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时间:2022-09-19 08:15:16

大埔县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摘 要: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埔县的气候对水稻的生长越来越不利。根据近30a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生长热量增多、生长期缩短,安全期生长期为3月下旬到11月上旬,冰雹小概率现象可以不用考虑,暴雨洪涝可能是每年的主要灾害影响之一,不可避免。但日照时数的增加,蒸发量增加,对供水的管理也变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应用气象;低温阴雨;气候变暖;水稻

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识码:A

本文分析大埔县影响水稻生长的气候变化特征,提出气候适应性对策,为小地方水稻生产、增产提供气象要素依据,也可供别的农作物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1 大埔县气候变暖特征

全球都在变暖,本县也不例外。从1981~2010年,平均气温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1981~1990年平均气温为20.98℃,1991~2000年平均气温为21.02℃,近10a平均气温为21.19℃,较20a前上升了0.2℃。

2 水稻生长期需要的气候条件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气温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

2.1 积温变化特点及生长期

大埔县平均积温维持在6740℃左右,属于亚热带气候,水稻可1a两熟。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从播种到成熟要求积温2400~3200℃。大埔县的积温呈现略微上升趋势,今年维持略降。近10a积温增加了230℃。由于气温上升、积温增加,水稻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发育期缩短。根据积温累积,如果3月下旬播种,早稻在6月下旬就可以收获。

2.2 冰雹、低温阴雨、寒潮对水稻的影响

据县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大埔县自1981年开始有冰雹记录,1981~2010年间仅有5次冰雹记录,分别出现在1981年、1986年、1993年、1998年、1999年。5次冰雹天气有3次出现在4月,另外2次出现在3月。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早稻播种季节,但频率低,对大埔农业的影响是很少见的。

而寒潮出现在11月至翌年3月,1958~2010年共出现34次寒潮过程,其中1月份出现14次,约占全年寒潮活动次数的45.2%,11、12月份各出现7次,各占22.3%,2月份出现4次,3月份最少,仅出现2次。大埔县最早的寒潮出现在11月11日(1982年),最晚的迟至3月4日(1977年)。因此,3月上旬以前都不利于播种,而第二季稻收获也应在11月中旬以前。

在每年2~3月,出现日平均气温≤12℃的天数连续≥3d,或日平均气温≤15℃,每日日照时数≤2h的天数连续≥7d,称为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低温阴雨主要不利早稻播种,导致烂秧、死苗,贻误农时。大埔县低温阴雨灾害频繁发生,1958~2010年间,出现了99次低温阴雨过程,共计597d,年平均11.5d,其中最长的一次过程为23d,出现在1968年2月1~23日。最迟的出现在1978年3月12日~3月24日,52a来,1973年、2001年、2009年无低温阴雨出现。因此,同寒潮的结束期接近,可将早稻的播种期定在3月下旬。结合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这样可以保证播种百分百成功。

2.3 气候变化对农田及农作物水分条件的影响

气候变暖使大气对流性增强,导致蒸发量随之上升。据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大埔站蒸发量近10a增加了100mm。分析表明,气温上升,农田蒸散能力随之加强,农田需水量增加,应增加农田灌溉用水量。如果水分不足,自然导致农作物减产。在供水不便的地区,往往采用抽水机灌溉,这必然提高成本费,使农作物的成本增加。因此,大埔县的气候变得对水稻的种植越来越恶劣。

2.4 暴雨日数变化对水稻的影响

遇上洪涝灾害,可直接冲毁农田,对水稻的生产影响很严重。统计近30a资料得出,暴雨日数呈现略微减少趋势。但暴雨多的年份也有8d左右。每年3~9月是暴雨出现的主要时段,其中3~5月比6~8月少不了几天。9月相对要少一些。其余时段不能完全排除没有暴雨发生。无论是抽穗开花,还是灌溉成熟,都是早稻形成的关键期,5月下旬~6月中旬、9月下旬分别是早稻晚稻抽穗扬花期,遇上暴雨天气会影响开花受粉,增加空秕粒,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因此,早稻的花期可能很容易受到暴雨影响,而晚稻由于9月暴雨相对较少,收成可能相对较好。

2.5 光照条件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是喜光植物。据统计,近10a日照增加了近230h。水稻从抽穗到成熟,日照的多寡直接影响到谷粒的饱满程度。同时,日照时数的增加,将缩短水稻的生长期。根据大埔县日照特点,3~5月日照时数为90~130h,7月、8月、10月日照时数为180~200h,明显增加。9月和11月日照时数为160h,明显高于3~5月。据统计, 11月中旬开始可能受寒潮阴雨天气影响,而11月以前晴好天气时,每天日照时数几乎在10h左右。光照条件充足,有利于晚稻丰收。

3 结语

据水稻的喜光,短日照特点,影响大埔县水稻种植的主要是低温阴雨天气。大埔县寒潮和低温阴雨一般要3月中旬才能结束,确保安全播种期,早稻的播种季节可定在3月下旬。由于气候变暖趋势,水稻发育期可能缩短。早稻的收获期可以定在7月中上旬。由于大埔县9月开始,暴雨呈现减少趋势,9~11月多光照、少暴雨的气候特点更利于水稻的生长。因此,晚稻的收成不逊于早稻。考虑到11月中旬以后会受寒潮影响,晚稻的收成期不利于定在11月中旬以后,因此晚稻播种期不宜拖延太迟。但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带来的诸多影响,如供水量的增加,病虫害的增加,使水稻生长环境越来越恶劣。

参考文献

[1] 秦大河.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恒宇(1983-),男,广东大浦县人,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从事短期天气预报工作。

上一篇:特殊气象条件对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 下一篇:浅析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