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在数学课上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9-19 05:57:39

阅读教学在数学课上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数学阅读理解题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障碍。.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做题的思路,更影响了考试效果。 因此,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

首先,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例如,“对数”概念教学,先让学生回答:100?=100, 100? =1000000 (学生一片沉默),此时,教师不失时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阅读. 又如“乘方运算法则”教学时,先让学生练习,选择:a2a3=( ),a5还是a6? (a2)3=( ),a5还是a6?

其次,要探究有效的阅读方法 。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 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例如:在讲立体图形时,我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尽量使得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在阅读中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等等。数学阅读要求一种主动阅读,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思维的目的不是去印证而是去发现。

再次,要学会归纳小结,阅读完一章一节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 形成知识网络,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 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精心组织问题,选择阅读指导方法外,还有几个问题需特别注意: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 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时间太短,也就会流于形式。

(2)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3)要鼓励学生主动地阅读,课内读,更要课外读,不仅读课本,还要学会选择参考读物。

(4)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安排阅读。 (5)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通过实践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 下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