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学前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政策

时间:2022-09-19 08:06:27

新西兰学前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政策

新西兰学前教育的对象是从出生到小学入学之前的儿童。儿童从一出生就被视为学习者,这是新西兰教育的第一层次。新西兰学前教育服务机构超过4000所,包括幼儿园和各类托儿所。

新西兰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有各种不同的管理结构、教学理念和附属机构,其办学形式可以是全日式、半日式或周期式。一些学前教育中心由注册教师任教,另一些由父母、家人或是护理者担任教育任务,也有一些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是以家庭为基础,在私人家中提供学前教育和照料服务,他们从注册教师的访问和建议中得到指导和帮助。所有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必须达到该类型机构的注册许可标准,并遵守新西兰《2008年学前教育服务机构管理条例》的法规要求,该文件最新版本于2013年7月1日。

新西兰学前教育虽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但是也有许多以非英语作为教学媒介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提供“着眼于具体语言和文化”的项目,例如“利用毛利语和基于毛利文化的教学”和“利用萨摩亚语和基于萨摩亚文化的教学”。有些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提供基于某种教育哲学理念的项目,如蒙台梭利教育中心和鲁道夫施泰纳教育中心等。

新西兰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在过去十年间,学前教育的入学率稳定增长。3岁至5岁的儿童通常每周参加20至22小时的学前教育。对于每个3至5岁的儿童,不论其家长的收入高低、属于何种种族和工作身份,政府都全额资助每周20小时以内的学前教育经费。

一、新西兰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近期与远期规划

2000年,新西兰政府制定了“学前教育战略规划”,为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描绘了共同远景,并提出了“改善行动十年计划”,每十年为一个周期,根据实施成效做出相应调整。战略规划的核心是3个目标,每个目标都包含具体的实施策略。

1.提高学前教育的入学率

具体策略:关注入学率低的社区,尤其是毛利人、太平洋岛民聚集的社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社区和农村地区;依据每个社区的具体需求实施规划;在提高优质学前教育入学率的过程中,重视政府的作用;支持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发展,满足学生、家长、家庭和社区的需求。

2.改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的质量

具体策略:有效地实施课程;确保教师素质,控制师生比和班级规模,有利于高质量教学;为教师、家长、社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保障;保证优质教学,并不断反思。

3.促进合作关系的建立

具体策略:通过加强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家长、中小学校、健康和社会服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0至8岁儿童的教育成就。

同时,该规划对建立满足毛利儿童和太平洋岛国儿童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也提出了具体策略。

为迎接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保持新西兰社会的活力和动力,新西兰教育评估办公室(Education Review Office)于2014年6月了《2014―2017战略目标》,旨在落实政府的教育优先发展规划,优化评审过程,提升教育领域能力,继续保障小学和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能。该目标将小学和学前教育体系的重心转变为以儿童和父母、家庭为重心,同时强调政府改善公共服务的能力,明确提出将使98%的2016年新入学的儿童都接受过学前教育。该目标的具体规划包括:促进小学和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包括毛利学校和毛利幼儿园)的发展;评估重点继续关注教育服务机构如何采取具体措施提高未很好地享受教育体系服务的儿童的成绩;加强家庭、父母、社区对儿童教育的参与;将评估重点扩展到个体的教育服务机构以外;支持基督城学校的重建。

二、新西兰学前教育服务机构质量监管情况

新西兰的教育质量保障体制十分严格,由一系列政府的关键部门实施评估,保证教育的各层次都有持续、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效果。教育评估办公室是专门进行中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的部门。

2004年,新西兰政府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层次管理架构”,规定学前教育的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是1989年教育法案;第二是2008年学前教育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和2008年托儿所管理规定;第三是学前教育中心、基于家庭和基于医院的学前教育服务、幼儿游戏组的办学标准。

“质量行动”(Quality in Action)是新西兰政府坚持实施的计划,涉及新西兰所有学前教育服务机构,目的在于使其达到国家统一的学前教育目标要求。该计划最主要的任务是督促学前教育领域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更好地实施1996年修订的《目标与行为满意度计划》(Statement of Desirable Objectives and Practices)。新西兰政府认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将为儿童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提出了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教育和照料服务的预期标准,要求每一个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必须将该标准列入自己的章程中,必须达到计划中详细规定的质量标准,并赋予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权力,使其结合自身具体的需求和情况,形成有效的自我管理体系。

教育评估办公室对全国范围的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服务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和公开报告,辅助政府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政策。该部门具备立法授权和运作独立性,能够对教育服务机构的质量监管、改进措施以及其他教育服务机构的干预措施做出权威判断,就现行政策和未来政策的发展向政府提供自由的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一般来说,新西兰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每三年被评估一次。对于在历次评估中结果都很稳定,并且能够通过自我评估改善教学质量的学校和机构,可能每四至五年评估一次;而对于教学效果和服务质量亟待提高或存在教育安全隐患的学校和机构,评估次数更加频繁,每一至两年评估一次;对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学校和机构,政府可以解散现有的管理团队,指定专人接管。私立学前教育服务机构的评估和公立的略有不同。评估涉及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各个方面,所有的评估结果都向社会公开。

教育评估办公室的评估工作是信任性评估,按照一系列的标准和步骤评估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整个流程公开透明。教育评估办公室首先发给学校评估材料,由学校进行自我评估,填写准确和最新的信息,并让员工和家长知情,同时教育评估办公室与学校管理层商定评估流程和内容;然后评估小组进驻学校实地走访,收集信息,与管理层、员工和学生面谈,观察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学校的自评材料,还与周围社区有关人员交谈;之后,教育评估办公室把初步评估情况(待确认稿)在20天以内呈交学校管理层,学校管理层则在15天之内进行反馈;最后,教育评估办公室于两周后公开最终报告。评估工作建立在教育服务机构自我评估基础之上,考虑到不同教育服务机构的不同发展阶段、背景、环境和文化等影响因素,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前教育服务机构的教学质量和自我改进能力,从而提升整体教育体系的运作水平。

三、新西兰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和成本分担

新西兰政府资助学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五类:学前教育拨款补贴(ECEFunding Subsidy)、每周2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20 Hours ECE)、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经费(Equity Funding)、偏远地区学前教育每年补充经费(Annual Top-up for Isolated Services)和临时注册教师资助津贴(Support Grant for Provisionally Registered Teachers)。

学前教育拨款补贴是政府对完成注册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Licenced ECE Services)的主要资助形式,支付儿童在该类学前教育服务机构中每小时花费的部分费用,以抵消机构运营开销。通过该拨款,每名儿童每天最多可获得6小时资助,每周最多可获得30小时的资助。

2007年开始施行的每周2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是专门针对所有接受学前教育的3岁至5岁儿童,免除每位儿童每天最多6小时,每周最多20小时的学前教育费用。每个孩子不论家庭经济情况或国籍,都可以享受这种国家补贴,这使得更多的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拨款补贴相比,该措施的单位资助金额更高。另外,对于每周剩余小时的学前教育费用,教育服务机构还可以替儿童申请“每周额外1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Plus 10 ECE)”。

“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经费”是针对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社区、偏远地区和有特殊需要的非英语社区,为其提供额外的学前教育经费资源,以提高这些地区的学前儿童入学率。“偏远地区学前教育每年补充经费”针对的是地处偏远地区办学规模较小的已注册学前教育服务机构,且与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经费相互独立。经注册的私立或社区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偏远指数达到1.65以上,且每年从学前教育拨款补贴、每周2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和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经费中获得的资助不足2万新西兰元,即可获得该经费。

临时注册教师资助津贴依照注册教师的需求对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提供额外资助。自2011年7月起,注册教师率在80%以下的受资助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可以申请该津贴。

根据新西兰政府2013年2月的数据,2002至2012年期间,学前教育财政支出大幅提高,从2002年的5.38亿新西兰元增长到2012年的15.62亿新西兰元;2012年学前教育财政支出占整个教育财政支出的比例和2002年相比翻了一番,达到13.4%;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增长了135%,从2002年的0.33%增长到2012年的0.76%;全日制学前教育生均财政支出也有大幅提高,从2002年的5700新西兰元提高到2011年的9800新西兰元;2009年,约83%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支出都来自政府。

四、新西兰政府保障弱势群体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政策、措施和成效

新西兰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种族群并存的移民国家,为了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语言能力儿童的需要,对弱势群体儿童进行帮助和支持,尤其是与其他民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的毛利人和太平洋岛民,新西兰政府在教育政策(如上述的“学前教育战略规划”和《2014―2017战略目标》)和政府拨款(如上述的“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经费”和“偏远地区学前教育每年补充经费”)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保障。2013年6月统计数据显示,毛利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比去年增长6.2%,太平洋岛国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比去年增长6.3%,亚洲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比去年增长12%。并且2013年学前教育入学增长的儿童几乎全部是毛利人、太平洋岛民和亚洲人(共占98%)。

新西兰有专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框架。相关文件显示,新西兰学前教育课程鼓励儿童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并对其他文化理解和尊重,要求认可并反映出毛利人作为新西兰原住民的特殊地位。该课程框架明确了两种独特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即开设毛利语浸入课程(Māori immersion curriculum)和设立太平洋岛国幼教中心(Tagata Pasefika)。前者通过使用毛利语教学保护毛利语言、习俗、教学法,传授毛利知识、技能、信仰;后者支持太平洋岛国移民设立幼教中心,通过学前教育保留自身的文化、语言和传统。

新西兰政府在“质量行动”计划中明确表示,学前教育的质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以保障,学前教育对新西兰所有人都是包容开放的,不论何种种族。该计划要求每一个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整个学前教育领域以及整个社会认可并珍重多样性的存在。新西兰政府还专门开设了一些异国语言幼教机构,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政府会指派专业人士在幼儿园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近年来,新西兰函授学校作为崭新的教学机构在新西兰幼儿家长中兴起。新西兰对不同文化背景、语言能力、贫困、残障等幼儿群体的特殊教育方式、专业人士的介入等,体现了他们的全纳教育思想。

五、新西兰学前教育师资情况

近几年,新西兰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学历并进行注册的学前教育教职员工的比例持续上升。根据2014年3月的数据,2013年新西兰学前教育的教师总人数为2.22万,比2012年增长3.4%;2013年所有学前教育教师中,76%为拥有学前教育专业学历并已注册的教师,而2012年为74%;2013年学前教育服务机构的平均师生比为1:6,与2012年持平;与2012年相比,2013年新西兰学前教育中毛利教师和太平洋岛国教师的数量分别增加了6.2%和4.3%,他们当中的注册教师所占比重分别提高到68%和71%;2013年新西兰学前教育中男教师为486人,比2012年增长了11%;2013年在职学习的学前教育教职员工为1995人,少于2012年的2424人;2013年学前教育教师流动率为19.4%,比2012年降低0.2%,和整体教育领域以及培训领域的教师流动率相似,但比国家平均劳动力流动率高;2013年,7%的学前教育教职员工离开这一领域。

另外,新西兰政府还设立了一些奖学金项目用于培养师资力量,学前教育领域的教职员工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向新西兰教学联盟(TeachNZ)申请。奖学金内容主要包括:资助教师和校长脱产学习,提高毛利语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资助学习成绩优异的毛利学生和太平洋岛学生;资助具有在毛利人和太平洋岛民社区工作经验的人学习进修;资助教职员工到国外进修交流,扩展国际视野,增长国际教学经验,培养成功的教师和学校领导者。

上一篇:QQ群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纠错”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