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房易发护理缺陷因素分析与防范

时间:2022-09-19 08:34:55

外科病房易发护理缺陷因素分析与防范

[摘要] 目的 总结外科病房工作中容易发生的护理缺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方法 对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共发生护理缺陷70例次,集中在输液卡填写、医嘱执行、基础护理、管道护理方面存在护理缺陷。 结论 为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平时工作中应加强防范,以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外科病房;护理缺陷;分析;防范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43-02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衡量一所医院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护理缺陷是在护理活动中出现的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1],是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它能引起护患纠纷,甚至会造成护理差错或者事故的发生。因此,认真分析产生护理缺陷的因素,制定一些防范措施,对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防止医疗纠纷发生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笔者对2011年6月~2011年12月外科病房出现较多的护理问题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2011年6月~2011年12年在外科病房住院的患者300例,其中,男210例,女90例,年龄17~60岁。

1.2 方法

对30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工作,并对护理工作中曾经出现的问题进行登记、归总,然后对存在较多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2 结果

共发生护理缺陷70例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2.1 输液卡执行方面的缺陷

共发生30例次,占37.5%。集中在输液卡滴数的填写及签名上,其中有15例次的输液卡上填写滴数与实际记录不符,8例次的输液卡上没有明确标明滴数,7例次护理人员签名不完整。

2.2 管道护理方面的缺陷

共发生14例次,占17.5%。主要表现在有管道意外脱落和意外拔管的情况,各种管道堵塞,如深静脉置管时发生导管堵塞,胃肠营养管道堵塞等。

2.3 医嘱执行方面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长期医嘱转抄错、停错、忘停、漏停及电脑录入方面医嘱有出入。临时医嘱执行不及时共发生10例次,占12.5%。

2.4 沟通交流技巧方面的缺陷

共发生10例次,占12.5%,主要表现在患者对护理人员说话的口气不满,护理人员解释不到位,引起护患纠纷。

2.5 基础护理方面的缺陷

共发生6例次,占7.5%,主要表现在护理不周,如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昏迷、手术、小儿、老年人使用热水袋时发生了烫伤。

3 讨论

3.1 输液注射方面的缺陷

原因:(1)工作态度问题,有部分护理人员认为签全名及仔细查对滴数后再填写浪费时间,在填写输液卡时不认真,感觉不必要写得太详细。(2)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淡漠。护士做治疗时更多考虑到解决影响患者健康问题,忽略了一些潜在的法律问题。(3)护理工作繁忙是另一个主要因素,很多时候没有正确填写是因为填写过程中有别的患者呼叫,所以导致填写与实际情况不符。

防范措施: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使护理人员了解自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在护理工作中自觉遵纪守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目前,我国的护士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导致护士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而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2-3]。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努力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状态,维护护士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上级管理部门对护理人员的分配管理要科学、合理,不断地优化护理管理程序。同时对输液卡的管理上要规范化,经常督促护理人员认真去对待输液卡的填写问题,提高护理人员对输液卡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特别繁忙来不及签名时可先打勾做标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等时间允许时再补签。输液卡收回后妥善保管,按照ISO9000质量安全管理要求,保留输液卡1个月备查[4]。

3.2 医嘱执行及基础护理方面的缺陷

原因:(1)低年资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上占的比例过多,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其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不足,但是承担着大量临床护理工作,工作中缺乏经验和计划,不能统筹安排,分不清轻、重、缓、急;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检查、准备工作等,也会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2)人情味大于工作原则,有的护理人员对医嘱不太明白,想去问清楚值班医生后再执行,但当时医生正在休息,怕影响医生休息,所以导致医嘱执行时间延误。(3)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占主要因素,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漠、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能严格遵循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导致护理缺陷发生[5]。

防范措施:(1)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低年资护士全部参加,除学习书本知识外,让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讲解临床护理知识,值班时怎样统筹安排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工作时有准备,把日常的查对工作重视起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2)开展护理安全讨论,对已发生的护理缺陷事故要加强反省和通告,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警惕,做到警钟长鸣。杜绝人情风,增强工作意识,安全意识。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3)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对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保用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体形消瘦、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相应部位垫以棉垫保护,改进术中护理,改善患者营养。对昏迷、手术、小儿、老年人使用热水袋时,应注意温度适宜,并有专人看护,防止发生烫伤。

3.3 管道护理方面的缺陷

原因:(1)看护不当,尤其在术后患者意识不清醒时易发生。(2)烦躁。多动患者自行拔掉管道,或在翻身、做检查及治疗时意外脱落。(3)深静脉置管时发生导管堵塞,主要是因为封管操作不当、封管液浓度不合理、静脉穿刺技术不当或输液种类的影响。(4)胃肠营养管道堵塞,原因与肠外营养颗粒大、患者及颅内压增高,呕吐、咳嗽、呃逆等导致血液反流而引起管道堵塞有关。

防范措施:(1)对术后的患者要加强看护,在麻醉未清醒时要有专人看护,防止管道意外脱落。(2)合理使用约束带、镇静药,防止烦躁、多动患者自行拔掉管道。(3)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应注意固定时松紧度合适,护理人员定期检查,并做好交接班。(4)熟练掌握深静脉穿刺技术,规范进行深静脉留置针的维护,详细测量并记录深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深度。(5)正确封管,封管液的量要合适,采用正压封管,防止深静脉留置针堵塞。特殊输液种类和肠外营养应加强观察,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管道。

3.3 沟通交流技巧方面的缺陷

原因:(1)沟通缺乏方法与技巧,说话时不注意语气、表情,引起护患纠纷。(2)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有些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对护理人员比较挑剔,而有些护理人员又做不到忍耐和宽容[6]。

防范措施:(1)要正确认识护理工作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培养自己的操作技能,更要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在语言沟通及服务态度上下功夫。护理语言是护患关系的有效黏合剂[7],平时科室对护理人员除业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外,另增加学习护理服务态度、语言沟通方面的知识,专门组织她们阅读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和和交流技巧的书籍,掌握语言艺术的技巧性。(2)教育护理人员要学会忍耐与宽容,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去给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遇到患者不信任的情况,保持冷静,恰当地把握、揣摩和驾驭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训练自我调节的能力,面对压力与挫折都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当护患纠纷发生时,主动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以真诚的态度去打动患者,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陈川蓉,刘素蓉. 护理质量缺陷的防范措施[J]. 现代医院管理,2007,5(6):57-59.

[2] 墨伟静,杨超. 临床护理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J]. 家庭护士,2008,6(5B):1300-1301.

[3] 李飞斐. 护理缺陷分析与防范措施[J]. 护理研究,2007,21(5C):1386-1387.

[4] 郭新薇,杨微. 输液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9):186.

[5] 陈丽江. 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护理研究,2006, 20(8A):2044.

[6] 张灿玲,徐冬梅. 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10, 16(20):101-103.

[7] 赵爱兰,陈凤莲,曾惠洁,等. 急诊科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18-419.

(收稿日期:2012-04-01 本文编辑:陈 俊)

上一篇:《舌尖上的中国》 一部纪录片引发的一场文化“... 下一篇: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