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19 08:12:22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太原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情况的总结与分析,结合实际归纳其经验和教训,从而探索符合公共图书馆自身特点并能够长足发展的总分馆制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总分馆制 公共图书馆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249-01

1 总分馆制的特点与类型

总分馆制源于西方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总分馆制这一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由同一个建设主体资助、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其中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作为总馆,另外处于从属地位的作为分馆,分馆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

总分馆制在图书资源利用方面的突出优势受到了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随着人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不断增强,总分馆制这一形式为图书馆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馆正处于总分馆制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不均衡,并且暴露出很多问题。总分馆制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给阵地服务带来了不小的拖累。没有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理论研究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能否发展好总分馆制,如何借鉴国外图书馆的优秀经验,对于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太原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概括

太原市图书馆自开展总分馆制以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初创期、壮大期和稳步发展期三个阶段。已经建立的社区挂牌站点覆盖太原市六大城区,共建单位服务对象有机关、学校、社区文化站、部队、武警部队、民政系统共计35家。2009年太原市图书馆对所有分馆图书室进行考察,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对管理不善的流通站果断取缔,同时完成了艰难的图书追赔工作。因此到2010年我馆的分馆图书室缩减至30个,这30个图书室至今仍正常运行,并时常与分馆图书室的读者座谈交流,应以改善我们的工作,使更多的读者从中受益,这30个图书室成为名副其实的群众文化中心。

3 总分馆制建设发展的问题

太原市图书馆在总分馆制工作中固然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并获得了宝贵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领导意识薄弱

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制约,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取决于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馆外图书室的建设虽然得到了大部分街道社区及共建单位领导的支持,但仍然重视不够,使得个别分馆在人员设备条件的配备上很难达到分馆建设的需求,因此也阻碍了分馆的发展。

3.2 延伸服务不到位

由于近些年城市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居民流动性比以往大的多,加上社区领导宣传力度不都,导致人们不知道社区中建有图书室。有的居民没有看到想看的图书,只能不断往返于社区与图书馆之间,这样就增加了读者借还书的成本和时间。部队、武警部队及学校等由于其人员的特殊性官兵和学生的流动性较大,不能对其进行长期服务,同时对图书资源的完整保管和追赔工作也带来极大的困难。

3.3 管理混乱无序

除部队和学校专人专管外,社区图书室都是社区指定兼职人员管理。由于社区工作繁杂,管理员身兼数职,工作忙时根本顾不上图书室工作,难以保证居民对图书的借阅需求。加之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限,导致在图书的管理当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有的社区图书室管理混乱,乱堆乱放,有的社区图书室图书根本没有流通起来,被束之高阁如同摆设,甚至出现图书流失的现象。

3.4 总分馆制与阵地服务相矛盾

总分馆制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首先要保证好阵地服务工作的开展,两者不能冲突,因此需要视情况而定,根据新书采购数量和馆藏情况以及购书经费情况确定分馆图书室的建设规模和数量。假设建设分馆图书室数量过于庞大的话,一年当中我馆至少应该投入6000~7000册图书用于分馆图书室的周转,介于图书室读者对图书内容新颖及新书需求的渴望,仅此一项就要占用全馆20%以上的新书用于馆外流通,且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如不加控制地盲目扩大建数量,就会顾此失彼,工作必将陷入混乱。总之,我们总分馆制建设需要长期投入和维护,人力、物力、财力。

4 对总分馆制建设发展的建议

4.1 争取文化主管部门和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

总分馆制建设离不开文化主管部门和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由于文化对社会财富的创造作用不明显,以及与各职能部门沟通的缺失,导致了在整个图书馆建设上,未能争取到大力支持。公共图书馆在努力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和氛围的时候,要抓紧图书馆在社会中的效应宣传,才能真正的得到社会的认知和政府的扶持。

4.2 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点原则和管理模式

要遵循“空间、特殊、时间”三个原则,空间原则是指地处边远地方的交通不便人群;特殊原则是指那些行动不便但又渴求读书的残疾人朋友;时间原则是那些没有时间去图书馆的人群。同时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如:建点场所状况及管理人员素质能否达到所要求的标准;是否要签订建馆的协议等,从而确保图书的正常流通。

4.3 对协作单位的考察

有些协作单位之所以要求建设分馆,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检查过后,他们会抽调图书管理员去干别的工作,破坏图书流通的发展,最后导致图书室发展计划的流产。因此为了避免此种情形的发生,就需要协作单位的实际动机有准确的认识和认真的考察。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如果发现其与建馆初衷相违背的,就要及时停止合作,追回图书。

4.4 图书室人员的管理及培训

针对图书室的管理人员大多不是固定的且调动频繁,就需要我们同协作单位领导及时沟通,让其管理人员重视自己的工作,确保图书流通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4.5 要及时与协作单位沟通及跟踪了解

分馆建成后,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反而是建馆成败与否的关键时期,要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建馆中出现的问题、矛盾等,并且针对各分馆实际情况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成绩。

5 结语

我馆现阶段总分馆制建设可借鉴国外总分馆制建设的先进经验,坚持总分馆制建设,明确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发展方向,控制实体分馆数量,发展数字分馆建设,确立总分馆制建设的技术保障,以促进太原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德婧.总分馆制社区图书馆发展探索[J].图书馆学刊,2010(4):2-3.

[2] 杨鸿敏.关于公共图书馆馆外流通点建设的探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9):108-109.

[3] 刘兰,黄国彬.国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典型案例分析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0(8):2-3.

[4] 谭舒.基层社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的模式[J].图书馆学刊2009(9):4-5.

上一篇: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中职焊接专业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