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能学习探微

时间:2022-09-19 09:44:46

学生自能学习探微

自能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能动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他立足于“自”,着眼于“能”。“自”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能”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能动性及学习能力等因素。自能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能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己设计评价指标,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自能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知识化,学习化”时代的到来,自能学习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如何引领孩子们自能学习,感受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自能学习的前提

我国的教育先贤孔子在二千多年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实现学生自能学习的发动机、助推器。自能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指导,而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中尤为重要。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课堂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自能学习的主动性保持下去,关键在于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场景,这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场景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随着课程、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我觉得应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去创设。一是课堂氛围的创设。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如我的数学课上:每天固定穿插一个笑话,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二是情感场景的创设。由于受应试教学的钳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直奔知识点及其标准答案而去,无暇顾及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调动。采用这种方式教学,,效果往往很难令人满意。这也是制约着学生自能学习能力形成的一个潜在原因。三是演示场景的创设。教师可以超越教材、超越时空,设计一些诸如“讨论、表演、辩论、拓展”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我展示、自我体验。不管哪种学习场景的创设,都要坚持一个持续性、整体性、具体性等因素,这些因素真正落实到位了,所创设的学习场景才有利于学生自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形成。

2、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识兴趣,它对学习本身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习。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种种,其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应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发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形式一般有数学兴趣小组、数学讲座、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竞赛等。

如我班创办的数学墙报,每月一期,编辑、作者全由学生担任,充分展示学生们的“研究成果”。墙报上设有“数学信箱”、“点将台”、“有奖征解”等栏目,以吸引更多同学。为确保墙报的质量,保证其长期性和延续性,我把班级内有兴趣的学生分成几组,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墙报的内容除了摘录数学书刊中的相关内容之外,还有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例如:“如何解决计算易错的问题”,“我是怎样掌握××概念的”,“读××(数学课外书)的体会”等。我充当参谋或顾问,帮助同学出主意,想办法,给他们介绍好的资料,推荐好的参考书。学生们通过办墙报,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充分展示自我,其学习兴趣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培养学习习惯――自能学习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不言而喻,习惯多么重要。良好的习惯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是他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自觉地、有规律地、有目的地进行科学的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育人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受用的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他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2、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习惯易养成,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能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悉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如我班有个叫俊豪的学生,他很聪明,每次数学作业总是第一个完成,但他的数学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因为他总是粗心马虎,写的字比较潦草,不规范。为了改掉这个坏习惯,我对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知道他贪玩,每次作业总是三下五除二――应付了事,快速完成好早点出去玩。于是,针对孩子的特点,我首先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马虎完成,反复改错,等待老师批改这样留在教室的时间还多些,倒不如认认真真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就痛痛快快地玩。明白了道理,再就是监督训练了。每次作业前,我都特别提醒他一下。如果作业的字迹潦草、错误多,就让他重写。一段时间后,他的作业规范了,字迹工整了,我特别表扬了他。一学期来我都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再加上他本人的努力,他明显进步了,成绩提高了,期末考试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点拨学习方法――自能学习的关键

古人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人们只有具备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方法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要让学生取得掌握学习方法的最佳效果,必须找到符合儿童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内容的途径。结合教育家的理论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用如下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学习方法。

1、指明――尝试。

学习方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开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点。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执笔写字,怎样观察插图等都需要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的同时,一一讲明学习的方法。不单对初入学无知少法的学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学生,在进入较难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事先指明。但只有老师的指明,没有学生的尝试和运用也是不行的。只有结合学习实践,运用指明的学习方法,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收到预期效果时,才能说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

如“最优化策略”中,设计最省钱的旅游线路方案。 面对丰富的信息,教师指导学生从节约经费的角度,讨论有几种方案,并思考哪种方案最省钱?学生读材料,对相关信息展开对比、质疑,经过思考并计算,学生很快就设计出两种旅游方案,并比较出第二种方案省钱。学生处理信息、设计方案、寻找规律的过程,是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他们不仅体会到了正确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而且在自我处理实际问题中掌握了方法,建立了信心,提高了能力。

2、示范――摹仿。

依据儿童善于摹仿的心理特点,无论是入学初期还是进入中高年级,都需要教师在指导学习方法时有意的、准确而明晰的给学生作出示范。把计算的方法、把突破某一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等,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从教师教法中得到启示,领悟教法的精当处,激发摹仿心理,进而用教师示范的方法去学习新的同类的知识,以起到“教法举一,学法反三”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示范教好5的乘法口诀。怎样编口诀,怎样记口诀;引导质疑、启发讨论;巩固运用;小结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习2、3、4的乘法口诀,自己尝试编口诀,交流、质疑讨论,巩固运用。最后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学6的乘法口诀,汇报自学情况,再巩固运用。通过“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再通过“放”让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诱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教完一种自学方法后,让学生自行尝试,一旦成功,及时给予鼓励,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又让他们感到自己学会学习是轻松愉快的。这样,学生才会逐步从单纯兴趣学习转化为持久的自觉学习。

3、回顾――概括。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的由教师指明后尝试,有的由教师示范后摹仿,有的则既不指明、尝试,又不示范摹仿,而是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即便是教师指明了的,示范过的,有时学生还会修改某些部分,创造适合于自身特点的方法。一个学生,知识的基础,个性的发展,大脑的功能,不尽相同,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不同方法。学有规律而无定法。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往往是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探索到的。有的学生学习效果之.所以特别好,除勤奋刻苦外,就是他创造了适合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和发现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的学习方法管用得多。不少的学生,确实创造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应当选择时机,安排时间,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用过的学习方法,逐一分析、比较,剔除无效的学习方法,总结符合学习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经过整理,使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正确方法能够肯定下来。

这三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途径,是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的。它们又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要依据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水平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选用。有时还可以相互渗透,交叉配合。

学生自能学习的方法,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坚持“少讲多学”,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读的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做的让学生亲自做,凡是学生能想的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让学生讨论。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书本让学生先读,问题让学生先议,习题让学生先做,规律让学生先找,小结让学生先说……

四、创新评价策略――自能学习的保证

学习评价是课程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习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学生进行自能学习的保证。我们要运用全面科学、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自觉而有效、主动而持久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1、评价内容要全面化。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评价标准上,强化“自我参照”,就是以学生个体原有水平为标准,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入手,综合地去评价学生。

如学完《平等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评价:1、这节课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要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推导;2、我学会了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推导平等四边面积;3、和同学合作学习,学习真快乐;4、我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但不敢说,今后我要大胆发言;5、我建议老师每一节课都能面带笑容为我们上课。通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谈收获、谈体会、谈建议……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诊断性评价,又有激励性评价;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评价;既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又有教师多角度评价,还有家长参与评价。对学生自能学习的评价方式百花齐放,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解疑、自信等个性品质;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从而塑造创新性人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小青买了一个笔盒和一本画册共要8元6角,他应该怎样拿钱?”学生马上进行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我拿8张一元和6张1角”,有的说“我拿8张1元和1张5角1张1角”,也有的说“我拿1张5元、1张2元、1张1元、1张5角、1张1角”……顿时,教堂里像炸开的锅。这时,我说:“你们觉得这些方怎样啊?”“第一位同学的跟我想的一样,我觉得这样容易记。”“我觉得第三位同学讲的好,这样比较少张,容易拿。”……看到学生踊跃的发言,我满意地点头,说:“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时,玲玲站起来说:“我认为拿1张10元去买,找回1张l元和2张2角,这样比简便,”正当我为同学思维的敏捷而高兴的时候,全班已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说:“说说你们为什么鼓掌吧!”“我认为玲玲的方法很妙,非常方便。”“我昨天买水彩笔就是用这种方法的,我刚才怎么没想到呢,玲玲真棒,所以我为他鼓掌。”……受到大家的赞同,玲玲开心的说:“谢谢大家!”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可以让学生结对子互评,拓展了课堂学习评价的时空,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人才”。因为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可能用同一个尺度去评价每一个学生,应以学生自我为参照,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纵向评价。只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闪光之处,在不断的进步,不管学习活动结果如何都应给予他肯定和鼓励,让各种素质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为其树立起自信心!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能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和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浅析职高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下一篇:浅析科技馆文化教育内容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