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创新

时间:2022-09-19 08:22:14

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创新

2012年9月28日“2012中外金融家高层论坛”在河北金融学院举行。论坛由河北金融学院副院长王春满教授和杨兆廷教授主持,河北金融学院院长陈尊厚教授致辞。来自国内外100多名专家学者就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创新以及区域金融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 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变革才是真正的创新

杨兆廷(河北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

(一)金融制度变革要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需要金融制度变革,但只有适合本国发展的变革才是真正的创新。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需要的制度是有差异的,任何制度变革都不能脱离本国的实际。现在谈经济金融制度往往就以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标准, 如华盛顿共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当时看到发展中国家有差距,就认为是由于制度扭曲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造成的,从而主张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对其推行制度变革。推行结果正如一些学者认为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迷失的20年。

中国属于转型中国家,并不是在理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而是充满各种扭曲。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如果是在次优环境下,即使想进行最优的制度变革,导致的结果可能比原来更差。另外,由于我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与西方不同,我们引进的制度都会产生变化和排异,都需要一个本土化过程。

我国的金融改革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发展阶段,推行能够给农户、制造业与服务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改革。金融业倾向于大企业,而大量中小企业的生产活动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这是发展中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从“华盛顿共识”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要适合农村实际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信贷配给,农村金融市场没有得到很好发育。无容置疑,在农村金融供给方面需要服务农户、小生产者的金融创新,以提高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这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一方面存在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许多有效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金融需求不足的问题,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形不成较大规模的有效金融需求,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支持。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必须从2亿多农户的小农经济现状入手,立足现有社会经济条件,通过金融制度、机构和产品创新,也包括完善金融机构的担保抵押制度和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条件,增加金融供给。同时也应从农业生产与组织方式入手,适当扩大生产单位,提高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从而扩大农村的有效金融需求并提高吸纳金融资金的能力。

二、应积极而慎重推进中国的金融国际化

王醒男(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

金融国际化的条件是否成熟应从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和国际贸易发展程度指标两个角度来考量。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包括银行资产规模、资本市场市值、从业人员数量、金融产业硬件、金融产品需求等;国际贸易发展程度指标包括制造业占全球比重和国际贸易占全球比重等。对中国的金融国际化问题应从三个层次来考虑:第一,从历史经验看,制造业大国向金融大国转型是否是一种必然;第二,中国经济与金融业的发展是否达到了最佳转型的时机;第三,如果是最佳转型时机,我们是否做好了转型的准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是随着产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种趋势,如英国和美国,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经济发展与金融国际化也不是完全同步的,甚至有的国家还会存在较大差距,如日本和韩国,它们向金融大国的转型就并不成功。这说明实现经济与金融国际化同步发展是很艰难的,甚至让人们怀疑这种趋势是否属于规律。

当前我国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资本账户受限制,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和相关制度还不健全,高端金融人才极度缺乏。这表明目前我国向金融大国转型的条件,特别是“软实力”,尚不完全具备。因此在推进中国金融国际化问题上,我们应该关注是“点”而非“面”。必须在制度设计、改革,以及良好环境营造上下工夫。切实做好金融国际化的观念意识更新和人才储备,特别是具有实际经验、可靠的高端人才的储备。应巩固自身产业优势,注重以实体产业为基点的产业扩充与提升,相应完善国际化金融业务。

三、国际银行业50年经验教训要汲取

John McGrane(爱尔兰银行家、学者)、Diarmuid Hegarty(爱尔兰都柏林格里菲斯学院校长):

爱尔兰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曾经一度成为欧盟成员国中最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被誉为“凯尔特之虎”。但经济快速发展也掩盖了过度信用等许多问题。主要有:利率过低,贷款依据的收入流和贷款期限不切实际,贷款与资产价值之比过高,保证金过低,央行以短期借款支撑长期贷款,贷款缺乏行业限制等。在大量信贷的支持下,爱尔兰居民开始在国内和海外多处购买房产,相信房地产的价格会永远上涨,这导致了危险的房地产泡沫。2006年,三分之一的购房者100%房款为贷款,二分之一的购房者90%房款为贷款,这导致了危险的房地产泡沫。1994年到2006年间,爱尔兰房地产价格上涨了300%。爱尔兰的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在2004年还不到40%,到2006年已经上升到60%。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爱尔兰房地产泡沫破裂,出现了严重的银行危机。银行危机的后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股东价值清零,银行的资本基础被清除。二是爱尔兰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被破坏,海外资金大量撤离,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大幅减少。三是银行债务危机导致爱尔兰国家金融危机,爱尔兰的国家信用评级被降低,欧洲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得不采取救助措施。四是出现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GDP2008年下降2%,2009下降8%,20l0年下降6%。

危机爆发后,爱尔兰95%的商业银行破产。政府接管了大量银行,并于2008年9月30日承诺对6家主要银行的所有存款提供100%担保。在经过苦苦挣扎后,2010年底,爱尔兰不得不寻求世界金融组织和欧盟的救助。不过金融危机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非常好的投资机会:首先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租赁收益大幅提高。2006年爱尔兰价值47万的房产,到20l2年仅值15万,租赁收益率达到l4.7%。其次,银行的投资价值凸显。以爱尔兰银行为例,其市场价值在2006年时是l80亿元,到20l2年时仅为30亿元。

爱尔兰银行业的教训主要有:第一,长达10年的超低利率导致了严重的资产泡沫。1998~2007年,利率比通常情况低1%。第二,没有贷款额度限制,尤其是没有行业贷款额度限制,导致了房地产业贷款的过度膨胀。第三,管理人员可以操纵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等财务数据,导致了表面的繁荣。

四、加强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

王重润(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院长):

河北省沿海经济带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经济强省,离不开金融业的强力支撑。京津两市金融业十分发达,天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天交所和私募股权基金的资源聚集优势,北京中关村的科技金融体系与巨大的金融资源优势,在金融领域举足轻重。着力加强与京津的金融合作,引导资金投向河北省沿海地区,对于打造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在区域金融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京津冀区域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开跨区域流通先河;北京银行和多家央企参股、控股了河北省的多家金融机构,京津金融机构相继在河北省建立分支机构;银监会五大中心(培训中心、党校、干部学校、灾备中心、金融论坛)落户廊坊,河北首个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中心(石家庄)已经正式投入运营;天交所渤海股权交易中心在沧州揭牌;截至2012年4月,河北省已有26家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201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制定并下发了《河北省金融支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的意见》,将从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支持园区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等10项措施入手,支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2012年4月,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与河北省金融办签署了区域金融合作协议,从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等九个方面着手展开合作;同月,国内首例跨区域的旅游金融创新产品——“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在廊坊首发。至此,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但是,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依然存在诸多障碍。突出表现在尚未建立起常态有效的金融合作机制,导致金融合作层次较低;金融业条块分割的现状影响了区域金融合作的力度;地方利益冲突影响了金融合作的进程。

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应紧紧围绕京津冀经济社会一体化展开。首先应建立长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增加利益共同点。不应把金融合作看作孤立的行为。其次,局部突破,逐步形成京津冀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可以在容易突破的细分市场如同城支付结算、产权交易、票据市场、征信系统等实现一体化后,再进一步发展到机构分设、股权合作和共同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等领域。

(周素彦根据记录整理)

上一篇:农业产业链投资要点解析 下一篇:浅谈培训企业财会人员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