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19 08:13:00

刍议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只有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才能有效确保工程质量,本文就主要围绕着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房屋建筑建设迅速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愈来愈受到重视及广泛地应用。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因而,如何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合理、正确施工是混凝土施工的重点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1.1 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并符合相关规定。

(2)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注意事项:

a.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

b.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

c.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比较大,泌水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的混凝土质量。

1.2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缝受多种因素影响。为避免和消除裂缝,应降低混凝土水灰比,减少用水量,浇注时进行强力振捣,这样也可避免浇注过程中跑浆。由于施工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多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为此要采用混凝土二次振捣技术,以保证混凝土的抗渗质量,对加强混凝土密实度和提高强度有明显的效果。

二次振捣可使坍落度已经消失的混凝拌合物重新液化,消除粗骨料、钢筋周围的水膜,使这些水分与周围砂浆再次搅拌均匀,也可将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打散,使其充分水化。这样既提高强度,又防止渗水通道,减少了孔隙和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1.3 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蓄热保温、适度湿润养护是保证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内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一般可采用一层塑料薄膜两层草袋保温湿润养护。从而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较高温度,减少表面热的扩散,延长散热时间,使内外温差

1.4 超厚混凝土养护

如果混凝土基础底板厚度达2. 5米以上,混凝土内部散热较困难,单纯的保温保温养护方法,难使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因此要在混凝土内部排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冷却水加快混凝土内部的散热速度,从而缩短施工工期,并可控制内外温差,防止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1.5 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控制

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和降温的变化规律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影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控制。

(1)测温点的布置。沿浇注的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为500~800mm;平面则布边缘和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为2. 5—5m。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

(2)测温制度。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测大气温度。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25℃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温差应力和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

2.1后浇带的设置原则

分析许多实际裂缝出现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活动期。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的温差有气温、水化热温差及生产散发热温差。即:结构出现裂缝与降温和收缩有直接关系。

地下或半地下结构经常遭受的最大温差、收缩及沉降等变形作用是在施工期间发生,在这之后的温差就比较小,只剩余一部分收缩。工程实践说明,一些现浇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大多在“早期裂缝活动期”,特别是施工条件多变,回填不及时,养护较差等情况下,更易出现“早期裂缝”。结构长度是影响温度应力的因素之一,为了削减温度应力,取消收缩雏,把总温差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温差经历时间、把结构分成许多段,每段的长度尽量小一些,并与施工缝结合起来.可有效地减少温度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把这许多段浇成整体,再继续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和收缩,两部分的温差和收缩应力叠加小于混凝土设计抗拉强度,这就是利用“后浇带”办法控制裂缝并达到不设置永久伸缩缝目的。设计中当地下地上均为现浇结构时,“后浇带”应贯穿地上、地下结构,遇梁断梁,遇墙断墙,遇板断板,在设计中应注明“后浇带”尽量设在梁或墙中内力较小的位置。

2.2后浇带间距

后浇缝间距首先应考虑能有效地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其次考虑与施工缝结合。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带的间距为20-30cm。

2.3后浇带保留时间

对后浇带的施工应在40天以后进行。

2.4后浇带的宽度及构造

后浇带的宽度考虑施工方便及避免应力集中,一般设置为700- 1000mm左右,后浇带处钢筋连续不断,也可断开钢筋,后浇带可做成 企口式,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后浇带施工前都必须凿完清理干净。

3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

3.1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埋放石块要求

(1)可埋放厚度不小于150mm的石块,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2)石块应清洗干净、无裂纹具有抗冻性、且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及混凝土的强度。

(3)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不小于150mm,石块不得接触钢筋和预埋件,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实1/2左右。

(4)受拉区混凝土或当日气温低于0ºc时,不得埋放石块。

3.2大体积混凝土,当平截面过大,不能在前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凝前浇筑完成次层混凝土时,可分块进行浇筑。

(1)分块宜合理布置,各块平均面积不宜小于50m².

(2)每块高度不宜超过2米。

(3)块与块间的竖向接缝面应与基础平截面短边平行,与平截面长边垂直。

(4)上下相邻混凝土间的竖向接缝,应错开位置做成企口,并按施工缝处理。

3.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宜高于28ºC。浇筑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用改善集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料、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2)采用水化热的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强水泥。

(3)减小浇筑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4)混凝土要覆盖,避免日光暴晒;冷却集料,以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5)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

(6)设测温度装置,加强观测、做好记录。

(7)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混凝土后,应注意保温,加强养护。

4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若不能很好的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以及掌握应对此类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施工措施,那么实际生产当中就很难保证施工质量。只要通过在施工中采取相应质量控制的措施,从各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能减少相关问题的出现,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庆德.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 2010(19)

[2] 王征兵,王玉龙.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与裂缝控制技术[J].科技风. 2009(13)

上一篇:浅谈道桥桩基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方法 下一篇: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