中的诱导契合作用,将怎样诱导?诱导成什么结果?那肯定是个不正常的诱导结果。而这种不正常的诱导结果也就会带来不正常的催化效果,这是不难想像的。这也就是酸性体质导致百病的祸根了。

一般酶作为蛋白质来说,其等电点的性质会影响其沉淀结絮,这样也就不能再行使催化功能了。同时酶在随pH变化的各种情况下,其总有酶可以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合的pH,叫做最适pH。例如在催化三大营养素的酶中:

催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其最适pH 6.8;

催化脂类的胰脂肪酶,其最适pH 7.0;

催化蛋白质的胰蛋白酶,其最适pH 7.7;

一般酶的最适pH大多在pH为中性的左右,如图2所示的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个别极端例子也有,如胃蛋白酶最适pH 1.5,碱性磷酸酶最适pH 9.5)。

既然除个别例子之外,大多数酶的最适pH值都靠近中性,如上述的唾液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等,那么在酸性体质中,它们肯定都偏离了最适pH,那么这些酶的活力、催化效率也将大大降低,因此造成相应的底物堆积,就像车速不够快造成交通堵塞一样。所以,由于酸性体质其体内pH由正常弱碱性偏离到酸性范围,则导致酶活力的下降,这该是引起代谢病的总病因,其根源是酸碱不平衡造成的偏酸的不正常体内环境。

催化碳水化合物和糖类的酶活力下降,造成糖的堆积则引起糖尿病,血糖升高。

催化脂类的酶活力下降则造成高血脂,它是由于脂肪堆积所致。同时它与糖尿病发病也有关联,因为糖、脂代谢是相关联的。

催化尿酸的酶活力下降则会造成尿酸的积累使尿酸升高,成为痛风病等等。(待续)

上一篇:从孔乙已站着喝酒说起 下一篇:谈低能量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