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技巧

时间:2022-09-19 10:45:10

在高考语文新课标中,论述类文本作为客观题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题,有把握的把这一题做好,对于整场考试中情绪的稳定也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在实际考查中,论述类文章就是社会科学类文章。它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考古学等。这一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比较陌生的,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知识”,新知识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是人们在深入学习到一定阶段时必然接触到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检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选这种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那么,如何有把握的把这一类题做好呢?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摸索,我逐步掌握了以下技巧: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拿到试题后,不看后面选项,先通读全文。阅读时要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着眼于整体内容的把握,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把握文章的大致结构,抓住文章提供的重要信息。同时还要注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词句,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在文章的过渡处。有时文章的标题也暗含着作品的主旨。总之,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次,要读准题干。注意题干中打重点符号的部分,是“符合”还是“不符合”,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是找原因、找依据还是做出推断等。根据题干要求,迅速找到选项在原文中的大致位置。要明白“答案就在文章中”是解读论述类文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再次,在筛选选项的过程中,要做好四个比较:1、题干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中的位置后,要把原文和选项仔细对照,验明正身,辨别正误,注意题干和原文信息是否一致,是增加了哪些信息,还是减少了哪些息,还是换掉了哪些信息。2、题干与选项进行比较。不少同学或由于情绪紧张,或由于急于求成,往往粗心大意,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而失分。例如,没有注意“主要”而选了“次要”,没有看清“选错”而答了“选对”,或对概念的理解有所偏颇,往往是答非所问。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审题,进行比较,避免答非所问。3、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在辨析过程中,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原文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看有无变化。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变化;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有时选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细辨别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同时还要注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词语,如:表示程度与范围的词语,“最”、“个别”、“凡是”、“都”、“一些”、“几乎”、“绝绝大多数”、“唯一”、“全部”等;表时间的词语,“目前”、“打算”、“未来”、“必然”、“曾经”等;表逻辑的词语,“原因”、“因此”、“相反”、“大约”、“大概”等。甚至一些助词如“着”、“了”、“过”,也不要轻易放过,因为增加或减少这些词有时甚至会改变文章的内容或观点。4、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在把题干与原文、题干与选项以及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后还拿不准,就在选项之间进行比较,看看四个选项中是否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再结合题干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最佳答案。或者在两个选项之间徘徊不定的时候,就把两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中谁的错误较大,并且属于本质上的错误,判断之后进行选择,这样,准确率就会比较高。

最后,还要清楚干扰项的设置方法。这些干扰项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如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答非所问、强加因果等。清楚了这些干扰项的类型,在项与项的比较中就能确定题中的选项为什么与原文信息不一致,是要选的项还是不要选的项。这样,做题的把握就会更大一些。

总之,在审题过程中要做到冷静、细心、和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刘轩,教师,现居河南平舆。

上一篇:词语教学的三个结合点 下一篇: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