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19 01:57:34

公允价值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摘要】国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原本被社会各界看好,但是在新准则规定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后,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采用了这种新型的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各行各业对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仍持观望态度,我国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金融危机之后又一次受到考验。

【关键词】

公允价值;应用研究;应对措施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特征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公允价值的含义看,公允价值通常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交易的公平性;第二,计量对象的广泛性;第三,作为当前市场脱手价格的公允价值是以“假想的交易”为前提的。

二、公允价值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规定虽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作用,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同时企业也在从中挖掘新的可操作空间,以增加企业利益。

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无论是已实现的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已出售部分),还是未实现的投资收益(期末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会影响到当期利润。若股票或债券价格上升,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增加;若股票或债券价格下降,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减少。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甚明确。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在持有期间确认利息收入的方法为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当期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处置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当一个巨大的利润“蓄水池”,当这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将来被处置时,有可能释放出利润。根据雅戈尔年报显示,2008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额分别为81.98万元和467233.84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5699.36倍;2009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为89324.98万元和1124702.17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12.59倍,有主观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明显倾向。2009年度雅戈尔总资产较上年同期增长30.12%,所有者权益较上年同期增长52.62%,究其原因主要是报告期末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致使资本公积增加242747.21万元。另外,2008年和2009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损益分别为210934.76万元和185956.88万元,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应将这部分损益计入“投资收益”,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88.81%和45.38%,扣除处置损益后利润明显下滑。可见雅戈尔公司存在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以平滑利润。

三、公允价值在企业应用的应对措施

虽然公允价值在企业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公允价值是一种有用的计量属性,它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准确、更客观反映复杂经纪业务的决策信息,因此,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会是一种必然。时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从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得到启示,从而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一)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操作准则

据统计,我国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的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中,有35项,约占90%,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但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还是谨慎、适度和有条件的。暂不采用不等于永不采用,暂不采用不等于暂不研究。只有理论界先弄清楚了,实务界才有可能跟上。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依据我国国情,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详细地说明现值的确认、计量问题,折现率或资产报酬率的选择问题,统一公允价值定性和定量的标准,实现规范操作,减少主观的臆断。

(二)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公允价值得以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存在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活跃市场。活跃市场的存在需要发育成熟的市场经济,因此加强市场经济建设是以较低成本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虽然公允价值并不一定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的、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努力培育各级市场,促进完善的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建立,才能更好地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从而获得商品公允价值的信息。

(三)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建议对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应按照不同的计量级次规范披露内容: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需要披露的内容不多,除了将资产负债表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直接在表内确认外,仅需披露资产或负债存续期间(或所属会计期间)交易价格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对于资产或负债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可比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首先披露资产存续期间(或所属会计期间)存在活跃交易的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并披露将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调整为该资产公允价值的依据;对于既不存在活跃市场又不存在类似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的情况,需要披露所采用的估价技术、使用的估价模型、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测算依据及假设、可能出现的结果及概率。另外,无论哪个级次的公允价值都需要披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主体当期损益的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在企业的应用,既有其必要性,也包含一些问题。通过本文对公允价值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的探讨,如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操作准则、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相信通过相关部门、评估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公允价值将会在我国企业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丁桦.“金融危机后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研究”,《财会通讯》,2011年第3期.

[2]陈丽红.“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现代商业》,2010年第36.期.

[3]樊鹭.“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财会研究》,2010年第17期.

[4]刘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之友》,2009年第7期.

上一篇:现行医疗保险的改革的发展及相关的完善对策分... 下一篇:变压器节能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