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水芳:勤奋、悟性加一点点聪明

时间:2022-09-19 06:01:20

“优秀的外科医生、学科带头人和科主任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你是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你才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才能让你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做好学术带头人和科主任。”

肖水芳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1984年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留在北大医院工作,1989年,东渡日本,在日本医科大学求师于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奥田稔教授,从事变应性鼻炎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1995年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肖水芳进入代表日本最高水平的日本国立癌中心中央医院头颈外科,接受为期1年的头颈肿瘤临床研修,随后,在日本癌研究会附属医院头颈外科进行为期3月的颅底外科和组织修复技术的学习。1996年归国。

当他学成归国回到母校后,便投入了半生精力从事的事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医者:勇于创新 造福患者

肖水芳的海外留学经历使他看到了国内外在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差距,他找到了最初工作的切入点。开展“不可能”的手术、修复难愈的创伤,造福患者,成了肖水芳一生的事业追求。

上世纪九十年代,功能性鼻窦内镜技术已在欧美兴起和推广了十年,可在中国,却刚刚起步,北大医院尚是空白,在时任主任李志光教授支持下,肖水芳在北大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短短数月至不到一年的时间,该技术就逐步得到推广,其延伸技术,如鼻内镜下鼻腔肿瘤切除术、前颅底肿瘤、垂体瘤手术、鼻腔泪囊手术、眶减压术和眶内异物取出术等鼻眼相关微创技术也逐一开展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头颈肿瘤的激光微创技术已在国外开展,但在国内,以CO2激光技术为代表的喉癌、下咽癌微创手术几近空白,医院虽已购置CO2激光器但尚未开展工作。肖水芳瞄准了这一时机,迅速开展激光微创外科工作,率先在国内全国会议上报告CO2激光治疗声门上型喉癌的方法和疗效,并先后治愈了数百例头颈肿瘤的病患,其中既有年仅14岁的喉癌少女,也有90岁高龄的高危肿瘤患者,在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高治愈率、高生存率、低复发率、低并发症的良好疗效。该技术的引进和开展,使病人的住院时间缩短,费用显著减低,还避免了气管切开的痛苦。在积累了丰富的CO2激光治疗头颈肿瘤的基础上,肖水芳又对半导体激光和YAG激光在头颈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和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其各自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和预防方法首次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发表,获得国内同行的好评,为全国各级地方医院在头颈肿瘤治疗中应用半导体激光和YAG激光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指导。

头颈部位肿瘤患者面临的不仅仅是肿瘤的病痛和手术带来的打击,更有失去言语、呼吸和吞咽功能的可能。很多来到北大医院求治的头颈肿瘤患者多数已到晚期,为他们修复肿瘤切除后的巨大创面,保留、重建言语、呼吸和吞咽功能成了肖水芳的心愿。为此,“走出去,引进来”,肖水芳带领他的团队在北大医院开展游离组织修复技术,包括游离皮瓣、游离空肠和颈动脉重建修复技术等。头颈肿瘤患者的术后缺损一一被修复,也标志着北大医院头颈肿瘤的外科治疗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跻身国内一流头颈外科行列。

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由于其低温消融、汽化、切割同时止血凝固的特点,是咽喉科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外科治疗和肿瘤外科领域,可以显著减低患者的术后痛苦,降低手术风险和提高疗效。该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末发源于美国,本世纪初引入中国。起始由于业界对该技术缺乏深入了解,一度拒绝或排斥该技术的应用。

肖水芳在参加国际会议时,通过与美国同行专家交流,对该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回国后就开展了一系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明确该新技术的疗效和优势,研究结果很快发表在国内本专业多部一流学术期刊上,对该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引领作用。

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的良好疗效引起了肖水芳的重视,后来,肖水芳以学会常委、学会咽喉学组组长的身份,在全国和地方学会上大力宣讲和推广该技术,并不断开发该技术在其它相关领域的应用范围,诸如各类型慢性鼻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各种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等咽喉疾病的微创治疗等。值得一提的是,开展该技术以来,我国应用该项技术在良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水平已经跻身国际一流。

经过近10年的推广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已在全国超过1000家的二、三甲医院中推广应用,成为拥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技术,并使已沿用上百年的传统扁桃体剥离和腺样体刮除的外科技术成为历史。肖水芳多年致力于该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因此被同行们戏称为该技术在国内的代言人,对此,他感到很欣慰,认为这是同行们和业界对其多年努力的认可和褒奖,亦是对他的鞭策。

肖水芳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科治疗领域引入欧洲技术,在北大医院一改常规的乳突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式,开展了各种类型鼓室成形术和人工听骨置入技术,在根治病变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持和提高了病人的听力。

在身体力行开发、应用、研究、推广新技术、新疗法的过程中,肖水芳身体力行着,克服了许多困难。他深知,只靠一己之力尚不足以快速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因而大力扶持有进取心、有能力的年轻医师和中青年专家开展新技术。人工电子耳蜗技术是近10余年来开展的、针对先天和后天获得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和患者重获听力、回归社会的听力解决方案,早年只在有限的数家大医院开展,北大医院在该技术的开展应用上落后于同行。肖水芳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前景后,大力支持以刘玉和教授为代表的年轻专家们在北大医院迅速开展这一技术,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填补了北大医院在该领域的又一个空白。

肖水芳及其率领的团队10余年来的开创性工作得到了科室同事、各地同行的支持和广大患者的认同,学科整体实力和在全国同行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全国各地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满意而归。对此,肖水芳由衷的感慨:“病人是新技术治疗方法的最终和最大受益者,而医者收获的则是巨大的成就感”。

学者:示范引流 身兼多职

在繁重的医疗工作之余,肖水芳还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和学界专家,目前,他已主编、主译和参编专业著作十余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近30人;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年,肖水芳为主要负责人的全国性前瞻性OSAHS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项目已正式启动,该项目共有36家大学附属医院参与。2012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全国高等医药卫生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具体实施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肖水芳被聘为主编。

肖水芳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得到了学界同仁的认可:他是国内本专业内主要的五种学术期刊的常务编委和编委;2000年至今,任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05年,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咽喉学组组长,2009年起,任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他还兼任了北京市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计生委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专家等社会职务。

科室管理者:内引外联 和谐向上

肖水芳认为,科主任最主要的工作不仅仅是做了多少台手术,看了多少病人,因为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科主任应该想办法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发挥。为此,他在科室绩效管理上下了不少功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次位居全院绩效考核的榜首,不仅使科室创造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为医院树立了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的榜样。

肖水芳还将目光投向了提高科室的学术地位,扩大科室影响。他的方针是:内引外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为科室所用。通过多方努力,他带领全体同仁争取到财政部和教育部一笔宝贵的学科建设基金,购置了电子鼻咽喉镜、高性能显微镜、高能CO2智能激光系统和一体化手术室系统等。资金投入和项目开展彻底改变了科里设备落后的现状,使科里的教学和医疗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迅速位居全国一流水平行列。

为了学科的发展,肖水芳还着力于建设人员梯队和培养学术骨干,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认为这是使科室能源源不断发展的关键。他有计划、分批次地选派多名高年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去医科院整形医院和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学习,学成后回科开展了相关工作,填补了科室和北大医院的多项空白。

医者、学者、科室管理者,肖水芳谈起这些时,更看重医者的身份,他说:“优秀的外科医生、学科带头人和科主任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你是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你才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才能让你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做好学术带头人和科主任。”而谈起从医近30年的经历和感触,如何能成为一个优秀合格的医生时,他脱口而出的是:“医德和医术乃医者的立足之本,而勤奋、悟性加上那么一点点聪明则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必备要素。

肖水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咽喉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和《中华耳科学杂志》等杂志的编委。目前主要从事咽喉疾病和头颈肿瘤临床治疗和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工作等。

上一篇:服速效救心丸:坐姿含“更给力” 下一篇:筷子消毒机:用得放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