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19 11:35:49

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摘 要】从空间布局、发展阶段、产城互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等五个方面分析六盘水市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指出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重点分析其资源依赖、工业经济内部结构、产能过剩等问题,从技术立市、工业结构调整、服务业集聚发展、政府与市场关系、工业园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六盘水;工业园区;发展;问题;路径

一、六盘水市工业园区的总体状况

(一)空间布局比较合理

目前,六盘水市共有工业园区12个。其中省级工业园区2个,包括红桥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盘县红果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市级工业园区6个,县级工业园区4个。

总体上看,六盘水市工业园区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三区三带。” “三区”是指中心-卫星城产业协作三角区、盘县生产力协作区、六枝工业区。中心-卫星城产业协作三角区以勺米-玉舍产业园、汪家寨-大河产业园和老鹰山重化工基地为三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产业协作区,包括钟山区经济开发区、水月产业园区、大湾工业园区和水城县董地、发耳、中箐工业园区。该区域位于水盘兴高速公路和水毕兴高速公路与贵昆铁路和株六铁路的交叉口。盘县生产力协作区即盘县县城中心区,包括一个省级工业园区,即红果产业园,还包括盘南工业园区和盘北工业园区。该区域位于水盘兴高速公路与国道G60相交处。六枝工业区即六枝县城平寨中心城所在区域,该工业区包括岩脚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和郎岱农业产业园区。该区域位于株六铁路与规划中的毕节-兴义高速公路的相交处。

“三带”即包括水-盘-兴产业带、贵昆铁路-株六铁路产业带、毕节-兴义高速公路产业带。水-盘-兴产业带即水盘兴高速公路沿线,从中心-卫星城产业协作区三角区依次途经发耳产业园区、鸡场坪产业园区、盘县生产力协作区,向南延伸至盘南循环经济区即保田产业园区所在之处。贵昆铁路-株六铁路产业带即贵昆铁路与株六铁路沿线,从大湾产业园途经中心-卫星城产业协作三角区、黑糖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发展基地,向西南延伸至六枝工业区。毕节-兴义高速公路产业带,位于毕节-兴义高速公路沿线,包括郎岱农业产业园区。

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布局依据的是“点轴式”发展的理论模型,以城镇为节点、交通干线为轴,工业园区为新增长极,生产力沿轴线辐射展开,构筑了“三区三带”的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这样的总体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与统筹城乡的发展导向,遵循功能协调互动、产业相对集中与生态环境和谐的布局原则,整体看来是比较合理的。

(二)总体上处于激励成长阶段

总体来看,六盘水市工业园区还处于激励成长阶段。一般的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主要效益、动力机制和中心任务等方面的不同,工业园区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起始阶段、激励成长阶段、规范成长阶段、专精合作成长阶段和网络化本土化阶段。第一阶段即起始阶段,是指从工业园区的开始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七通一平”)基本完成的阶段。这是整个工业园区建设的起步阶段,也是顶层设计的确定阶段,决定着工业园区的基本框架和未来发展方向。这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就是选址、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市省级、市级工业园区都已基本走完了第一阶段,园区规划和可研报告都已经通过,园区也已经实现了“七通一平”。县级工业园区也已完成了规划设计,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五通一平”。2013年底,六盘水市11个工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4530公顷,已建、在建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234.36亿元,已完成投资157.8亿元。第二阶段是激励成长阶段。即采取比如廉价供地、厂房廉价出租、政策引导资金等激励措施,招商引资,抓项目落地。目前六盘水市红桥工业园区、红果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的建设已经进入第二阶段。2013年底六盘水市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516户,建成投产企业67户,建成标准厂房140万平方米,全市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入驻企业108户。第三阶段即规范成长阶段。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建设正在为进入第三阶段而加紧准备。在第三阶段,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加,企业集聚的规模越来越大,园区内规模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大,对市场流动资本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相比之下,政府原来的激励政策的吸金作用相对下降。这时工业园区的发展自然进入第三阶段即规范成长阶段,即以一系列规范制度的集合来促进园区新一轮成长的阶段。这一系列规范制度规范培育着廉洁高效的政府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亲商富商的社会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这五大环境要素是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社会无形资本。只有到了这一阶段,工业园区建设才算是有了继续成长壮大,走向成熟的可能。第四阶段即专精合作发展阶段,是指园区内企业分工合作发展的阶段,这也标志着工业园区开始走向成熟。第五阶段是企业的网络化本土化阶段,也是工业园区的成熟阶段。网络化是指园区内企业形成各种各样的网状联系,交换各种信息,本土化是指园区内的企业逐步完成与本土经济要素的深度融合。

(三)产城互动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没有高质量的工业化,就没有高水平的城市化。工业园区发展的是工业经济,作为增长极点,利用自己的在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等区位优势,首先形成集聚发展,必然会吸引更多企业和人口集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如红桥新区,将依托铁路编组站和杭瑞高速公路过境段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该区域在市中心城区的区位条件,以轻工业及食品加工业、矿山机械及机电产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及其他服务业等为重点建设新型产业园区。同时,在工业园区靠近中心城区的地段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划出新的商业区、居住区等,为新的城区的形成打下基础。

(四)延长“产业链”

在六盘水工业园区,落户的主体项目以上、中、下游的延伸产品为纽带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条条完整的产业链。第一,立足煤,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第二,依托煤,延伸煤炭产业链。重点推进煤电化、煤电钢、煤电铝、煤电材一体化,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加强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联合,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升产业的丰厚度,提高资源的转化率,做好资源深加工。这样就从从前的“挖了就卖”的低端走到了“点煤成金”的高端。六盘水的工业园区拥有“五朵金花”,即煤-电-焦、煤-电-化工、煤-电-钢(铝)、煤-电-气、煤-电-建材五条产业链。如盘北工业园区,就有“五朵金花”。

二、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

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在建设中,存在国内工业园区建设中同样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园区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人才难、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但六盘水作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中还存在三个新的问题。

(一)工业园区建设并没有摆脱其资源依赖路径。成长型资源城市的工业化,往往依赖本地资源优势,因资源开发而兴,因资源枯竭而衰的,比比皆是。六盘水作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其工业化提出“立足煤、依托煤、做大做强煤、超越煤、跳出煤”的思路。“立足煤、依托煤、做大做强煤”立足发展本土煤炭企业,延长煤炭的产业链,打造“五朵金花”。 “超越煤”,立足大力发展采煤机械装备制造。“跳出煤”,立足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二)工业园区建设加剧了区域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状态。六盘水的工业经济的特点是重工畸重,轻工畸轻。在第二产业内部,2013年全市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几乎占80%以上,而轻工业占比偏小。2013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52.43亿元,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500万元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421亿元,同比增长20.4%;完成工业投资490亿元,同比增长34.5%;原煤产量7309万吨,增长2.1%;洗精煤产量2780万吨,增长5.6%;钢材产能500万吨,产量456万吨,下降6.35%;电力装机7960MW、发电421.7亿kWh,增长14.3%;新型干法水泥产能1110万吨、产量720万吨,增长40.7%;焦炭产能680万吨、产量580万吨,增长14.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六盘水近年来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以煤炭为基础的重工业。

(三)工业园区中项目建设往往忽视国内市场整体供需状况。项目引入,忽视国内市场的整体供需状况,导致目前六盘水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目前,全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光伏产业都已经属于产能过剩产业。因而六盘水市的钢铁、水泥、电解铝产业也属于产能过剩产业。

三、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六盘水市属于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其主要资源是煤炭,在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上,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现在,六盘水工业园区建设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采取了一些有利措施,比如重视市域工业园区整体规划和单个园区规划、坚持产城互动、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等。这些已经谋划了六盘水最近三十年经济发展方向。但从当前的不足和更长远发展来看,六盘水市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新的路径。

(一)变“资源立市”为“技术立市”

跳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煤吃煤”的传统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本市各方面的资金与高新技术融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经济洼地,筑巢引凤,积极从外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六盘水。

(二)改善工业内部结构

积极发展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的轻工业,改变重工畸重、轻工畸轻的现状。在第二产业内部,2013年六盘水市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几乎占80%以上,而轻工业占比约只有20%,明显偏小。因此,日后在稳定“五朵金花”产业链的同时,在园区内要着力发展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的轻工业。

(三)集聚、融合双轮驱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彻底转型的根本途径,必须促进服务业产业的集聚发展,必须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依靠集聚、融合双轮驱动,发展第三产业。

(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依靠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的方式,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对园区内各种资源、要素的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主管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园区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激励、科学管理、协调服务上,注重研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五)正确处理优势产业与劣势产业的关系

产业发展是动态的,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转化,不同产业都有一个新旧更替、彼衰此起的过程。确定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不在于产业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成体系,是否具有潜力、特色和市场竞争力,是否在园区发展中起到支柱和带动相关产业的作用。因此,在分析、评价、发展和引进产业时,既要重视优势产业使其更优,也要重视潜在优势产业的发掘和开拓。

参考文献:

[1]王国发.刘旭.主编《区域经济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8.

上一篇:ERP在我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谈民办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