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神”曾凡仁的玩酷人生

时间:2022-09-19 10:47:33

15岁去青藏高原,当了名运输兵;

18岁到日本学赛车,征服德国女郎心;

24岁千里单骑,穿越可可西里死亡区;

42岁自购汽车30辆,组织武汉――日喀则汽车赛,要把车子开到尼泊尔;

只读了小学三年级,却去了70多个国家,会说5国语言。

茶馆的主人

“首义园”是武汉一个颇有名的地方。这里毗邻武昌红楼,是当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所在地,首义园由此得名;而近年这里又成了民间美食的聚集地,各种小吃、休闲等玩意儿都能在此找到,就连法国驻武汉的总领事,也多次开着他那辆挂了外交牌照的小车来这里吃“炒虾球”。

就在这“首义园‘里,有一家特别的茶馆,它不像别的茶馆那样强调清幽、安静,反而很有动感――门口停着一辆改装过的法拉利跑车,一楼摆着一台比赛用摩托车和一具赛艇,墙上还挂着弓箭。

这里的生意不算很好,来的茶客都是些老主顾。他们的身份也很特别:有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教练,有湖北省的”十大律师“,有模特公司的老板,还有退役的特种兵。他们与其说是来喝这里的茶,不如说是为了这里的老板而来。

周围的居民和茶客好像都知道一点他的事,关于他的各种说法在”首义园“流传:“他吸毒,你看他手发抖”、“他走私,那辆法拉利就是走私来的”、“瞎说,那是他在日本给成龙当替身,成龙送给他的”、“每天都有很多美女到他那里喝茶”。

不过有一件事是真的,这个人自掏腰包700万,购置30台赛车,举行了一次”武汉-尼泊尔“汽车集结赛。他亲自驾驶1号车,率领车队翻越了唐古拉山口,一直开到了尼泊尔;然后又原路返回,全程14000公里,途中多次遇到塌方、地震等险情,有两台车翻车,4名车手受伤。

这个曾凡仁,是怎样的人呢?

高原开车的经历

1962年曾凡仁出生在武汉郊区,是家里的老七。曾凡仁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去拖板车、捡垃圾,镇上看他可怜,就送他去参军。

1977年11月20日,15岁的曾凡仁和其余204个湖北战友一起,被分到兵站,他由于吃苦耐劳,被选中当了汽车兵。

在祖国海拔最高的那片国土上,汽车兵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人了,每个哨卡兵站都盼望着他们带着物资、信件翻山越岭而来。而高原汽车兵的牺牲同样惊人――曾凡仁的一个战友,车子坏在雪山下,又不能擅自离开,就拜托路过的考察队到附近兵站求援。不料考察队误期,战友活活冻死在车里。他的另一个战友,在五道梁头痛发作,当地有句俗话说”五道梁得了病,唐古拉要你命“,战友不敢上唐古拉,就在食堂休息,结果当天晚就无声地死去了。

曾凡仁也遇到过险情,他拉了一车盐走在冰路上,由于路滑,车栽到沟里,一车盐压下来,把驾驶室压得变形,他的胸部受轻伤。

在高原开了一年车,首长又命令他“打背包”,这一次是去北京。

征服德国女郎心

在北京郊外的一个营地,曾凡仁和一批差不多年纪的战士接受了摩托车驾驶训练,他的悟性和反应能力让他很快就脱颖而出。一天,曾凡仁和其他几名受训学员被召集起来开会,会上说,国家要开展摩托车运动,决定选调一批政治过硬、有技术基础、身体好的苗子到日本学习。领导要求他们:在日期间不得随意透露军人身份,把日本的先进赛车技术学到手,回国来组建中国的摩托车运动队伍。

1980年,18岁的曾凡仁就这样被送到了日本。在日本,他努力学车,很快就小有名气,并在一些电影中担任了替身,挣了不少钱,传说中的"成龙赠车"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不过仅仅是传说而已。在日本他曾多次受伤,身上肋骨没一条是好的,左手骨折,从此使不上劲;而且还得了神经衰弱,每天要吃7颗安眠药才能镇定,所谓”手发抖、吸毒“就是这么来的。

从贫苦的湖北老家到苍茫的青藏高原,再到繁华的日本,曾凡仁的脑子里起了巨大的”化学反应“。后果之一,是他一接触到茶道就疯狂迷恋,终生不改;后果之二,是他与一个叫丝薇达的德国女孩”谈朋友“。

这个德国女孩对东方很感兴趣,她在日本留学,又会说几句中文,得知有批中国运动员在此训练,她就常来观看。渐渐地她被曾凡仁吸引住了,两人来往多了起来。

”曾,跟我一起去德国吧?那里也有很好的摩托车。“丝薇达常常这样说。

曾凡仁没敢告诉她自己是军人,每次都搪塞过去,实在不行就沉默;丝薇达却不能自拔。

穿越可可西里

1982年,国家中止了赛车运动计划,原因之一是成本高昂,一辆顶级的越野赛摩托车,要能从30层楼上摔下来不坏,价值几十万美金。曾凡仁他们也结束学习回国,离开日本的时候,日方举办了一次全亚洲比赛,曾凡仁拿了第六。

丝薇达得知曾凡仁要回国了,反而平静下来,她告诉曾凡仁:”我会到中国来找你的。“她说到做到,后来多次到中国,曾凡仁还把她带回湖北老家,引得乡亲连连惊叹。曾凡仁后来与一位从事艺术工作的女孩结婚时,也并不隐瞒此事,两口子还准备把孩子送到德国留学,不过那是后话了。

曾凡仁回到高原,绝口不提日本之事,只说两年来都在北京。又当了两年汽车兵,1984年9月27日,他退伍了。他的不凡经历,令他很快谋到一份好职业;他的泡茶手艺,又令他在机关领导中有了知名度。

当时并未限制干部经商,曾凡仁凭借所在机关的便利,动用自己在日本攒下的钱,很快就做起生意来,而且赚了不少钱。不过,午夜梦回,他常常想起江汉平原上没有的种种:蓝得要命的天,晒得人起皮的阳光,可以闭着眼开摩托车的大草原。于是,1986年底,他请假,开着摩托车上路,要穿越可可西里到。

可可西里是著名的生命,曾凡仁的计划却简单得惊人:”我带5箱油,一箱能跑400多公里,这就是2000多公里;只要方向不错、车不坏,带足物资,就能穿越。“

而他也就这样穿越了,还一直开到了雪山下的长江源头。

构思西伯利亚汽车集结赛

如今的曾凡仁早已经退出了机关,生意也交给妻子去打理,他每天就呆在”首义园“的酒吧里,有时和朋友聊天,更多的时候就是泡茶、品茶。很多女大学生在暑假时到他这里来打工、学习茶艺,其中有的人听说过一点他的故事,于是一进门就说德语,来试探曾凡仁的底。曾凡仁就也用德语来接待,有时还说几句日语调侃她们。

事实上,他生意做大以后,去了70多个国家,英、法、德、日、荷兰语都会讲几句。有趣的是,他连汉字都认得不多,手机里的”电话簿“里存的全是数字,没一个人名,别人给他发短信他也回不了。

泡茶让他平静,而赛车则让他激动。在成功举办”武汉-尼泊尔“汽车集结赛后,他的酒吧里总是出没着那些赛车手,他们一天到晚怂恿他:”曾教练,我们再出发吧。“

曾凡仁不慌不忙,他已经在认真地构思一场”西伯利亚汽车集结赛“。

(注:就在本文发出之际,曾凡仁刚刚从可可西里兵站归来,他参与了青海省政府主办的”发现青海“大型科考活动,将新华社、阳光卫视、新浪网等全国多家传媒送入可可西里,为藏羚羊申请北京奥运吉祥物资格作宣传,而他则担任了”发现青海“越野考察车队的教练。)

上一篇:悲情灿坤:一个3C王国的背影 下一篇:巴西《南美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