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远离“不高兴”

时间:2022-09-19 11:16:31

成长中,宝宝也有着不小的压力。别的小朋友抢走自己的玩具了,明天要去打针了,喜欢的老师出差还没有回来……这些事情在成人看来好像都是小事情,可是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自己还不能解决,形成了心理压力。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游戏,不仅能帮助宝宝化解压力,还能让宝宝在快乐的游戏中从小学会正确排解压力的方法。

“打倒你”

教师可准备一个充气的不倒翁,和宝宝一起像打拳击一样打着玩。一边打一边可以喊:“打倒你,就是要打倒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心里的不快发泄出来,打累了美美睡个觉,新的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效果:把郁积的不安心情在安全的打闹中发泄出来。

适合年龄:1岁以上

急跑

跑步是一种非常方便、非常便捷的排解压力的方式,当宝宝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很急躁的时候、当宝宝一个人在屋子里闷闷不乐的时候,教师不妨带宝宝到阳光明媚的户外一起快跑一会儿。跑的时候,教师可以扮作大灰狼来追宝宝,也可以互换角色让宝宝来追,这样会延长宝宝跑步的时间。

效果:转移宝宝注意力,同时帮助发泄不快情绪。

适合年龄:2岁以上

小提示:日常除了跑步,成人还可以通过带宝宝爬山、带宝宝跳弹簧床等多种方式排解压力,舒缓情绪。

大声呼喊

带宝宝到一个没有旁人的地方,教师带着宝宝尽情奔跑,还可以对着空阔的田野或者山野大声呼喊:“啊――我今天不高兴”“我很生气!”当然通过回忆自己的愉快和成功经历,教师还可引导宝宝大声喊出“我很棒!我能行!”来帮助宝宝在自我暗示中找回失去的自信,勇敢地面对压力。

效果:帮助宝宝在大声呼喊中释放心中的不快。

适合年龄:2岁以上

摔皮球

准备一个小皮球,和宝宝一起找块空阔的地方去玩,平常都是拍着玩,但如果宝宝由于什么原因不高兴了,教师可以教宝宝把球使劲往地上摔着玩,一边摔一边边说:“我让你跳得高高的”当然如果宝宝愿意,还可以使劲把球踢得远远的,然后再追回来。

效果:在使劲拍、摔、踢的过程中,将不快发泄殆尽。

适合年龄:2岁以上

枕头大战

到睡觉时间了,教师感觉宝宝精力还很好,但又不愿意玩安静的游戏了,那不妨开展一个枕头大战。柔软的枕头宝宝可以扔得动,也不会伤着他。打闹过后,宝宝会很乖地躺在被窝里准备睡觉。

效果:一场安全的枕头大战有助于宝宝排解不快,化解压力。

适合年龄:1岁以上

读情绪认知图画书

有一些图画书是专门让宝宝认识情绪、了解情绪的,教师可准备相关图书在宝宝不高兴的时候,拿出这几本书和他一起翻阅。如画着猴子不同表情的卡片,或一些相关话题的如我不生气、我不害怕的图画书,宝宝在图画书中可以了解到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起伏和变化,学习进行有意识的情绪排解。

效果:了解情绪低落、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同时学习排解方法。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发泄角

在教室里为宝宝创建一个倾诉不安心情的发泄角,发泄角要相对安静一点,教室里的一个墙角就比较适宜,在这里可以铺上一些小垫子,周围放上一些宝宝喜欢的毛绒玩具。宝宝心里不安的时候,可以来这里自己哭一会儿,也可以抱着自己喜欢的布娃娃等诉说一下心里的不快。

效果:为宝宝宣泄不良情绪寻找到一个安全的空间,同时帮他养成正确排解情绪的习惯。

适合年龄:1岁以上

说心情

很多时候宝宝心理有压力,不高兴,但不会有意识地说出来,为此教师可以有意的在午睡后和宝宝一起聊聊心情,比如,成人说:“今天有点不高兴,因为……”宝宝会给教师想办法,或者以此打开话题引导宝宝说出自己心里的不开心。当教师知道宝宝不开心的原因后,可以去就事情本身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者没有具体事情时,教师要告诉宝宝:教师很爱他。

效果:聊天可以很好地帮助宝宝说出心中的不满,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适合年龄:1岁以上

小提示:宝宝越小,越不会通过语言表述心情,为了更好地了解宝宝心中的压力,有时成人可以借助手偶来和宝宝进行心情对话。还可以把哭、笑、悲伤、生气、不高兴等表达不同情绪的头像贴在墙上,让宝宝把自己相应的情绪指给成人看。

未来态演习

宝宝对某种事情的害怕或者紧张往往来源于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所以在“实战”前不妨先演习一下。如许多宝宝都非常害怕去医院,害怕打针,这时教师可以营造一个打针的情境,让宝宝当医生给成人或者布娃娃打针,宝宝在体会做医生的感觉时也缓解了对医生的恐惧,心情自然也会好一些。

效果:在假想的情境中,多角度了解事情本身,同时降低了内心的压力。

适合年龄:1~4岁

画心情

涂鸦也是表达自己内在感受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宝宝情绪低落的时候,教师不妨给他准备纸笔和一些颜料,陪伴宝宝一起把他的负面情绪画出来。如果宝宝喜欢,教师可以任由他随意涂画,只要宝宝觉得开心,觉得能发泄不满就可以,当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画一个自己不高兴的表情,当宝宝沉浸在涂涂画画中,并配有一点自己的解说时,坏情绪也就挥手说再见了。

效果:通过绘画,把不可见的心情表达出来,并在与成人交流的过程中排解不快心情。

适合年龄:1岁以上在故事中找到自己

上一篇:幼儿园不改发奖状的六大理由 下一篇: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结”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