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型渔业船舶安全生产工作的探讨

时间:2022-10-05 06:02:23

关于小型渔业船舶安全生产工作的探讨

【摘 要】小型渔业船舶生产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形成“船东负责、社会监督、行业主管、政府统抓”的齐抓共管的局面。作为生产活动的可控因素是生产者和生产工具,这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控制手段进行约束的。在渔业生产活动中,只要具备合格的生产者和安全的生产工具,依法安全生产,达到渔业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小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探讨

在小型渔业船舶安全生产工作中,造成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

一、渔船管理方面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明确了对于渔业船舶的检验是强制检验,但对于船舶所有人,因其法律意识参差不齐,有的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逃避检验,驾驶不适航的渔业船舶违规出海生产,这是渔业生产事故的多发群体。在作业区域的范围中,他们无固定的区域作业,作业时间也不固定,对其实行动态管理难度很大,这是造成违规渔船存在的重要方面。

二、渔业生产者的技能与其证书不相符

《海上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了船舶必须配备合格的船员。在船员的组成中,职务船员是骨干,普通船员必须在职务船员的指导下进行生产。我们在进行船员岗前培训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远远超出对其实际操作的考察,船员取得职务证书,仅仅是证明他具备上岗的资格,至于上岗后能否真正胜任,我们却是很难对其实行动态管理,促成了部分船员在培训中仅是为了取得证书,在生产中,却依然按习惯做法进行生产,没有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这就造成了所持证书与其实际技能严重相背离的局面。

三、没有制定渔业安全生产规程

渔业生产因受风、浪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生产环境极其恶劣,生产强度很大,属于高危险行业。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必须环环紧扣,人与人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对于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必须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自的职责,严格按生产的规程进行生产。

为了避免或减少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

一、加强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建设,科学划分小型渔业船舶检验管理事权,改善工作环境、执法装备;强化小型渔业船舶验船师队伍建设,突出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提高验船师的专业技能,造就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提升验船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小型渔业船舶检验技术支撑。一是各级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要创造条件,开展与小型渔业船舶安全相关的技术研究,指导小型渔业船舶检验工作;二是各级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要结合本区域特点,建立完善小型渔业船舶船型谱,供渔民或企业选择使用。

三、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要让广大渔民认识到,渔业船舶检验的宗旨是为渔民服务,而不是为了约束渔民,更不是仅仅为了收费,使渔民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要结合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健全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的各项相关制度,明确和规范渔业船舶检验及监督管理的工作内容及程序,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要千方百计提高渔船受检率,以签订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目标责任制为切入点,积极改进方式方法,主动出击,做好小型渔业船舶检验工作。要深入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的宣贯活动,通过散发传单、张贴大幅标语、现场咨询等方式加大宣贯力度;通过有线电视播报、召开渔民大会等形式扩大宣传面;结合登船检验、给渔民发证、出海检查等有利时机进行一对一宣传。通过以上形式的宣传和服务,让广大渔民对渔船检验的认识真正得到提高,变被动检验为主动检验,强化渔民“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自律意识。

四、加强人为因素控制,人的因素永远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加强人为因素控制就是要对船员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首先,我们在渔船进出港签证时不仅要检查其船员持证情况,而且要逐一核实在岗人员与其证书是否相符;在渔业事故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直接责任人,根据其过失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依据相关的渔业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五、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监督检查渔业船舶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应纳入渔业安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对各渔业船舶所有人进行安全教育,并结合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以案说法,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其次,我们要检查其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制度,其目的就是规范和约束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

六、整合现有的渔业执法资源,实行联合执法,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对高风险产业尤其重要。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基层船检部门的执法工具配备严重不足,没有能够深入到渔业作业区的执法船舶,也就不能够对渔业船舶在生产中实施动态管理,这就严重制约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这种情况,对小型渔业船舶的安全管理工作应通盘考虑,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整合现有的渔业执法资源,与渔政部门实行联合执法,借助渔政执法船深入到渔业作业区域实施检查,既可核查其渔业生产是否得到行政许可,又可监督检查其在生产活动中是否真正落实了安全操作规程,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形成有效监督力量,从而促进渔业生产安全、合法、有序地开展。

七、强化服务,实现三个根本“转变”,为渔民做好事,做实事。

要本着“民之所需,我之所为”的工作原则,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服务手段,深化服务内涵。一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过去渔民、造船厂家上门申请检验,转变为主动上门为渔民、造船厂家提供服务;二是由注重服务形式向注重服务内涵转变。为渔民服务不能只停留微笑服务上,更要在搞好质量服务上做文章。三是由局部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大力倡导以窗口服务向全方位转变的工作理念,在为渔民、船厂提供优质检验服务的同时,及时地把我们掌握的好信息、先进技术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协调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小型渔业船舶生产安全工作量大面广,关系渔民切身利益,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能有所松懈,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实践、注重总结,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规划、统筹的推进小型渔业船舶检验管理,全面做好小型渔业船舶生产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国宏;关于小型渔业船舶安全生产工作的探讨北京农业 2011-

上一篇:浅析“城中村”改造的效益 下一篇:ERP在我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