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STS教育中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19 11:28:28

如何在STS教育中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摘 要】学习兴趣也称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物理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本文从课堂渗透、动手实验、社会活动、评价方式几个方面论述了在STS教育中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STS教育;兴趣;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也称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学习兴趣的作用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说明兴趣对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在我们的物理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善于引导和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物理教育中,关注的往往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在真实生活中基本没有直接的应用,认为物理科学知识枯燥而抽象。实施STS教育,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直接的应用,觉得物理知识非常的有用,学生逐渐地喜欢物理课。如何在STS教育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渗透是实施STS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STS信息和资料,在上课时穿插介绍,即把相应的社会、哲学思想无形中注入学生的记忆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STS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在课堂引言渗透STS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引言是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引言即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这个情境中自然的过渡到新课的内容。情境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第一:从物理学史出发,导入新课;第二:从最新的科技成果出发,导入新课;第三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导入新课。总之从课堂引言入手加强STS教育的渗透,不但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在新课讲解中,渗透STS教育

在课堂的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找准切入点,并且要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教材中进行STS教育的素材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渗透,介绍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导学生去关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使学生在分析科学、社会问题时走向成熟。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去动手实验,在实验中体味学习的乐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可以深化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指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在实验中将学生始终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设置疑问去吸引学生和教师一起去发现,当最后完整地得出结论时,学生心中洋溢的是发现者的自豪之感,而不是被动吸收的厌倦情绪。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许多物理移到实验室去上,也可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的材料,开展“低成本实验”,主动地去探索位置世界。当创造和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三、强调参与,参加社会活动中去

与其只是在课堂上反复讲、多次练,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效果好。在实践活动中渗透STS教育,结合各地实际,将学生带出校门,进行实地考察,也是改进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组织引导学生深入到科技馆、博物馆、大自然中,去参观、访问、调查、考察、乃至亲手操作,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形成对科技的切实理解和深切体验。让学生到社会上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的对象应集中以科学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涉及科学、技术、社会等领域。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社会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形式比较灵活,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关系紧密,让学生认为学习不是与社会生活脱节的活动,明确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所以更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明确学习的意义到增强学习兴趣,实际上是一个情感转移的过程。当明确意义、增强兴趣时,学生的学习就不是被动的接受,成为沉重的负担;而是主动要求去学,有着较强的动力。

四、恰当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是闭卷考试,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明显。而在STS教育更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人格发展等方面的评估。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尽可能的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对学生会产生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正面评价具有强化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使学生不断进取。比如说:如果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除给学生分数和等级外,在加上正确而适当的评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实践表明,赞扬鼓励性质的评价比批评指责性质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赞扬鼓励性质的评价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批评、指责性质的评价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是如果表扬使用过多或不当,也会产生消极效果。所以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STS教育中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它伴随课程学习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积极作用,因为他能够激起学生的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物理太难学,费时多而收效少”,这是学生学习物理中经常反映的一个问题。良好的学习成绩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对自己有一种激励的作用,所以适时的评价非常重要。阶段性评价要符合一定时期学生的认知准备和心理发展水平;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功的欢乐和喜悦。

一般来说都是教师评价学生,而在STS教育中评价的参与者不仅是教师,而且还有学生,评价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成为评价的参与者更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学习精神。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但克服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而且也克服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单调性,丰富了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体验,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更加深入、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胡卫平 孙枝莲 刘建伟著:《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3]陈报南:《中学物理与STS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作者简介:

杨姿爽,女(1976、6-),辽宁省铁岭市,讲师。

上一篇:如何合理的选择低压配电设备 下一篇: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