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融危机后中美关系的变化和走向

时间:2022-09-19 08:41:12

试论金融危机后中美关系的变化和走向

〔摘要〕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强大,中国与外部的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方面的影响依旧存在,国际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中国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及如何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正确认识中美关系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形势的国内和国际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中美两国的相互认知以及中美关系出现的新变化,面临的新的挑战作了分析,并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美关系;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 D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1)06-0038-04

〔作者简介〕王 东,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巩志华,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由于中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欧美等国家纷纷陷入债务危机时,中国似乎成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作为美国债务的大量持有者,中国似乎成了美国雪中送炭的救星。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大多是美元,因此中国因为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进而中美关系也就成了两国关注的焦点。对于未来的国际格局各种声音、各种说法纷沓至来。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有人说21世纪是中美共治,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中美关系在金融危机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遇到了许多挑战,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因此双方在新的变化面前,需要冷静观察,透过纷繁的现象要看到事情的本质。中美双方需要对自身及对方有个正确的认识与定位,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富有建设性的外交政策,这样才有利于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本文对中美关系现存的问题作了总结和分析,从而为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为我国如何应对中美关系所遇到的复杂局面提出建议。2009年5月总理在捷克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别指出,“中美共治”的论点是毫无根据的、错误的。温总理之所以要这么讲,是因为“中美共治”这样一种论点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疑虑、忧虑,特别是我们的朋友俄罗斯及重要的合作伙伴――欧洲国家,还有重要的战略基础――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论调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我们争取尽可能多的朋友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总理作了这样一个明确的表态,目的就是要尽快把这种论点遏制住,尽快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中美关系面临的变化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通过2008年发生的一切可以看出中国向外界以及外界向中国传递的信息出现了错位,从而引起相互的猜疑。西方媒体包括CNN和BBC对中国31的歪曲宣传及在伦敦和巴黎对奥运火炬传递的阻挠和攻击行为,特别是法国总统萨科齐会见达赖喇嘛,引起中国民众在各大城市抵制法国企业家乐福的行动。2009年3月《中国不高兴》的出版,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而中国政府在正确处理31,在512 地震中表现政府的高效、透明、民众团结一心迎接一切挑战的决心和信心,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传递出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并没有落井下石,这正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没有对邻居趁火打劫。中国在处理义利的关系时,总是重义轻利或者叫做见利思义。2008年美国大选少数族裔的代表奥巴马入住白宫后(尽管他的内阁成员有令中国人倍感亲切的黄色面孔――能源部长朱棣文、商务部长骆家辉),并没有让中美关系朝着更加健康、更加实际的方向发展。在2009年上半年短暂的蜜月期过后,中美关系开始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争吵。美国挥舞着大棒,尽管声音还较为柔和,但下手还是毫不留情,开始了策略性的围堵战略。仅2010年中美关系就如中的一条船,可以说是风云变化、跌宕起伏:1月29日奥巴马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对售是美国对中国的施压,同时又是美国军工利益集团的经济需要。2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还有美国对关塔那摩监狱关押的东突分子的处理中拒绝交还中国,并积极为之寻找避难之所。所有的这些都可以看清美国想利用民族问题,支持、分子分裂中国,阻止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3月15日130名美国国会议员发出联名信要求进一步向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次日,涉及该问题的两党议案递交到参议院。11月2日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开始,经济问题仍是选民最关心的问题,与华贸易及汇率问题随之也成为选举议题。说到底,中美之间存在的核心矛盾还是经济矛盾,中国没有达到美国要求―即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的要求,从而美国就制造紧张气氛,逼迫中国做出让步。对于中美经贸方面矛盾的解决,美国使用的是软硬兼施的两面手法。

二、中美关系摩擦不断的原因分析

中美关系由2009年的蜜月期进入2010年的摩擦期,其原因是由于中国实力的大幅增长,使美国的猜疑心理加重,使中国周边国家也充满疑虑。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形成联合牵制中国的趋势,中美之间到底发生什么变化?简单分析如下:

1. 中国的崛起引起美国的猜疑

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崛起影响了中美关系。中国众多的人口(13亿多占世界的20%)、巨大的GDP总量(2010年为397983亿元人民币合604837386亿美元),中国经济的年增长速度为8-10%,国际贸易于2006年居于世界第三位,以及幅员广阔,能量消耗巨大,在世界能源消费中位居第二(日均消费进口原油2400万桶)。还有中国在陆上与许多重要的国家相邻――如俄罗斯、朝鲜、缅甸、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因此中美关系对美国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他所谓的国家利益,所以在2010年美国在亚洲一切行动名为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实际上是美国在亚洲事务中想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在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里绝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在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美国借南海问题高调介入,主要是为了争取美国参与亚洲事务,强化美国的存在。同时利用事件绑架日本,把日本拴在美国在亚洲的战车上,又利用天安舰和延坪岛事件,强化美韩同盟,在黄海和东海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军演。奥巴马批准对售,在经济上一方面对中国说尽好话,让中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另一方面又加紧逼迫人民币升值,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同时又进行货币量化宽松的政策,损害中国的经济利益;在人权问题上又对中国进行挑衅行为――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等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在贸易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又在抬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2010年6月批准向中国的钢丝制品征收总计200%的关税,2010年6月美国对中国产钢管征收1572%关税,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遏制的政策源于有些人担心中国会把巨大的经济能量转化为军事力量和国际政治影响力。另外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且是世贸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还在亚洲努力建立多边和双边的关系。

2.对中国的认知的错位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姑且不讲中国为之付出的巨大的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的幸福和健康以及因此带来的腐败、收入分配不公、社会的结构性的矛盾蓄积等等。虽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国的GDP组成有许多是外资,中国充当的仅仅是世界工厂的角色,中国工人从事的是最辛苦、最危险的加工工作,中国企业的利润也只是利益链中最微薄的部分。在中国刚刚达到温饱,甚至有些地区还未达到温饱时,一些外国媒体、政策专家、记者就被数字的浮云遮住了双眼,被利益迷惑了本性,不负责任对中国进行不切实际的报道演绎,新的中国又纷纷出笼。中国的一些外交专家、政策研究人员则认为中美关系是解决其他一切关系的钥匙,所以他们眼里就只有中美关系,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损害国际关系中最重要一组双边关系即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基础是经济关系,因此中美经济关系最为重要,只要能维持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中美之间就不会发生对抗,也不会发生冲突。而在国际关系的网络里,我们对美国的经济依存度最大,在影响力方面也不占优势,与美国的贸易逆差以及所持的海量的外汇储备都没有成为我们手里的王牌,反而成为美国勒索我们的筹码。从2010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恐惧又如冷战前对苏联的恐惧和20世纪80年代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对日本的恐惧,因此对中国的战略又像80年代对日本、二战后对苏联的战略。中国甚嚣尘上,威胁的原因说中国无论从人口、面积、经济总量、军事现代化等方面块头太大,又望文生义说中国是中央的帝国,在古代中国帝国是八方来贺、四方臣服的朝贡体系,因此激起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猜疑。美国在亚洲继续巩固原有利益胜利果实,又开辟新的领地。美国媒体大量地报道中国,使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形象本来是模糊的中国,现在突然变成了侵犯美国人民利益的敌人,其原因无外乎,金融危机造成人们对于全球化的好处的疑虑,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就连中国公司对美国公司并购的意向以及成功并购的案例,使自大的美国人心里都难以接受。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讲中国90年代以来从石油的输出国转变成石油的进口国,以及从报纸上看到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的新闻,造成了他们的恐慌,因此在2005年参议员舒默和格雷汉姆提出中国自由贸易法案,对中国进入美国的到岸货物征收275%的跨境关税,并且要求参议院就中国的贸易问题召开听证会。这些事情都激起美国民众对中美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尤为关注。

三、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

中美关系在经济方面面临竞争问题、人权问题、关于中国军事现代化问题以及一直存在的等四个方面存在严重的挑战。经济方面的挑战主要体现为美国民众认为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会对本地的经济状况产生影响,而美国领导人对中美两国的贸易赤字比较焦虑,最大的分歧是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1),另外美国的纺织企业和其他的轻工业转移到国外也是引起分歧的源头,再者中美还会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纷争。中美经济关系上共同的利益大于分歧,尤其是美国需要中国廉价的商品来保证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美国的资源和工人的健康,同时需要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元来填充美国国家债务的黑洞。而中国则需要从美国的巨大消费市场来保持国家经济的增长,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同时中国需要从美国获得技术及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来实现现代化的梦想。因而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会不断加深,中美两国存在博弈的地方是在规范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和经济制度规则的制定主导地位。人权问题将长期是中美两国引起分歧的地方,也是美国在关键时刻压制中国的一张王牌,因为人权是西方所谓民主社会统治本国人民,巩固西方联盟,维护自由贸易的基础。人权对本国人民有极大的蒙蔽性,如果美国举起人权的旗帜,很容易得到选民的支持,得到西方联盟的配合,所以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斗争和博弈将是长期的。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引起美国国会许多议员的疑虑,他们要求国防部提交中国军力的年度报告,美国大量的书籍和文章涉及中国的军事,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瞄准美国的》、《中国准备控制亚洲和世界的计划》、《我们怎样与中国作战》。另外依旧是美国要挟中国的杀手锏,矛盾与紧张的原因是《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律规定了:美国有必要声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未来必须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任何企图通过非和平的方式包括抵制贸易或禁运,任何威胁到西太平洋的和平和安全,美国都会予以特别的关切,这个法案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和平解决大陆和台湾的冲突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但也非常接近。大陆和台湾的矛盾在2008年台湾大选中表现极为突出,同时也反映出双方对现状不满。不过当选后,双方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双方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但是美国还继续对售,引起大陆的不安。统一的趋势随着经济联系的密切会越来越明显,美国也轻易不会丢掉这张王牌,所以两岸的和平统一,美国的因素还是非常重要。

四、中美关系的新的走向

鉴于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成长,美国智库、政策专家等将未来中美关系定位于竞争的关系,在这种框架下,美国国内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对华策略。针对这些不同的声音,中国一定要仔细观察、沉着应对,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外策略。

1.美国针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肯定不甘心衰落的前景,要继续维持美国的优势:即维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允许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挑战美国的地位,用萨缪尔•亨廷顿的话来说就是世界需要美国,如果没有美国世界就会大乱,所以美国治下的和平还是许多美国人的幻想,所以美国要动用国家力量的所有手段来控制、分裂破坏中国的优势,最终维持美国的霸权。无论中国怎么做,中国本身的崛起就不可避免地引起美国对中国的各种疑虑,针对这种情况,中国首先要增信释疑,努力化解美国对我们的敌意,尽力创造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综合自己国家的各种权力资源,找到自己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制定适合国内外形势的对外战略。在新的国际格局形成中,发挥中国的影响力,利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面临制度改革、规则重定之际,抓住我们手中的王牌,使这些组织为中国实现全球的国家利益提供平台。

2. 针对美国对中国的合作安全战略。合作安全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世界和平是美国的最大利益”(2),倡导这一战略的人认为以国际机构作为挫败和威慑侵略是最好的方式。集体安全主义者认为世界各国在战略上是相互依赖的,他们越来越依赖国际机构,如用联合国来协调集体的行动。他们认为一个富强的融入世界的中国对于美国利益来说既利己又利他。因此不应运用国家的各种资源来遏制中国的发展,而是集中发展、扩张和加强现有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这种策略的核心是推进相互依存度,从而加速全球化的进程,运用国家各种权力资源去经营各种国际机构和国际制度,因此外交家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适合美国利益的国际协定、国际条约。美国总统和国会应该裁军对军队应该重组,从而保证美国在人权和维和方面的效率。

针对这种声音,中国很难在全球化的体系中独善其身,既然已经加入到所谓的富国俱乐部以及各种国际组织,就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地参加国际事务,不能被动地适应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中国要协调国内各方面的利益,确定国家的根本利益,尽力发挥中国的影响力,在对中国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进行正确认知的前提下,尽量参与制定或影响制定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国际协定及国际条约。尤其是要选拔对中国国情比较了解,又对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的游戏规则比较熟悉又不受国内外利益集团所支配的金融和经济学方面的人才,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真正发挥中国的优势,在凶险的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新手才不至于被吞没,才能充分利用这些国际平台,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3.针对选择性的接触策略

有选择的接触的立足点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权力制衡理论(3),权力制衡策略寻求大国权力间的平衡来保证大国之间的安全(4),权力制衡的鼓吹者认为,中国这样的国家对美国很危险,中国不可能不插手欧洲和亚洲的战争。因此大国之间的和平是美国的最大的利益,他们意识到一个富裕的中国内在的价值,但又保持与崛起的中国之间的权力平衡关系。因此对中国的政策就是在经济方面更务实,同时又不放弃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目标。所以理想的中国是在经济上富裕,但在军事和外交上绝不能有在亚洲地区、在军事和外交上挑战美国的非分之想。因此美国就要综合运用国家所有的权力资源通过与中国签订类似与前苏联签订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之类的双边协定,以及发展或巩固加强地区联盟的方式制衡中国。“从各方面看,这个策略都是一种新的遏制战略,或者说是修正的接触策略”。总之美国的策略就是在限制不利的结果的同时刺激好的结果,即变坏事为好事、变不利为有利。

针对这种策略,中国和美国既要合作又要斗争,因此中国要讲究合作艺术和斗争策略,把不利变有利,增进合作,减少冲突。但如果冲突不可避免,中国也要有信心。中国首先要做的是正确认知美国,加大培养研究美国各个方面的人才,充分利用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学者、艺术家、外交人员、政府人员实地考察,真正了解美国的政府、国会、政治制度、社会、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只有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了解美国的政治文化,才能制定正确的对美外交政策。另外中国除了抓住主要矛盾,即维护中美关系在合作的框架内竞争发展,避免对抗外,还要兼顾其他矛盾,搞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继续加强中国与其他各国的关系,争取更多的朋友,减少世界其他国家对我们的戒备和猜疑尤其是亚洲各国对我们的猜疑和恐惧,并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总之,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面对国内外的问题和挑战,中国要仔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抓住根本,对症下药,同时要抓住机遇,改善中国的形象,利用优势,变不利为有利,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抓住机遇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针对部分人制造的中国,中国不负责任论等,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文化交流项目、教育交流等手段宣传、说明中国。就中美关系而言,要多沟通,多交流,增信释疑,促进双方多合作,少对抗,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只有这样,中美关系才可能为双方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稳定提供动力,减少阻力。总的来说,中国和美国在全球问题如反恐、气候问题、经济复苏、维和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的利益,需要双方的合作,即使在亚太的稳定和发展问题上,双方也只有合作,共同维护一个和平稳定的亚太才是符合双方利益的。因此从总的趋势来看,中美关系存在着竞争,但不会对抗。双方都要从双赢的角度看待竞争,而不能从零的思维激发对抗 。

〔参考文献〕

〔1〕Roger Lowenstein,The Yuan Also Rises,Smart Money(October 2005)60 The Renminbi is the official Currency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Jean A. Garrison. Chinas Prudent Cultivation of Soft Power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Policy in East Asia.Asian Affairs: An American Review, 2005,32,p.25.

〔3〕Xiaoying Yi.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Understanding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The Journal of The East Asian Affairs.

〔4〕 Zalmay M.Khalilzad et.al.,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Santa Monica,CA:Rand,1999),p.72.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2000-2008 下一篇:弱势群体的行政程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