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下雨了”课例分析

时间:2022-09-19 12:45:36

大班音乐活动“下雨了”课例分析

背景:

音乐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音乐中快乐的成长呢?有人说:音乐是不需要教的,若要教音乐,还不如玩音乐。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孩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让音乐伴随孩子共同成长。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回顾以往的音乐教学发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声筒,追求的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上课是基本活动,呈现是一种“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现状,是与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幼儿教育理念相冲突的。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如何让孩子轻松、积极玩音乐呢?我想到了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近段时间经常会下雨,而下雨的情境刚好又是是每个孩子都熟悉和亲身经历过的,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 “下雨了”这首简单、富有生活化的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内容。采取将音乐和图画有机结合的形式,让音乐变得更形象,让幼儿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感受声音不仅能听见,还能看见,激发孩子对音乐的想象力。同时,让孩子借助音乐在听一听、说一说、动一动、看一看、玩一玩的游戏中感受音乐的四拍子节奏和节奏的变化特点,让幼儿积极的投入其中,让节奏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发展,又回归于生活,更加激发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音乐总是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可见音乐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节奏则是一切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将它比作是音乐的骨骼,支撑着整个旋律的流淌。对于孩子而言,节奏也是其最早感知到的音乐元素——鲜明的节奏总是可以让还未学会走步的宝宝兴奋地手舞足蹈。于是我就组织孩子们开展以“下雨了”为主题的资料大搜索行动,调动家长也参与其中,一起收集、整理、交流和讨论有关下雨全程的声音、节奏的资料,让他们去聆听这些天然的节奏,让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在自然和生活的各种音响中去体验节奏,为集体教学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课例分析:

音乐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应该尽量减少对幼儿统一的约束和要求,充分发散幼儿思维,体现活动的灵活性。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不能是一种灌输式或强迫训练式的教育,那么如何让幼儿玩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音乐中快乐的成长呢?

一、以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张雪门先生认为,教育应该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展开。节奏来源于生活,换而言之,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运动都是有节奏的,它们有强有弱,有快有慢,有长有短......我通过一段表现下雨情景的音乐,引导幼儿展开联想,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孩子们有的双手抱头,有的用手当做雨伞,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慢慢地跑、有的快快地跑,有的捂着耳朵……正是因为有了生活经验的铺垫,孩子们的表现才会这么丰富和精彩,从他们的表现中也体现了他们对音乐节奏的高度敏感。

借助幼儿高涨的情绪,我及时的将音乐“下雨了”传入他们耳中,由于这个音乐的节奏更加鲜明,很快就吸引了孩子们,当音乐播放第二遍时,就有孩子随着音乐节奏做出了相应的动作,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声音和节奏的想象能力是我们不可低估的。

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幼儿玩音乐的关键

教学有没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孩子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他们在活动中有没有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孩子没有收获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观察幼儿、研究幼儿才能了解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水平。

在音乐活动“下雨了”中,我首先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了音乐,并大胆的用肢体动作表现了音乐,接下来更大胆的采取音画结合的方式,让音乐变得更形象,让幼儿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感受到声音不仅能听见,还能看见,体验了音乐的画面感。如: “声音和我们在捉迷藏,谁能在图中找到这些声音?”这让幼儿更加专注的去听音乐,去看图画,去找寻音乐和图画的关系。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发现了雨滴的声音和图中的雨点,声音由慢到快的变化与图中小动物的神情、与脚印的变化等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方式,有效的激励和唤醒了幼儿的探索性和主动性。同时我还通过游戏,进一步让幼儿借助身体动作表现了对音乐和节奏的感受,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如:“音乐藏在了图画里,音乐还藏着我们的身体里,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小雨点落到了我身上,快看看他们都落到哪些地方?”拍子游戏,让幼儿运用肢体感知四拍子节奏,并能配合歌曲稳定的、手口一致的数出拍子。活动中我运用了整段欣赏、分段欣赏、分句欣赏等多种方式,幼儿在反复听、反复感受的过程中,轻松自然地发现了音乐的节奏和节奏的变化。音乐节拍也是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老师的肢体动作,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发现“四拍子”的音乐节奏。同时,让幼儿也用身体去体验、巩固,充分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这样与直接告诉幼儿,音乐是四拍子节奏,并带着孩子“一、二、三、四”拍节奏的方式相比较,更突出了幼儿的主动性,让活动更具有吸引力,幼儿也能在反复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音乐带给人的快乐和美的感受。节奏游戏,借助不同的乐器和节奏谱增加了孩子们演奏的兴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让幼儿更直观、更积极的去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节奏的变化,体验了节奏活动的乐趣。活动中每个游戏的设计,让每个孩子有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而我也真正的成为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纲要》中指出:游戏室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此次活动以游戏为主体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和节奏,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绪、发挥想象力,满足了孩子天生好玩好动性格。同时,游戏也使每个孩子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上一篇: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策略 下一篇:浅谈小班开展结构游戏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