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音乐在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9 05:20:34

中国电影音乐在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叙事的手段之一,与独立的音乐作品在发生原因、内涵意义的确定等方面有着种种不同。一方面它的产生依附于电影情节,另一方面电影音乐又可看作独立的音乐作品。在专业音乐教学中,在电影音乐的鉴赏分析课程中,辅以相应的电影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风格的展现以及乐句构成与情感表达之间的特定关系。

[关键词] 电影音乐;音乐教学;情感表达

一、电影音乐的特点

和语言文字相比,音乐具有更强的情感表现能力。《诗大序》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①强化的情感表达能力来自于音乐自身固有的隐喻性和个体性,它不同于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音乐的能指和所指都处于游离状态。其内涵来自于听众的内心体认,随受众个体间的差异发生变化。电影音乐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它与其他电影语言以及电影画面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从电影的发生和发展历史上来看,音乐从电影诞生初始就是电影意义传达的重要手段之一。诞生之初的电影被称为“默片”,即无声电影,无论是“默”,还是“无声”,都是指电影本身不发出声音,也就是不出现人物对白声音的电影。在放映电影的时候通常需要辅以现场音乐的演奏。1895年12月28日,电影之父卢米埃尔的电影在法国巴黎进行首映时,特意请了钢琴师配合影片画面进行演奏。于是电影从一开始就和音乐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人们认为音乐是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对观看气氛以及观众情绪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从1910年起,大型的管弦乐队已经成为电影播放中不可或缺的“现场演员”了,但随着电影的普及,数量有限的乐队已经不能满足频繁的播放需要,于是电影技术人员开始尝试把现场演奏的音乐以唱片或胶片等其他方式记录下来,变成电影本身的一部分,默片音乐即由此诞生。演奏形式的固定使得音乐本身也发生了变化,最初默片的乐谱多为即兴创作而成,后来逐渐发展为由专门的作曲人根据电影中人物的动作、情节节奏进行有针对性的谱曲。例如1915年,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的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所有的背景音乐都是由J•C•比尔创作而成的。由此,随着电影制作分工的日渐细致化和专业化,使得音乐在电影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作用更加明确。电影音乐由电影的外部辅助因素逐渐成为内部表达手段,成为衡量一部电影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从电影本身的组成上来看,电影音乐依附于电影的单元情节构成,但其自身又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乐作品。电影音乐作为电影声音的一部分与电影画面或人物对白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声音空间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空间因素;声音成为一个勾勒银幕空间形象,并拓展其画外延续的空间世界的重要因素。同时,声音又可能是电影语言中非现实主义乃至反现实主义的元素。因为电影的对白无疑可以被直接用作某种说教工具或意义的传声筒。”②就电影音乐对电影内在意义传达而言,“音乐,尤其是其中的所谓主题音乐、情绪音乐及插曲,事实上可能成为电影中最具有诱导性乃至暴力性的因素,它可能遮蔽到电影画面丰富的多义性,而赋予其单一的倾向与意义。”③

二、电影音乐与民族音乐风格表现

有些人将民族音乐等同于用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这样的看法无论是在理解上还是在表述上,都具有明显的表面化和片面化倾向。音乐风格自然与音质、音色相关,由某一民族所特有的乐器演奏出的音乐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一民族的特殊气息。但我们是否能够就此断言音乐的民族性完全来自于特定地域的民族乐器?对于音乐专业的初学者而言,该如何把握民族音乐的特有风格?

通过对电影音乐的分析,辅之以相应的电影情节、画面,音乐专业的初学者可以比较形象、具体地把握音乐的民族性特征。我国著名动画电影《哪吒闹海》的音乐大量使用了传统戏曲的音乐元素,尤其是哪吒与龙王打斗的一场,全部用京剧中的“锣鼓经”作为背景音乐。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器的声音互相交织,而又凭借音色上的差异让观众将它们各自区别开来,这正是在模仿舞台上两军交战时的刀光剑影、你来我往。《哪吒闹海》中的打斗部分配以这样的音乐,就显出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当我们究其根源时就会发现,表面上民族性来自于京剧这一世界闻名的中国国粹,实际上,大量节奏鲜明的打击乐器组成的紧凑音响才是中国传统音乐――当然也包括京剧――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深植于中国人对事物具体、直接的感知方式之中。这种感知方式被列维•布留尔称为“原始思维”(接触律、相似律),即由于A和B在某方面相似或发生直接、间接接触,从而让人们觉得A与B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趋同的情况。简单来说这无非是一系列曲折的模仿和象征引发的主观感受而已。例如,用紧凑的锣鼓点模仿战争中武器碰撞的声音,人物出场时大锣的敲击伴奏则是以沉厚、凝重的锣鼓音响来象征出场人物沉稳和镇定的气度。

在讲解音乐的民族性时,可在实际教学中辅以类似电影音乐的赏析。电影本身所具有的情节、内容以及人物的台词、动作都对理解特定段落的音乐内涵有很大程度上的提示作用。当学生观看《哪吒闹海》中打斗的片段时,错落有致的锣鼓节奏,辅之以人物节律性的打斗动作,会更直观、更形象地让学生将锣鼓规律性的敲击节奏与中国的民族特性联系起来。从而避免了初学者抓住京剧或民族乐器这样的表层现象不放,对音乐的民族性这一概念产生误读。

三、电影音乐与情感激发

近年来,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各种文化的音乐在不同程度上与其语言结构相关,他们的音乐也有着不同的句法结构”④,结构迥异的音乐语言完全可以引发相悖的情感冲动。如何让学生建立并把握乐句结构与所引感之间的特定互动模式,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所带有的民族性和地域特征,则是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个问题,有的教师选择讲解大量的东西方经典乐曲,有的则站在理论的高度上进行大规模的理论阐释,但其效果似乎差强人意。而在课堂上引入恰当电影音乐范例,借助电影的特定情节,学生则能够更轻松地把握住乐句结构与听众情感间的互动模式。并且教学实践表明,喜剧电影中配乐的戏仿(parody)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1987年上映的喜剧电影《少爷的磨难》⑤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中一段音乐居然是用民族乐器演奏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这样的中西结合难免会让人感觉摸不到头脑,但细品之下却发现其中另有深意。这部电影根据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一个中国绅士的磨难》改编而成,影片中东西方文化在此交织错杂:保险公司、两名外国保镖、典型的纨绔子弟、中国功夫以及道具、布景中的东西方元素。这些异质文化的代表混杂在一起,一方面在对立、冲撞中表现电影的喜剧色彩,另一方面则揭示出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人如何通过假象认识真实。因而电影的音乐也顺承了这一理念,将西洋古典交响乐装入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外壳之中,这样的错位让我们感到既亲切又陌生,既滑稽可笑又感慨万千。而当我们将这部电影音乐当做独立的音乐作品来看时,就会发现配乐和乐器的变化居然导致了听众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原本充满张力的乐曲让人感到压迫、庄严、肃穆,甚至还有一些恐惧,而重新配乐后的乐曲则让人觉得轻松、滑稽,似乎乐曲自身都因这样强烈的反差而感到不自在。

另一个更为典型的例子来自于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电影《大腕》。片中为了在泰勒的葬礼上给“哈娃娃”矿泉水打广告,同时还须满足赞助商“欢快”的配乐要求,主人公尤优让民乐团将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以两倍的速度演奏时,我们感觉到的不再是悲壮、哀伤、肃穆,而是富有跳跃性、轻松欢快的乐曲。如此的反差一方面源于乐曲结构中节奏与表现内涵之间的必然联系,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音乐特有的开放式结构,“中国音乐的语法结构也可以说‘偏重心理,略于形式’……乐逗、乐节、乐句等句法的处理和划分较灵活自由,可根据演奏、唱者的语气、语调、约定、目的和具体交际环境而变化,节奏富于弹性……音乐语法结构具有开放性。”⑥相比之下,西方音乐,尤其是交响乐则要严谨、封闭得多,“主题句和主题动机的造型、展开形态丰富,音乐主题句的关系通过曲式结构的分析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交响乐主调音乐的奏鸣曲式、复调音乐的赋格曲式所体现的主题句的逻辑语法结构最为典型。演奏、唱者遵守严格的句法结构,音乐作品构形固定。”⑦正是基于音乐语法结构的差异,影片才选用了民乐团而非交响乐团来演奏变调后的《葬礼进行曲》。喜剧电影中电影音乐的戏仿手法,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曲调、旋律、节奏、拍子、速度等表现方式及其所达到的音乐审美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电影音乐因其与电影画面、其他电影语言间的亲密关系,加之其自身相对独立的审美作用,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民族性,把握音乐语法、乐句结构和听众感受之间的互动模式。电影音乐因其表现形式的多样、音乐素材的丰富,同时电影情节又为学生的理解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将电影音乐引入课堂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 [汉]毛亨 传,[汉]郑玄 笺,[唐]孔颖达 疏:《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②③ 戴锦华:《电影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6页。

④⑥⑦ 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页,第33页,第34页。

⑤ 《少爷的磨难》剧情简介:1915年的上海。富家子弟金福成天不务正业,而父亲病逝的消息令他追悔莫及。父亲留下了“要自尊自重,不能辱没祖先,并尽早与莲花完婚”的遗嘱和一大笔遗产给金福。看中金福的钱财李都督遂逼他娶其女施施为妻。正当金福百般敷衍时,传来破产的噩耗。所有人都离金福而去,而莲花却托人给金福一封附有抵押房子所得的八千两银票的信,帮他解燃眉之急。金福不愿连累莲花,决心用自己的死来换取莲花的幸福,遂到外国人皮特甫开设的人寿保险公司投保。皮特甫为避免因他死去而不得不支付巨额保险,派克莱格和佛拉埃两个保镖日夜监视金福。而正当金福求死的时候,又收到消息,告知他并未破产。后金福男扮女装赴京去找莲花,而莲花却女扮男装来上海。最后,经过一番磨难的金福彻底改头换面,与莲花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美]鲁•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M].郭小平,翟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 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 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英]特瑞•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M].方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 周雪.电影音乐欣赏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有效模式之一[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

[8] 洪俊梅.基于影片角度看我国电影音乐研究文献综述及评价[J].电影文学,2009(16).

[9] 超英.天籁传正道 影乐陶情操――试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09(18).

[10] 孟翔,陈明大.中国电影音乐的教育功能[J].电影文学,2009(12).

[作者简介] 曾莉(1980― ),女,江西宜春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上一篇:从78年前后战争片 看电影声音创作差异 下一篇:《人鬼情未了》:超越时空的爱恋