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赛尔的第四束阳光

时间:2022-09-19 05:25:29

莉赛尔的第四束阳光

这是一个善良的故事,善良至极,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你们知道,看到心里面的东西总想拿出来与人分享,就好像尝到美食,听到趣事那般。这本书是我这几个月来看的所有书中的一本,我花了两三天看完了它。可是照在我内心的阳光远不止我花在它身上的时间那么多,我敢肯定,在给你们介绍它的时候,它的阳光又出来了。

很多时候,快乐和痛苦是并存的,就如悲伤有的时候,也难免能反衬出一丝丝的温暖来。《偷书贼》说的正是这样一个在悲伤里存活的幸福故事,它像一盏烛火,光芒和温度都很微弱,可是它想散发的光芒和释放的温度却坚定不移。这抹光亮来自这本书的女主角――小姑娘莉赛尔,她的善良同样通过这个故事,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希特勒时代的德国,开头便是莉赛尔的弟弟死在了火车上,妈妈把莉赛尔托给慕尼黑远郊一户人家寄养照顾,因为这个可怜的女人连自己也照顾不了。而莉赛尔弟弟的死,也为她带来了她人生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真是一本无关文学的书,却是小姑娘文字的启蒙。

这本书像是一根引线,开始牵着莉赛尔的手展开另外一种生活,这可以说是第一束阳光。喜欢骂脏话可是心地善良的养母,以及会拉手风琴爱帮助犹太人的粉刷匠养父,他们像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却给了莉赛尔正面的启蒙教育。养父在地下室教会这个善良的姑娘识字,使莉赛尔开始懂得自己需要的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或者说填饱肚子也不那么重要,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书,是阅读,哪怕一小张报纸也好的阅读,那样的感觉很容易上瘾,莉赛尔开始变得欲罢不能。她需要书,更多的书。

当然,这个渴望一直存在于莉赛尔的心里,连她最亲密的玩伴鲁迪也不知道。鲁迪是第二束阳光。这个喜爱奔跑的小伙子,为了模仿自己的偶像不惜把全身涂黑,然后在操场上想象自己跑了第一名,冲破了脑海中以为在前方的红色丝带,向全场欢呼。就是这么一个纯真的小伙子,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莉赛尔亲自己一下,可惜的是,他一直到死都没有得到莉赛尔的一个吻,有很多次,真的是很多次,只差那么一点点,可就是没有成功。不过,我们读者感到庆幸的是,在鲁迪死后,莉赛尔吻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吻,可惜鲁迪不知道。

前面我们提到爱帮助犹太人的养父。是的,这里还有一个犹太人的故事。他是第三束阳光。犹太人马克斯和养父有一段渊源,所以暂时在莉赛尔家的地下室避难。在某种程度上,莉赛尔和马克斯的内心有很多相像之处,他们都是“避难者”,都会在噩梦中醒来,这些相似使莉赛尔和马克斯在最初的不敢靠近背后,深藏着一些不易觉察的友好感觉。他们一直在摸索,可以接近对方的路径。一次,当长住地下室的马克斯终于受不住寒冷生病在床的时候,小姑娘莉赛尔想尽办法让他醒来。读一段故事,拾回一根羽毛,哪怕是不起眼的小物件,莉赛尔都想带到马克斯的身边,希望他醒来的时候能够看到。而当养母有天跑到学校悄悄告诉莉赛尔马克斯醒来的消息,连旁观的我都忍不住欢呼起来,这是他们互相依赖的开端。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责怪我透露了太多的情节,“三束阳光”的总结可能让这本书显得过于单薄,我想说,一点没有。

就人称来看,看起来是用第三人称来写,其实却是一个隐藏的第一人称――死神。死神也可以说是个“剧透爱好者”,你可以在这本书的任意一个死神独白的片段里看到他说接下来发生的事,这种手法看似不好,其实有一个我个人认为的优点――就是让你恋上眼前的温暖。比如,死神说,鲁迪会在某个时刻死去,但不是此刻。作为读者的我事先知道,莉赛尔青梅竹马的小伙子会在一次空袭中死去,而他死后才能得到莉赛尔的吻,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啊,怀着对小伙伴的不舍,你会格外小心地体会他们相处的每一个细节,欢笑或者打闹。

在一个战乱的年代,空袭随时可能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作为贫民窟的百姓,即便没有死神预知死亡的能力,也能知道,活着是最大的幸福,最好身边还有家人和朋友。

战时的生活有很多不幸:战友为了救自己在战火中死去,失去了当兵的儿子的母亲,被迫离家寄住在冰冷潮湿的地下室的犹太人,死了孩子的镇长夫人,以及最终被毁灭的汉密尔街……把不幸单独举例,也有一本书那么厚,那是无穷无尽的悲伤,甚至说,悲伤得有些无聊。而《偷书贼》的是这些我们都明白的悲伤堆积起来的,只不过,它将“三束阳光”穿插其中,这并不能增加书的厚度,却填满了整个故事。

正如我们听过的那个故事。父亲给三个儿子一点点钱,让他们买可以填满一间屋子的东西,其中两个儿子都真的买了“东西”,只有小儿子买了蜡烛。蜡烛点燃后,光亮照满了整个房间。这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

它可以很大,而你却并不知道它能有多大。而它每次都恰好能填满你的心,无论你的心有多么空旷。

温暖正是如此。

我们也常常因为这一点微弱的力量而活着。不论生活如何不堪,不喜欢的人和事多么冗长复杂,只要想到还有令自己感到欢愉的事情在,就足够了。像是海中的灯塔,星星点点的灯火,都能说出如此的心里话:算了,再走一段吧,痛苦快要结束了。

小姑娘莉赛尔在悲伤痛苦慌乱等一切不安情绪出现的时候,便读书。她知道,只有文字能使她定下心来,使她觉得还有比生存更开心的事情存在。而结尾,整个汉密尔街惨遭空袭的时候,莉赛尔因为在地下室读书而逃过了劫难。这个细节,我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有意的安排,也可能是我的主观臆断――唯有文字能使你安全地存活。

或者,这是莉赛尔的第四束阳光。这是好友鲁迪不明白的,这是莉赛尔和马克斯的沟通桥梁,这是养父最初在小姑娘的世界里点燃的第一盏烛火。在大家都为食物苦恼的时候,莉赛尔却在想怎么偷取下一本书;在大家因为吃到东西而感到满足欢喜的时候,莉赛尔大口大口地吞食文字这种养料。

养父养母,鲁迪,马克斯,他们把自己仅有的片刻温暖都给了莉赛尔,而真正属于莉赛尔自己的温暖,又是那一行行由陌生到熟悉的文字。这些文字堆积成语言,转而变成了莉赛尔带给他们的温暖。

总之,这是一个“三束阳光”和“第四束阳光”的故事。

也是一个关于微小以及强大的故事。

发稿/田俊

上一篇:恋上半个月亮 下一篇:救救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